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如何理解人性?

shamrocker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 王萍:

我更傾向於把人性理解為人類普遍具有的心理屬性。這個“人類”不僅僅指目前地球上的人,也包括我們的祖宗和我們的子孫。它沒有明確的善與惡之分。

打開網絡,隨處可見所謂“告訴你人性的本質”的漫畫,裡面充斥了邪惡和偽善。許多展示了某個時代社會黑暗面的電視電影也因觸及到了人性而讓大家記憶猶新。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似乎人性代表著見不得人卻又根深蒂固的惡,需要大家擦亮眼睛看清楚。

說實話,這些漫畫起初帶給我的也是震撼,並在一段時間內深信不疑。但看得多了,就會產生疑問:畫中人看到的只是圖畫中的一角,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畫面,於是我們以為我們看到了圖畫中所闡述的人性的本質。但我們看到的真的是全部真相嗎?圖畫背後的意思我們全部看到了嗎?

其實,這些看似揭露本質的闡述,描述的仍舊只是表象,只不過比畫中人看到的表象更深刻一些而已。比如,對於那幅畫著一對一邊握手一邊笑裡藏刀的朋友的漫畫。畫中人看到的是對方的笑臉,我們看到了他們藏在笑臉背後的匕首,於是我們說:偽善!人性本惡!

但是,藏著匕首就表示他們一定會向對方下手嗎?會不會僅僅用來自衛?或者正在用匕首切割繩索等物品,看到有人來訪,怕留下不好的印象,便臨時藏在了背後?我們生活在一個時間與空間共同組成的世界,萬事萬物不但是立體的,而且會隨著時間不斷地發展變化;若我們僅用二維平面的眼光來認識世界,來界定人性,恐怕會有失偏頗。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要理解人性,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人性?一言以蔽之,就是在人這種生命體身上表現出來的固有的內在的屬性特徵。人可以分為身心兩個層面,所以人性也包含了動物性(或物質生理性)層面的屬性和精神性層面的屬性。至於善與惡,我個人覺得不應是人性的本質屬性,因為善惡不是人先天的屬性,而是後天的社會屬性,標準不同,善惡的界定與區分就不同。

古人常說“天人之際”,說人內心的矛盾常用“天人交戰”表述。因而人性也包含了基礎的人性和昇華的人性兩種。基礎的,如求生的本能,怕死、自私,佔有慾、嫉妒心與分享和利他心,爭強好勝心與懦弱心,自信與自卑,積極與消極,樂觀與悲觀,殘忍與慈悲等等,往往這些對立的特性都可能會同時出現在人性中,不奇怪,很正常,哪一個力量大哪一個就表現出來。這是基礎的人性。

昇華的人性,就是人有自我昇華、自我淨化的特性,每個人內心中有一種追求自我提升、自我改善的趨動力,在一定的條件俱足的情況下,就會棄惡從善,每個人具體情況不同,在時空表現上也不同。

最後,借用王陽明的四句話來表述一下人性,不一定對,僅供參考。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噁心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大音希聲L


如果用簡單的話概括那就是,人性本惡。人需要教化,沒有教化的人性會發展為惡,沒有限制的人性會變成惡,絕對沒有限制的人性,就會變成絕對的惡,一絲善良都沒有。

古往今來都有很多讚美人性良善的,同樣也有很多批判人性醜惡的,人性是複雜的,但總得說來,人是社會動物,人性也只有在與人發生關係的時候才有意義,所以人性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周圍社會人際關係的制約,並沒有絕對的人性,本能就是生存。

就像三體裡面說的,生存是第一位要考慮的事情,發現敵人最好的辦法是消滅他,而不是談判和觀望,這是人類對待外星文明的態度。對於人而言,也是這樣,生存是本能,看看幼兒園的小盆友是如何做的你就會明白。什麼?好東西要分享,那是老師家長說了無數次之後的結果,如果沒有外在的月輸錢,分享好東西,恐怕在夢中也不會發生。

人性是複雜的,社會的發展需要弘揚真善美,本性是什麼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後天的努力習得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昭烈名臣



棲哈丶


人性的弱點是反面教材,也是非常重要的人性『思想意識』,一旦寫好了比對社會教育實踐活動,有極大的推動力和反醒。

人性的弱點無非就是這個利益面前,非常容易產生糊塗的思想意識,往往得出結論性的真實在於『自私』,而客觀事實並非如你所願,只是每個人都有的『主觀以為』。

例如在股權激勵方案上,有一股勢力範圍之內的『阻力』,總是以為自己的『主觀意識』,就可以往個人自私自利的『碗裡』扒一扒多點。

然而並沒有什麼用,因客觀存在著人心渙散和不滿的存在,那麼缺乏文化內涵水平的制約度量,失去公平公正無私分配利益共享的問題,就會出現無法想象中的『失敗』。

人性的弱點使用度量衡是非常重要的,誰會沒有『自私』的弱點?既然人人如此這般『自利』,才要事先權衡輕重和權衡再三,天平秤兩邊的砝碼一定要『指針平衡歸零』云云。

不要一味說『道德綁架利益』的說話,就反過來做『利益綁架道德』的事情。兩者之間辯證統一起來,自然而然就能夠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發揮吸引力法則個人不捨離去,又不破壞整體利益共享個人先上岸吧?


藍本動漫


我個人粗淺的理解,“人性”即人的本性的簡稱。

社會中的人,就本性而言都是唯一的。只有類同,沒有絕對相同。就如同每個人的指紋一樣,屬於獨立的個人“密碼”。哪怕是父母,指紋也不相同,更別說人性的特質了。

比如,父母都是很老實的人,而孩子卻膽大包天。父母不善言語,孩子卻能說會道等等。由此可見,人的血型、長相來自於遺傳基因。但人的本性卻是獨特的。

所以,每個人後天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影響作用,但起不到決定作用。後天的優秀、一般,低劣等,都是由每個人的本性決定的。

也就是說,教育很重要。但是,教育不是萬能的。

如果一個人的人性品質好,成長曆程中有可能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但最終都會改邪歸正。可本性品質惡劣,最終的歸宿都會是“吃牢飯”的主兒。



皛舒


人之初,性本善,人在出生時是沒有任何觀念的,有的只是先天善良的本性,但是隨著後天環境的影響,人的觀念越來越多,因為這些觀念都是為了讓自己不受傷害的,所以這些觀念是自私的,人是善惡同在的,在一個好的環境下,壞人會變成好人。反之亦然。


那麼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呢?

舉個例子,說一個蘋果如果外表爛了,修理一下還能吃,但是如果蘋果芯爛了就不能吃了。人也是一樣的道理。人心如果要壞了,那麼這個人也就不行了。那麼人心為什麼會變壞呢?這就要說到思想的問題了,大腦像一個容器,裝的好東西多了,所思所想都是好的,是善的,對社會是有益的,裝的不好的東西多了,所思所想都是不好的,行為也是不善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做的。


現在網上有很多不好的東西,我們看了就裝進去了,看的時間久了,我們就會把這些不好的東西認為是我們自己所想的,思想會影響行為,思想不好,行為也是不好的。


我們可能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可以理解為好的思想可以促成好的行為。如果我們懂因果,就會知道,一件事情是否可以成功,看你最初的想法是善的還是不善的,善因種善果,惡因種惡果。還有一句話叫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官員,有錢、有地位的人,最後都因為自己的品行缺失而鋃鐺入獄,這就是不修自己的德行所導致的。

所以,修養自己的道德是很重要的,我們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遇到矛盾去找自己的原因,不要向外看,不要試圖改變別人,你只需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內心錯誤的觀念,使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道德品行高尚,日子才能越過越好,才能有所作為。


不希望我們能贏在起跑線上,但希望我們可以笑到最後。


中華五千年演義


看到這個問題,就來說說最近的感受吧。

現在跟一些同齡人已經沒法交流了,聊聊生活和現狀還行,只要聊到未來規劃他們就要跟我爭的面紅耳赤。他們覺得我異想天開,我覺得他們井底之蛙。他們覺得我逗比,我也許是逗比,而他們還停留在猴子。



聽到任何事不懂得先嚐試,卻總先質疑和反駁,原來人們早已習慣維護自己已有的思維和認知。

對大多數人而言,與其絕望的死去,是不如無知的活著,因為他們常年累聚在一個圈子裡,他們需要這樣“羊群效應”的共鳴。身邊的羊會想方設法的把你變成羊,你聽他們的話自己也會變得低端。



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隻螃蟹放在筐裡,你要把筐蓋住。

一群螃蟹放在筐裡,不用蓋,因為只要有一隻爬上來,就會被其他螃蟹拉下去。

我不好,也不能讓你好。人性愚昧,貪婪,邪惡,狹隘。


我說的不是負能量,是真相。可真相總是反人性,不需要太多人知道。

話又說回開頭,想成事?還是要多試錯,多學習,多觀察,嗯~提高眼界!

對了,溫馨提示:每個人對待事物的思想、三觀和態度都不同,所以這世上沒有什麼對錯,綜上所述,三四七言,皆是笑談。


三四七笑生


人性也有自私的一面,叫做人不為已,天誅地滅,這一切原本也是正常的現象。我覺的最美的人性,應該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可惜要做到這一點,並非容易,有的人為了一己之私,整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還有的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不顧親情,甚至鬧得不可開交,傷痕累累。這種人性是為人不恥的人性。

我還是喜歡純真的人性,和諧的社會,還有相親相愛的人兒。


老俞177829369


這是宇宙天地的本體和準則,就是最高的“道”。在“天”為“命”,在“人”為“性”,人的“性”是天的“命”的一種派生,所以天人合一、天人一體。這是“性命”,從天人關係上說的。首先要“明理”(窮理),而後恢復人本體的“本性”(儘性),這樣才能和天地宇宙的規則“道”向同化,這是一種“天人合一”的程序也就是“以人通天”的解釋。“天命”和“道”是古人認為宇宙最高的準則和造化之主。在這裡完全自覺地力圖將形上之“天”(道)於形下之“人性”融合在一起,天道之陰與陽,地道之柔與剛,人道之仁與義均內蘊同一之本性,所以就人性修存而言,“儘性”,即將先天固有之善性拓展開來就等於“窮理”、“至命”,這也就是孟子所云“盡其心者,之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所以表述的是思想性格。我介入了易經的解說給大家分享,理解“人性”也是也是人人必德。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