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貿易戰升級,痛“芯”。

當地時間4月16日,美國商務部下令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出口電信零部件產品,期限為7年。美國這次對中興通訊下重手,其背後到底有什麼目的?

這是美國第二次對中興動手。第一次:2017年3月,美方聲稱中興違反了美國對伊朗實施的出口禁令,決定重罰中興通訊。若出口限制生效,美國零部件製造商和軟件公司將不得與中興開展業務往來,這將最終導致中興的大部分供應鏈被切斷。隨後,中興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同意支付總計8.92億美元罰款,以及3億美元的暫緩罰款。

貿易戰升級,痛“芯”。

美國再次對中興通訊下重手,至少說明了三點。

  一是,美國削減順差的誠意不足。當下,圍繞中美貿易摩擦,美國多次提到的一個理由就是美國對中國逆差太多。中方多次表示,希望美國放開對華科技產品出口。美國拒絕向中興通訊出口電信零部件產品。說明美國仍然沒有太多意願通過擴大對華科技產品出口來削減逆差。

  二是,美國方面封殺中興通訊,打壓中國的高科技公司,也再次印證之前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摩擦其目標直指中國製造2025。其中第一個就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在信息通信設備方面,要掌握新型計算、高速互聯、先進存儲、體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術,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動通信(5G)技術、中興通訊是中國在這方面的主力公司之一。

三是,中國製造2025應該更大力度推進。美國商務部封殺中興通訊之所以影響大,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中興所需的元器件無法完全找到美國企業之外的替代方。說白了,有些產品除了美國公司,其它企業生產不了。這個時候被人掐脖子,自然就很難反擊。在一些關鍵領域,國內科技研發應該更給力,以改變被動局面。

貿易戰升級,痛“芯”。

除了美國,英國的網絡安全監督機構昨日發出一封措辭強烈的公函,警告電信運營商不要使用中興通訊的設備,因為其所有權屬於國家引發安全擔心。這實際上把中興擋在英國市場門外,無緣爭取把該國電信基礎設施升級為5G和全光纖網絡的鉅額合同。

中興通訊的三大應用領域裡,芯片門檻最高的板塊是RRU基站,這一領域要想實現國產替代,需要較長時間。光通信和手機產業鏈門檻相對較低,一些細分領域的國產芯片方案甚至於成為了國際龍頭,但整體來看,還是偏低端應用。雖然光通信芯片自給率尚可,但在一些高端產品,如數傳網100G及以上光模塊中,國產芯片方案仍待突破,建議關注非上市公司芯耘光電,公司預計在2019年完成100G芯片方案研發。本次中興通訊的禁運事件,對於通信產業衝擊較大,也敲響了半導體產業的警鐘,自主可控不僅僅是口號,而是涉及到國家安全,國計民生的要務。我們不單要行遠志,大張旗鼓建設晶圓廠,更要韜光養晦,從小處著力,支持本土芯片設計公司。

  雖然當前國內芯片設計產業仍屬薄弱,但我們相信全國這1380家芯片設計公司裡,終歸會走出巨頭廠商。無論是TI模式的收併購整合,還是Linear的學術研究派,都值得我們本土的芯片設計公司借鑑,希望可以在未來儘早解決中國電子產業的缺芯之痛。

貿易戰升級,痛“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