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健康科普」愛跑步的人記得互相提醒,這樣跑,會跑出一身傷!

跑步能鍛鍊心肺功能

增強肌肉力量,有助消脂瘦身

進入夏天后,跑步的人越來越多

如果跑步的方式不正確

會讓你跑出一身傷!

「健康科普」爱跑步的人记得互相提醒,这样跑,会跑出一身伤!

R u n n i n g

運動不對可能跑出疾病

01

跟腱炎

這種疾病通常是由於小腿腓腸肌和跟腱承受了太大壓力所致,常因為突然增加鍛鍊的強度或頻率而導致。

症狀是足跟部上方的、內部的疼痛、痠痛、壓痛、僵硬,痛感會在清晨或者劇烈運動後的休息期間發作。

「健康科普」爱跑步的人记得互相提醒,这样跑,会跑出一身伤!

02

足底筋膜炎

病因是在負重過大、行走或跑步過程中,足底肌肉受到巨大沖擊,引起局部肌肉勞損導致局部足底筋膜發炎。

走路時,疼痛症狀會加重,疼痛點常靠近腳後跟。

03

“跑步膝”

“跑步膝”是指跑步等運動造成的膝蓋傷,典型症狀是膝蓋附近疼痛,長時間保持膝蓋彎曲坐姿、下樓梯或者走小坡路時,膝蓋疼痛更明顯。

「健康科普」爱跑步的人记得互相提醒,这样跑,会跑出一身伤!

04

髂脛束綜合徵(ITBS)

髂脛束是指包繞大腿的深筋膜,主要症狀是腫脹和疼痛,多發生在長跑過程中或者跑步結束後。

原因是髂脛束與股骨外上髁過度摩擦,導致韌帶或滑囊炎症所致。

05

脛前疼痛、外脛夾

外脛夾是因脛骨(小腿的內側骨骼)表面的肌肉損傷,而造成的一種疼痛性疾病。

該病發病位置為脛骨骨幹前方或小腿內側,病因多種,最常見原因是脛骨周圍骨膜慢性炎症。

「健康科普」爱跑步的人记得互相提醒,这样跑,会跑出一身伤!

R u n n i n g

跑步的不良習慣

跑步前不“熱身”

不熱身就直接進入高強度跑步,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會來不及入狀態。同時體溫也比較低,肌肉血液供應和柔韌性不好,很容易造成韌帶和肌肉等軟組織損傷損傷。

一下跑太快太多

剛開始跑步,切忌不要一時興起瘋狂地跑,速度快時間長,會叫身體猛地一下負荷太大。建議根據自己的體能狀況(心率、肌肉力量、運動習慣等指標)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運動量。

「健康科普」爱跑步的人记得互相提醒,这样跑,会跑出一身伤!

不喝水或一口氣喝太多

有些人運動時大汗淋漓,卻不補水,有的人則是跑完步大口喝水。建議大家,運動前、中、後都要多次少量及時補水,否則運動量過大時容易出現身體脫水。但如果長跑後一口氣喝太多,也可能會給血液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特別是給心臟增加負擔,嚴重者甚至會水中毒。

跑完步立馬休息

很多人習慣跑累了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休息,有節奏的運動忽然靜止,原先因為肌肉有節律的收縮儲存在肌肉裡循環的血液,一下不能通過肌肉收縮流回心臟,造成血壓降低,出現腦部暫時性缺血,容易引發心慌氣短、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甚至休克昏倒等症狀。跑步過後絕不能立即停下來,建議先冷身再拉伸。

「健康科普」爱跑步的人记得互相提醒,这样跑,会跑出一身伤!

跑步總是戴耳機

跑步戴耳機會有很多安全隱患。戴耳機跑步時你會聽不到有車靠近,如果在偏僻的地方,有可能會忽略身邊的各種危險,比如車輛、自行車、滑板、狗和歹徒等等。

錯誤的跑步姿勢

跑步時看見各種各樣姿勢的人都有,錯誤的跑步姿勢也會傷身。比如,全腳掌著地、腳尖先著地、跑步時過分前傾後仰等等,都屬於錯誤的跑步姿勢,長此以往會給骨骼肌肉造成慢性損傷。

跑步時腳掌著地位置很重要,落地時,利用腳跟前面一點的位置著地,然後迅速過渡到全腳掌,即能保護膝蓋,又可以節省力量。

夏天跑步不防曬

最後,適當曬曬對身體有好處,但如果要在陽光下揮汗如雨的奔跑,一定要做好防曬、並及時補塗,曬黑且不說,曬傷就得不償失了。

「健康科普」爱跑步的人记得互相提醒,这样跑,会跑出一身伤!

R u n n i n g

一套科學的“跑步法則”

時段合理

跑步時間分為晨跑、傍晚跑和夜跑三種,各有利弊。

• 晨跑:使人一整天精神飽滿,但會加大心腦血管負擔,且空氣質量不能保證。

• 傍晚跑:經過一天的工作,身體充分預熱,但此時跑步會耽誤晚飯時間,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腸胃炎。

• 夜跑:減肥效果佳,但夜晚氣溫低要做好保暖。

跑鞋要舒適

• 鬆緊有講究。一般來說,跑鞋要買得稍微緊一點,但腳趾與鞋尖應最少預留1釐米的空間。購買時可以穿上厚運動襪,以此為標準試鞋。

• 試試彈跳性。試穿後可在平地多跳幾下,測試鞋的緩衝性能。

• 材質各不同。化纖面料的網眼跑鞋通常透氣性較好,適合夏天。而皮面跑鞋的透氣性較低,但包裹和支撐作用要好於網面跑鞋,能夠有效地預防腳踝受傷,可以冬天穿。

「健康科普」爱跑步的人记得互相提醒,这样跑,会跑出一身伤!「健康科普」爱跑步的人记得互相提醒,这样跑,会跑出一身伤!

走路熱身

走路可以增強肌肉、關節和肌腱,讓身體組織為跑步做好準備。

注意姿勢

• 頭肩穩定:跑步過程中,頭部和肩部應保持穩定,切忌搖頭晃腦;兩眼注視前方,肩部放鬆。

• 身體挺直:從脖頸到腹部的身體軀幹,保持自然直立,不要彎腰駝背或刻意挺直,左右搖晃幅度不宜過大。

• 前後擺臂:跑步時,雙手應自然輕握,不要過緊。手的左右擺動幅度不應超過身體正中線,上下襬動不能高過胸部。擺臂時手指、手腕、手臂放鬆,肘關節彎曲90度左右,靠近身體兩側。

• 步伐短小:日常跑步,步伐不必太大,每次落腳點位於身體前方33釐米左右為宜。突然加大步伐容易導致跟腱受傷。

• 小幅度扭胯:跑步過程中,胯部扭動幅度約為5度至7度。扭胯幅度超過10度,易導致髂脛帶綜合徵(膝外側痛)或大腿後群肌拉傷等問題。

「健康科普」爱跑步的人记得互相提醒,这样跑,会跑出一身伤!

時間、頻率合理

每次跑步下限為20~30分鐘,上限為1~1.5個小時,在一天中累積完成即可。跑步應維持一週三次以上,還應做一兩次腿部曲肌訓練,防止運動損傷。

注意

跑後要放鬆好,可以泡個熱水澡或按摩放鬆;飲食好,保證吃動平衡,跑步後可以適當補充碳水化合物;還要休息好,運動後一定要保證睡眠,不要熬夜。

過於肥胖的人,推薦游泳、騎車等對膝關節耗損較小的運動方式。

「健康科普」爱跑步的人记得互相提醒,这样跑,会跑出一身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