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此人在清帝退位詔書中加入一句話 保我中華領土不失民族不少

1912年2月12日,清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以清廷的名義,頒佈了清帝退位詔書。

此人在清帝退位詔書中加入一句話 保我中華領土不失民族不少

清愍帝退位詔

清帝退位的詔書是由著名的民族實業家(江蘇首富)、清末狀元張謇所擬定,袁世凱最終修訂。但是在張謇草擬的詔書裡,只寫了“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袁世凱看後,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便加了一句話,就是這一句話,使中華民國在法理上佔據了有利地位,保住了東北三省、內蒙(當時是整個蒙古,還包括著外蒙)、新疆和西藏六個省份。

此人在清帝退位詔書中加入一句話 保我中華領土不失民族不少

張謇

這句話就是加在了“海宇乂安”四字後面的:“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眾所周知,東北三省是滿族人的老家,同樣的,蒙古、西藏、新疆三個大省

此人在清帝退位詔書中加入一句話 保我中華領土不失民族不少

袁世凱

在明朝時也還未納入中國領土版圖,因為滿清的各種民族政策才逐步納入中國領土版圖中的。倘若一直堅持革命黨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革命口號,那麼,就不會有我們現在的56個民族的大家庭了,甚至東三省、蒙古、西藏、新疆都會被虎視眈眈的列強陰謀割裂出中國的版圖(當時的英國圖謀西藏、沙俄虎視新疆和蒙古)。

此人在清帝退位詔書中加入一句話 保我中華領土不失民族不少

明朝地圖

1912年元旦南方革命政府頒佈的《臨時大總統宣言書》,放棄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轉而主張“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 保有“滿洲主權”也成為了孫中山不可動搖的一條底線。

此人在清帝退位詔書中加入一句話 保我中華領土不失民族不少

清朝後期的邊界

此外,中華民國建國之初,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政府堅持使用五族共和旗為中國國旗,紅、黃、藍、白、黑分別表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這五種顏色為五個民族傳統上所喜愛的顏色。同時,北洋政府調整民族政策,堅持五族共和,全國人民各族平等,基本就把這六個省的民心穩住了。

此人在清帝退位詔書中加入一句話 保我中華領土不失民族不少

元朝地圖

那麼,如果清帝的退位詔書上沒有加入袁世凱補充的這句話、沒有優待清朝王室的話,有怎麼的後果呢?以元朝為例:公元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滅南宋統一中國。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北京,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如果驅逐清王室,那麼滿族王室很可能像元朝王室一樣,回到自己的老家,雄踞一方,那麼中國的東北三省可能就再也不屬於中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