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豆瓣評分對電影票房的影響大不大?為什麼?

零依米


因為豆瓣一貫堅持的不被收買原則,並且豆瓣刷分不那麼容易,現在相當一部分觀眾觀影之前先看看豆瓣評分,基本已經養成了習慣。


如果豆瓣評分影響不夠大,也就不會出現畢導告狀事件了。2017年9月《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上映之後,豆瓣打出了史上最低分2.0,(因為根據豆瓣設置,分數不能更低了。)時隔近一年,這個評分終於被拉昇到2.1分。還有人不負責任的說,在自己停經之前,該片有可能漲到4分。嗯,希望豆瓣不要改規則,搞個0分出來。


熟悉豆瓣評分機制的人,應該還記得去年豆瓣陷入惡意抹黑國產片《長城》《鐵道飛虎》《擺渡人》時,不少人表示刷分在豆瓣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一般都能在短時間將評分刷上去,但是用不了多久,就會隨著實際口碑又掉下來。


可以說相對資深的影迷,或者偏文藝性的影迷更看重豆瓣的評分。


不過另一方面,很多豆瓣不及格的影片,票房依舊賺的盆滿缽滿。比如《前任》系列3部有2部不及格,僅獲得5.6分的《前任3:再見前任》票房差一點點就邁入20億大關。劉若英導演的《後來的我們》也一路從6點多跌落到目前的5.8分,況且該片還經歷了致命性的大規模退票事件,票房依舊堅挺。


事實上,通過觀察可以發現,近一兩年,隨著貓眼等票務平臺的崛起,更多大眾型影迷越來越看重這些平臺的評分,平臺的多樣性讓豆瓣的優勢漸漸失去;而且,豆瓣時不時爆出來的水軍事件也難免讓人對它失去相信;另外,豆瓣評分是純靠口碑不用購票就可以的,無法確定評論者都是真正看過該電影的人,這也讓其可靠性大打折扣。


所以說網絡購票平臺的興起,實際上大大打擊了豆瓣口碑對於票房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