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七世紀的伊斯蘭征服·軍事篇(一)

本文為史圖館專欄約稿,僅代表作者觀點,與史圖館立場無關。

敗者尚為慟,成者未竟功

七世纪的伊斯兰征服·军事篇(一)

公元634年4月,一小隊疲憊的阿拉伯軍隊正在大馬士革南方的荒漠中行軍,他們是從麥地那北上的眾多阿拉伯軍隊之一。在633年秋天,也就是先知去世後一年左右,阿拉伯人已經整合了整個阿拉伯半島,開始向拜占庭帝國剛剛收復的敘利亞進軍,他們將兵分三路,沿著直到白海的羅馬古道挺進。(中東人稱地中海為白海,與黑海對應)

七世纪的伊斯兰征服·军事篇(一)
七世纪的伊斯兰征服·军事篇(一)

一生之敵——拜占庭皇帝希拉剋略與阿拉伯軍隊統帥哈立德

斥候的馬蹄聲打斷了人們的思緒(阿拉伯人軍中並不全是駱駝,他們也有大規模的騎兵部隊)阿拉伯軍隊衝出了茫茫沙漠,毫無徵兆地出現在距離大馬士革只有一步之遙的地方。

哈立德 伊本 韋立德(有人也稱他卡勒德),阿拉伯軍隊的實際統帥,在過去的半個月中,他率領一支奇兵,從波斯灣進發,橫穿整個內陸沙漠,他們沿途殺死駱駝充飢,並用駱駝胃囊裡的水飲馬,他們在沙漠中每天行進近60公里,終於在第十八天出現在大馬士革南面,繞到了拜占庭軍隊的後方。

拜占庭人對此渾然不知,他們以為阿拉伯人的統帥在耶路撒冷南部,他們在那裡部署重兵與葉齊德的阿拉伯軍隊對峙——甚至深信他們對面就是阿拉伯人的全部主力。直到後院失火的消息傳來,驚慌失措的希臘人才恍然醒悟,可是為時已晚。

七世纪的伊斯兰征服·军事篇(一)

巴勒斯坦地區地圖,注意紅線標註的約旦河

哈立德很快將零星衝破防線的軍隊集結起來,此時他仍然沒有足夠攻打大馬士革的軍隊,阿拉伯人轉向東北方向,深入內陸。拜占庭的附庸伽色尼人率領軍隊去填補前線,他們就駐紮在大馬士革城下十五英里的地方,哈立德的騎兵衝進他們的營地,粉碎了徒勞的抵抗,並燃起大火,他們想通過這種方式恐嚇大馬士革的居民——他們成功了。

沒有過多停留,哈立德的軍隊再一次開拔,完成了第一步計劃後,他的軍隊掉頭向南,向著疏於防備的布斯拉挺進(大馬士革舊城),布斯拉是絲綢之路的要道,也是伽色尼的首都——他們的軍隊則已經被消滅了,一旦此處陷落,就像擰開了水龍頭一般,阿拉伯軍隊就會沿著絲路源源不斷地湧入拜占庭防線後方。

拜占庭皇帝希拉剋略這一年58歲,但他比常人更加衰老,他中年時力勵精圖治,施行屯田制和軍事改革,力挽狂瀾,擊敗了瘋狂擴張的波斯帝國,收復了從埃及到巴勒斯坦一系列失地。與此同時,與波斯的戰爭嚴重損耗了拜占庭的國力和他本人的精力,晚年的希拉剋略雖然疏於朝政,致使帝國內部爆發嚴重的派系鬥爭,但他的精力和戰略眼光不減當年,他是一個老練而謹慎的棋手。

七世纪的伊斯兰征服·军事篇(一)

大馬士革刀,它的歷史貫穿整個兩河流域的軍事衝突,阿拉伯人很快便掌握並改良了這一武器,並使它成為了阿拉伯政權的標誌之一

戰爭之初,希拉剋略任命自己的兄弟狄奧多拉為統帥,並向阿拉伯半島的附庸國徵兵,拜占庭軍隊在死海南部戰敗後,希拉剋略開始收縮兵力,試圖與阿拉伯軍隊對峙,試圖阻敵於巴勒斯坦之外。

但五月底,十萬火急的戰報被送到希拉剋略面前,被嚇破了膽的大馬士革軍隊信誓旦旦地宣稱阿拉伯人的主力已經兵臨城下,而一旦大馬士革淪陷,從拜占庭通向前線的道路將會徹底關閉,希拉剋略不敢冒此風險,命令狄奧多拉率軍救援大馬士革。已經暈頭轉向的拜占庭軍隊向南走了幾天後,才得知阿拉伯軍隊已經兵臨布斯拉城下,他們又不得不倉促轉而向東,結果和以逸待勞的哈立德撞了個滿懷。

七世纪的伊斯兰征服·军事篇(一)

哈立德進軍路線的說法之一,他的真實進軍路線仍有諸多爭論,來源:wiki

7月30日,拜占庭軍隊和哈立德的奇兵在艾只那代因爆發了一場慘烈的遭遇戰,哈立德的軍隊數量約有七千人,經過一整天的血戰後,阿拉伯人慘勝。倖存的拜占庭軍隊向大馬士革退卻,他們不得不眼睜睜看著布斯拉在圍攻下淪陷,這顆致命的楔子深深地打入了新月沃土,如今,整個巴勒斯坦門戶大開,他們只能寄希望於大馬士革堅固的城牆能拖延哈立德的攻勢,並絕望地等待來自君士坦丁堡的援軍。

哈立德在冬天短暫的休整後,635年的一月便開始向約旦河開拔,而拜占庭人在度過了這個慘淡的冬天後正向大馬士革集結,雙方的軍隊帶著截然相反的心情在約旦河兩岸擦肩而過,沒有多少抵抗,哈立德取得了約旦河上的渡口,解決了後顧之憂,兩週之後,連綿到天邊的阿拉伯大軍將大馬士革徹底包圍。

七世纪的伊斯兰征服·军事篇(一)

哈立德的騎兵部隊在行軍

七世纪的伊斯兰征服·军事篇(一)

大馬士革的城牆,某些防禦工事已經屹立了兩千多年

大馬士革依靠著堅固的城牆和裝備優勢做困獸之鬥,阿拉伯軍隊難以發揮其機動性優勢,半年的征戰也使得他們的裝備損耗嚴重。沒有刀鞘的阿拉伯刀難以保養,甲冑嚴重依賴進口,缺乏工程兵,這一系列因素迫使阿拉伯人不得不放棄強攻的念頭,只能以圍攻緩慢地消耗對手的耐心和意志。同時,哈立德卓越的戰功也導致了領導階層的疑慮,他被下調為騎兵指揮官,但他的威望使得他難以被排除於決策層之外。

但是對於大馬士革來說,更深的恐懼籠罩著他們:哈立德發誓——如果大馬士革居民打開城門,他們只需要繳納人丁稅就能保全身家性命,如果是攻城器撞開了城門,他就會按照貝都因人的傳統習俗任由士兵燒殺搶掠三日。堅持抵抗的官員們想盡辦法向君士坦丁堡告急,焦急地眺望北方,希望看到皇帝的軍隊。而來自君士坦丁堡的唯一命令是“堅守”,逐漸人們意識到,大馬士革已經成了棄子,它最後的使命是儘可能地消耗和拖延住阿拉伯軍隊,為將來的反擊做準備——如果有的話。

635年9月,教士和文官們公然叛變,他們爭取到了市民的支持,抵抗了6個月的大馬士革打開了城門,迎接哈立德的軍隊。(這個場景怎麼感覺和某部電影非常相似?滑稽)

七世纪的伊斯兰征服·军事篇(一)

在大馬士革的勝利後,伊斯蘭世界做出了一個迅速而明智的決定——遷都大馬士革,一切都是為了繼續這場昂貴而殘酷的戰爭。攻下大馬士革後,阿拉伯人的軍事革新腳步越來越快,無鞘的阿拉伯刀被淘汰了,轉而由帶刀鞘,更靈活輕便的大馬士革刀代替;騎兵的騎具也得以更新,並且哈立德終於有了足夠的鍊甲和鱗片甲來武裝他的精銳步騎兵;而在軍事制度方面,他們已經是羅馬最好的學生,並且還在不斷地進步。

希拉剋略沒有輕易認輸。大馬士革為他贏得了整整一年時間,希拉剋略想盡辦法積蓄力量,依靠著拜占庭龐大的體量和縱深,巴勒斯坦的失敗並沒有讓他輸掉敘利亞賭桌上的所有籌碼。在春天的時候,他再一次集結起五萬軍隊,與敘利亞軍區的殘餘部隊匯合後,數量達到十萬甚至更多,希拉剋略決定御駕親征,拜占庭的精銳鐵甲騎兵和禁衛軍全數出動,對阿拉伯軍隊成壓倒性優勢。

七世纪的伊斯兰征服·军事篇(一)

雅穆克河谷之戰對陣形勢,紅色為穆斯林軍隊,藍色為拜占庭軍隊

在危急存亡的關頭,決策層再一次做出了正確的決定——他們放棄了自634年以來征服的所有土地,集結軍隊與拜占庭帝國決戰,並且恢復了哈立德的指揮權——這將是改寫歷史的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