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認識雲南紅河州:“文獻名邦”“豆腐之鄉”石屏

石屏縣是雲南省紅河州下轄縣之一,縣境位於雲南省南部,紅河州西北部。截止到2014年石屏縣轄7個鎮、2個鄉,國土面積3037平方公里,其中94.6%為山區,是傳統農業縣。2008年,石屏縣人口為30.03萬,少數民族人口超過50%。2010年,石屏縣GDP為26.76億元。石屏縣主要旅遊景點有石屏秀山和異龍湖。石屏縣被稱為“文獻名邦”、“柑桔之鄉”、“楊梅之鄉”、“魚米之鄉”、“豆腐之鄉”、“歌舞之鄉”。

認識雲南紅河州:“文獻名邦”“豆腐之鄉”石屏

石屏縣

石屏縣主要旅遊景點:

1、石屏秀山

石屏秀山,位於石屏縣城西10公里寶秀鎮南,寶秀鎮西南吳營村,距離石屏縣城12公里,是滇南的名山勝地之一。明洪武年間建真覺寺,清代多次重修。現存古建築有山門、大雄寶殿、凌雲閣。大殿內塑有釋迦牟尼像,兩旁塑有普賢、文殊像各一尊。1983年公佈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

認識雲南紅河州:“文獻名邦”“豆腐之鄉”石屏

石屏秀山

2、異龍湖

異龍湖是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是石屏人民的母親湖,屬省級風景名勝區。

進入盛夏,湖內荷花爭奇鬥豔,清香遠溢,吸引了眾多遊人前來旅遊觀光,荷花已經成為石屏縣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旅遊資源。

異龍湖周長150華里,水面面積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米,最深處約7米蓄水約1億立方米。異龍湖為雲南九大湖中最小的湖泊,吐口在東,稱湖口河,位於新街。河上築有攔水閣,樓臺玲瓏別緻。琉璃瓦閃閃發光。湖口河向東流經建水,會曠野河而為瀘江,匯南盤江流入珠江。

3、袁嘉穀故居

袁嘉穀故居位於石屏縣城異龍鎮南正街22號,坐西朝東,佔地面積695.8平方米,建築面積875.9平方米,是一幢清代典型的木結構四合院民居樓房。故居內的陳設、展覽是瞭解石屏文化歷史的一個重要窗口。

袁嘉穀故居大門雕樑畫棟,一塊紅底金字——“經濟特元”的直匾懸掛門頂。二重門頂一塊黑底金字的“太史第”橫匾映人眼簾,進入三重門是一幢四合院樓房。院子中央一棵枝繁葉茂的橙樹長年翠綠,每到秋天金黃的果實掛滿枝頭。上排堂屋牆壁正中掛著袁嘉穀任浙江提學史時的半身巨照,樓上陳列著袁嘉穀的生平事蹟、著作及書法作品,下排樓上展覽著石屏的歷史文物,兩邊耳房為袁嘉穀生前的書房,珍藏著他曾用過的文房四寶。

袁嘉穀故居面積不大,但內涵豐富,可謂石屏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縮影,是石屏人瞭解本地文化歷史,教育和激勵後人刻苦學習、勤奮攻讀、拼搏進取的好地方,1993年,袁嘉穀故居被列為雲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認識雲南紅河州:“文獻名邦”“豆腐之鄉”石屏

袁嘉穀故居

4、陳氏宗祠

陳氏宗祠位於雲南省石屏縣寶秀鎮鄭營村內。陳氏宗祠即陳鶴亭宗祠。陳鶴亭(1874-1931),石屏人,曾赴日考察教育,回國後曾任個碧鐵路公司總理以及黎元洪總統府秘書等職。祠佔地面積239.98平方米,坐南朝北,中軸線上依次有牌坊式大門、石拱橋、中殿、正殿及偏殿等。正殿通面闊15.5米,通進深7.8米,抬梁式木結構,重簷歇山頂,明間有格扇門,裙板雕花鳥瑞獸等。

陳氏宗祠中國古典式迴廊四合院建築與民間吊腳樓建築的完美結合;它的佈局結構中透著智慧的靈氣與精湛的技藝;它的雕飾與結構的簡約、精當、色彩之協調,與整幢建築作為一個宗祠的身份十分貼切,體現了宗祠建造者的十分優秀的內在品質;它的建築主題是儒家思想觀念與滇南僑民、本土民族建築文化的緊密結合、體現與發揚;宗祠的禮儀與教化功能在新形勢下得到了擴展與昇華,保護傳統的宗祠建築,是時代的需要。陳氏宗祠沿中軸線依次為祠門、蓮池、閣樓、中殿和大殿。祠門為牌坊式磚石結構,其前石獅一對,雕琢精湛;蓮池上有三孔石橋,雕十二生肖圖,其內建築雕琢亦精。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企鶴樓

企鶴樓位於石屏縣異龍鎮珠泉街66號石屏一中內, 始建於1923年,坐北朝南, 由準堤閣、三佛殿、石拱橋、噴珠池、企鶴樓、二門、大門、廂房、碑亭組成。佔地面積29805平方米,建築面積13982平方米。

企鶴樓為石屏人民感戴學校名士陳鶴亭先生對當地教育作出的巨大貢獻而興建。樓為四重簷歇山頂建築,高21米。簷柱從第一層直通第二層簷檁,柱礎為青石,方形素面。第二層有走廊。第三層八面開窗,窗為圓欞窗,屋頂八角飛翹,青瓦鋪頂,頂部有三臺寶瓶。其建築規模獨特, 雄偉壯觀,結構嚴謹,工藝精湛。它同時具有中國傳統古典建築藝術和西式建築藝術的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歷史文化特色風貌,在滇南建築中是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企鶴樓為四重簷歇山頂建築,屋頂為八角亭。整座樓宇飛簷斗拱,工藝精湛,結構嚴謹,氣勢恢弘,蔚為壯觀。它同時還具有中國傳統古典建築藝術和西式建築的風格。

認識雲南紅河州:“文獻名邦”“豆腐之鄉”石屏

企鶴樓

石屏縣特產:

1、石屏豆腐

石屏豆腐是雲南省石屏縣的著名特產,自明代初葉問世以來,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素以優質味美而飲譽四方。

石屏位於滇南山區,青山綠水,風光秀麗,縣城緊靠異龍湖,有著得天獨厚的天然水源。所制豆腐與一般豆腐有別,是採用當地的地下“酸水”製作而成。這種水質自然含滷,代替石膏點漿,所制豆腐清香細嫩,味道鮮美,為其他豆腐所不能及。

認識雲南紅河州:“文獻名邦”“豆腐之鄉”石屏

石屏豆腐

2、石屏楊梅

石屏縣於1985年開始種植大楊梅,經過多年的試種和探索,於1993年通過省、州有關專家鑑定,得到了品質佳、口感好、果肉多、核小、色澤豔麗、酸甜適中的好評。於同年在全縣範圍內進行多點推廣引種。大楊梅在石屏縣已成為任何水果不能取而代之的品種之一。石屏大楊梅初由浙江引進種植,因石屏地處北迴歸線附近,自然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土壤、氣候特點適宜大楊梅生長,因而大楊梅果實大、味道甜中稍微帶酸,非常可口,深得人們喜愛。每年5月楊梅成熟期間,昆明、玉溪等地遊客紛紛前往石屏參觀、品嚐。石屏的楊梅果主要為鮮銷,其次為深加工產品,主要是加工楊梅乾紅,楊梅果酒。此外,楊梅原汁及楊梅果醋加工正在開發試驗中。

3、石屏柑桔

石屏廣大農村種植柑桔的歷史雖然久遠,但品種長期未經改良,且規模小,未形成產業效益。1984年,石屏縣科技部門引進外地優良品種枝條與本縣傳統木本嫁接改良,培育出了優良的柑桔品種,並在異龍湖北岸及寶秀、大橋、壩心等鄉鎮連片推廣種植近5萬畝,成為石屏富民強縣的一個產業,併為狀元故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石屏柑桔果實大而豐潤,汁多味甜,香氣馥郁,爽口潤肺。其中尤以椪柑、臍橙、蜂洞柑等幾個品種的品質最為突出,曾兩次獲國家食品博覽會第一名。1992年中國農科院柑桔研究所對石屏柑桔的豐產性考察和品質評鑑是:“石屏屬柑桔生態最適宜區,其品質首屈一指”。

認識雲南紅河州:“文獻名邦”“豆腐之鄉”石屏

石屏柑桔

4、石屏青綿羊

石屏青綿羊以體軀皮毛青色為特徵,是長期自然選擇和飼養馴化形成的肉毛兼用型地方品種。約有二百五十多年飼養歷史,由於該羊性情溫馴, 當地人稱之為“憨綿羊”。石屏青綿羊屬於目前所報道的我國地方綿羊品種中毛色優美,體形適中的綿羊品種。根據毛色青色的外貌特徵,並經“毛化學成分”檢測,推定在該種群中含有毛質青色基因。該羊具有行動靈活、善爬坡攀巖、耐寒、耐粗飼,適應性強,抗病力強,飼養成本低等優點。雖然屬於未經選育的原生態羊種,但具有較高的屠宰率、淨肉率,皮薄,肉色鮮紅,肉質細膩,無羶味,味香可口,營養豐富,在生產上具有較好的應用及經濟開發利用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