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一日知竹,一生知足

有節骨乃堅,無心品自端

幾經狂暴驟雨,寧折不易彎

自古以來

竹子盡顯婆娑疏落的畫意

抒發著中國文人雅士的高清舒雅

成為古人筆下最動情的“竹君子”

《於潛僧綠筠軒》

蘇軾

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食無甘味,充其量不過是"令人瘦"而已;人無松竹之節,無雅尚之好,那就會"令人俗"。這既是對於潛僧風節的讚頌之語,也是對缺乏風節之輩的示警。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

只要有了高尚的情操,就會有松柏的孤直,梅竹的清芬,不畏強暴,直道而行,卓然為人;反之,就會汲汲於名利,計較於得失,隨權勢而俯仰,視風向而轉移。

一日知竹,一生知足

《慈竹》

樂史

蜀中何物靈,有竹慈為名。

一叢闊數步,森森數十莖。

長莖復短莖,枝葉不崢嶸。

去年笱已長,今年笱又生。

慈竹叢生,一叢可生數十杆,彷彿熱鬧、擁擠又溫馨的一大家子,所以又被稱為義竹、慈孝竹、子母竹。

話說三國時有個人叫孟宗,少年時父親就死了,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

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只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裡,扶竹哭泣。

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故名慈孝竹。

幸福,永遠從孝順父母開始。不要只感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卻把孝敬這件事擱淺。

一日知竹,一生知足

《酬馬八效古見贈》

高適

深崖無綠竹,秀色徒氛氳。

時代種桃李,無人顧此君。

奈何冰雪操,尚與蒿萊群。

願託靈仙子,一聲吹入雲。

竹子堅聳入雲,有著氣衝雲霄的志氣!

志氣是人生命當中最基本的素養,是人生理想的基本前提,是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的魂魄!

朝著一定目標走去是“志”,一鼓作氣中途絕不停止是“氣”,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

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了志氣。

有志氣的人,如同堅挺入雲的竹子一樣,往往奮鬥目標明確,意志堅定,不怕各種困難。

越是在困難落後的條件下,越是能顯示志氣的精神和力量。

一日知竹,一生知足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紮根,經受風吹雨打,仍然堅持不懈、無所畏懼。

竹尤如此,人何以堪!

人生路上,總會有酸甜苦辣、風吹雨打。認準一個目標,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氣魄和風骨。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有風骨的人,就像竹子一樣,面對種種艱難困苦,也寧折不彎、絕不屈服!

不經過風雨的洗滌,沒有高潔的風骨,不經歲月的磨歷,沒有內在的氣韻。

一日知竹,一生知足

《竹》

劉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雲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

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

誰能制長笛,當為吐龍吟。

此竹不生庭院,不生宮囿,偏偏生於無人的荒野。

高枝向上,聳入雲端。

沒有人賞識它的高風亮節,自己抱著一顆堅貞之心。

是啊,人生只有一世,何必把寶貴的人生都用來取悅別人、為了別人而活呢?

活在別人的賞識裡,永遠只是表面風光。活在自己的內心中,才是真正的幸福。

一日知竹,一生知足

願你

一日知竹

一生知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