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德系本土化鼻祖,朗逸再升級Plus,老百姓還會買賬嗎?

在移動互聯領域,最懂中國人的是本土的互聯網企業,憑藉著對消費者的深入瞭解,獲利頗豐;而在汽車行業,最懂中國人的卻是中國人,在中國的轎車領域,除了小型轎車與微型轎車領域德國人不善經營,從緊湊級一直到大型轎車都是由大眾、BMW與戴姆勒集團分別佔據榜首。而這些企業中,最懂中國人的,莫過於上汽大眾。而如今的朗逸Plus,則是上汽大眾的最新力作,對於第二款基於MQB平臺打造的中國特供家轎,消費者們還會買帳嗎?

德系本土化鼻祖,朗逸再升級Plus,老百姓還會買賬嗎?

自桑塔納時代起,上汽大眾就開始試探性的進行合理的“中國定製”,在1982年桑塔納進入中國起,上汽大眾用了10年完成了桑塔納的基礎國有化,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中國從無到有重建了現代汽車工業,而在完成國產化之後,上汽大眾就開始以桑塔納平臺衍射開發了:桑塔納·警用旅行版、桑塔納2000、桑塔納3000與桑塔納志俊共計4款衍生車型,以及素未與眾謀面的桑塔納·MPV版。

德系本土化鼻祖,朗逸再升級Plus,老百姓還會買賬嗎?

而真正標誌著上汽大眾吃透了中國人的用車思路的,是朗逸於2008年的上市。朗逸並不是一款全球車型,而其實是一款中國特別版車型,也有好事者送上了“中國特供”的美名。

德系本土化鼻祖,朗逸再升級Plus,老百姓還會買賬嗎?

德系本土化鼻祖,朗逸再升級Plus,老百姓還會買賬嗎?

而與朗逸產品開發同樣成功的,是上汽大眾途觀的本土化改造和上市。本土化的途觀在配置上更加豐富多樣,並且針對國人對整車的厚重感、燈光亮度等方面做出積極的調整,一經上市就開啟了多年“供不應求”的局面,並且一直牢牢佔據著合資品牌SUV銷冠的地位,這種優勢,同樣延續到了今天的途觀L。

德系本土化鼻祖,朗逸再升級Plus,老百姓還會買賬嗎?

隨著上汽大眾研發實力的日益強勁,另一具有強大影響力的SUV產品途昂在2017年上市銷售,途昂可謂是當前合資品牌中大型SUV的標杆,刷新了中國SUV市場中大型SUV的銷量峰值,大空間、真七座的途昂,也是上汽大眾引進德系產品並本土化之後的又一個成功案例。

德系本土化鼻祖,朗逸再升級Plus,老百姓還會買賬嗎?

而全新一代的朗逸Plus,則是上汽大眾在15年完成戰略調整後的新一代產品,也代表了大眾應對中國市場的全新策略。與傲慢的日本人和法國人不同,德國人在傾聽消費者的聲音這件事上更為積極。基於大眾最先進的MQB平臺打造的朗逸Plus,就是德國人“誠意滿滿“的體現。

德系本土化鼻祖,朗逸再升級Plus,老百姓還會買賬嗎?

德系本土化鼻祖,朗逸再升級Plus,老百姓還會買賬嗎?

內飾方面,全新推出的朗逸Plus入門版就搭載了上汽自主研發的車載手機系統,通過簡單的藍牙連接就可以實現,對車輛的基本設置操作、車輛狀態信息查看以及車載軟件應用的無縫啟動,這三大功能的日常使用,方便出行的同時,也優化了人們的駕乘體驗。

德系本土化鼻祖,朗逸再升級Plus,老百姓還會買賬嗎?

我們從相關渠道得知,全新朗逸Plus的起步價應該是會在12萬左右,其中主銷車型1.5L自動舒適版可能會定在14.5萬左右,朗逸Plus這樣由中國與德國技術團隊同步開發,在尊重中國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從頭開發與測試,不僅能夠更佳的貼閤中國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還可以少花不少“冤枉錢“,對於消費者與廠商而言實現了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