06.03 窮人學校和富人學校的天壤之別!不是教育資源,而是……

窮人學校和富人學校的天壤之別!不是教育資源,而是……

美國某一區有兩所很神奇的中學,它們距離不遠,政府投入相當,學生經費差不多,師資水平也難分上下。

然而,A校的美國高考SAT成績常年位於全國前列,B校卻常年墊底。

學風更是天差地別:A校有一個班,SAT考到2400分滿分的學生達到了15個。而那些考了2200分的孩子,有一半都覺得面上無光,申請重考。

而B校,簡直就是學渣的天堂:打架、霸凌,甚至吸毒、懷孕都是常事。

為什麼資質相仿的兩所學校差別這麼大? 原因很簡單:兩校雖然距離不遠,但A校位於富人區,而B校位於窮人區。

在美國,有一個嚴峻的社會現象——階級隔離。換句話說,富人只跟富人玩,窮人只能自己玩。大家住同一個城市,但是不在同樣的街區,也不在同樣的學校。

對這些家庭來講,階級隔離的過程,是個難以逃脫的惡性循環:首先是收入的不平等造成居住隔離(住不一樣的社區),然後是教育隔離(上不一樣的學校),而後擴展到到交友和婚姻上(只在本階層內交友、尋找伴侶),孩子出生後就在和父輩一樣的環境中成長,上同樣層次的學校……

富家孩子不跟窮人孩子玩耍、做遊戲、交友、共事、談對象……

發生在遙遠美國的事情,其實可能分分鐘就在我們的孩子身上應驗。

北京五道口學區房單價破10萬元;有些家長希望孩子“快樂就好”的同時,清華附小的學生已開始試著用大數據研究蘇軾;甚至中產內部都出現了教育鄙視鏈:絕不讓娃和沒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做朋友,也不允許學費五萬的幼兒園招收學費三萬的學生 ……

所以,我們唯有奮力向前,為孩子創造好的條件,更為他們樹立努力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