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是一個罕見的保存完整,但是卻是被忽視的有著傳統的寨牆保護的雲南村莊之典範,它位於中國西南。儘管在十四世紀末團山就成為一個採礦中心,但是團山大部分保護完好的民居、門廊、廟宇、宗祠和寨牆卻是始建於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這時這個村莊的興盛得益於東南亞的貿易的擴大,以及滇越鐵路的完成。這裡有花費大量金錢的木雕花格的窗戶;有複雜的木頭、石頭和石磚的雕刻;還有獨特的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口號的痕跡。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滇越鐵路的團山的站——鄉會橋車站。從這裡到建水,原來只要五角錢。

“還是坐火車來好!”

皇恩府房主張永玉先生在為從昆明趕來吃午餐的我斟酒時,總是愛絮叨這句話。

沿著被商隊馬幫踏得凹凸不平的石板驛道從團山張家宗祠出東寨門鎖翠樓數百米,跨過昔日婦人們望眼欲穿盼君歸來的石拱“望夫橋”,就來到了法國建築風格的滇越鐵路一個小車站。雖然老掉牙的小火車從昆明開到這裡需要10多個小時,但是團山人一點也不願意放過懷舊復古重溫輝煌的機會,所以出門還是喜歡坐慢悠悠的火車。因為他們的父輩百年前就是坐著這裡的火車,把個舊的大錫運到越南的海防,再船販香港而發家致富的……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節孝牌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具有防禦功能的寨門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村完小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保護完好的十九世紀精美的古民居群

2002年我第一次來到這裡,從此就成為了這裡的常客。

團山村寨位於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近郊十四公里,原住民彝族叫“圖手”,建水方言譯為“團山”,雖然團山的意思是有山有水有金有銀,風光秀美的地方。但實際上卻很收斂不顯山露水,躲藏在其他村寨和田地中。

一旦進入南寨門,沿著彎彎曲曲的石板路漫步造訪人家,觀賞古老原始的彝族土掌房、漢彝結合的瓦簷土掌房,以及更多的典型中原漢式傳統建築風格的宅院,穿梭於一進院、二進院、三進院及“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馬轉角樓”傳統建築院落中;撫摸雕鏤花格門窗扇和石刻磚雕;品味眼花繚亂的繪畫、楹聯、詩詞。那麼你即刻就可以明白為什麼團山也稱為“雲南的樓蘭古城”,“媲美徽州”並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的原因。

團山除了保存有世界紀念性建築保護基金會評選詞中提到的文革期間的政治口號外,還有1950年代“人民公社”時期的大躍進的標語宣傳畫和工分表格和1940年代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駐軍的抗戰宣傳畫、口號標語和訓練用圖。這些民國以來不斷變化著政治目標的激動人心的標語口號塗寫在這樣的建築上,使得團山成為了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活化石。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大躍進人民公社時期的公分記錄榜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標語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抗戰時期的,上圖為臥姿射擊圖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上圖為跪姿射擊圖

開礦經商,走南闖北的輝煌早已成為了過去。如今團山人除了清明節踩著老黃曆成群結夥,嚴格按照古訓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外,就是沒完沒了講述過去,享受一去不復返的美好時光。他們無法面對現實從失落中走出來,他們的生物鐘總是停留在過去的時光中。讓外人分享他們過去的奢華和富庶,團山人毫不吝嗇,這樣也可以擺脫今天的尷尬和窘境。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皇恩府宅院主人張永玉先生和他家第一代發跡的先人。

發跡和衰落

團山人同屬張姓家族,明朝洪武年間,他們隨開拓邊疆的官軍自江西饒州府移居至此,那時朝廷鼓勵或者是強徵大批內地農民遷徙雲南。族譜記載,先祖張福的兩個兒子,一個張海去了大理洱海,另外一個張山駐留團山與彝族雜居。

到了滿清末年,也就是團山張家分支的十三、十四和十五代時,他們在附近的箇舊礦山挖錫的人找到了富礦。“肥水不流外人田”,開礦人即刻回鄉招集子弟兵大規模上礦山幫工,自己當起來老闆。礦洞含量之高到了必須摻雜質才能符合當時最高的標準,這又使得幫工也成了老闆。這時恰逢法國人修建的滇越鐵路開通,精明的團山人便將大錫遠銷香港東南亞,又經營起紗線、鹽巴和百貨買賣……他們在生意上連連得手,最多時七十二家團山張姓商號遍及雲南和東南亞各地……幾乎是一夜暴富的團山人從各地趕著馱銀子的馬幫隊伍榮歸故里,一方面買官進爵修建學堂光宗耀祖,另外一方面開始了近乎於喪心病狂的大興土木建造豪宅的競賽熱潮。

團山成了遠近聞名的暴富農民,一時間各地木匠瓦匠泥水匠木雕匠石刻匠雲集這裡,載運建材上品的隊伍車水馬龍絡繹不絕。三五年間,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青磚灰瓦的大宅院,如同爭先恐後的雨後春筍。宅院修建好後,相互攀比的團山富豪乃至全體住民又開始把他們競賽的標準放到了門窗、染坊、斗拱、飛簷、廊簷、柱礎、牆裙,甚至是天花板上。相傳木雕匠雕刻下來的木屑就可以換得重量相等的銀子,各種工匠使出渾身解數,將千百年從祖先那裡承繼下來的所有智慧甚至小聰明和雕蟲小技都傾斜到了這裡,使得團山民居不僅雍容華貴,甚至在我看來有些繁瑣俗套。更有甚者,團山人還用轎子請來了滇南的各路文人騷客助興。這些閒士吞雲駕霧抽足了大煙,就爬上房屋舞文弄墨塗鴉一番,撈足了錢財後留下了文不對題的“家無別物唐詩晉字漢文章”的對聯給附庸風雅的團山人,可謂集盡奢華之能事。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過於張揚的團山也引來了外村外姓的羨慕和嫉妒。1930年,近鄰村子百家營有一個叫周興國外號“周齜牙”的惡霸眼紅團山以久,乘團山主要男性強勞力在外之際,藉故搶奪護路權而引起了械鬥。他糾集成百上千的地痞流氓和窮困農民圍攻團山,留守家鄉的老幼婦孺扛著火銃銅炮槍一面依託寨牆寨門頑強抵抗,一面派人火速到礦山告急。雖然這次化險為夷,但團山從此收斂了許多。

抗戰初期,日寇佔領沿海和法屬印度支那的安南(即越南),不久香港淪陷。團山無法將大錫外運換匯,很快就衰落了下來。

解放後,鬥地主分田地和礦山國有,團山從此一蹶不振。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百忍”為張氏宗族的家訓,祖祖輩輩傳下來的。

“百忍圖存”·張家祖訓

儘管團山民居從百姓居家標準衡量可能稍為過於奢華,但是這畢竟是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精品,具有相當高的研究和審美價值。特別是團山人還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倫理道德規範刻畫在宅院裡,耳濡目染地傳給後人就更加可貴。

在那些詩賦楹聯中出現最多的是“百忍”二字。“百忍”之說源於唐代,張姓先祖張公藝,一門九世同堂,家庭美滿和睦。唐高宗封禪路過他家門口,問他如何管好這樣一個大家庭,張公藝沒有直接回答,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一百零九個“忍”字,高宗大悅將“百忍”賜給張氏。從此,張姓便以“百忍”作為家風。

雖然富礦和滇越鐵路的開通是團山致富的難得機遇,但是千百年中國傳統的艱苦奮鬥、勤儉持家,和氣生財、以及“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家精髓,才是團山人致富之根本,所有這些都可以濃縮到了“百忍”之中。相反,團山人致富後過於張揚和奢華,也從反面說明了“百忍”之重要,已經深刻反省的後人,常常為此捶胸頓足,痛心疾首。

機遇前的彷徨

完整保存了十九世紀風貌特色的原生態村落的團山,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外人的注視,慕名尋訪的遊人接踵而來,團山人也自發搞起來“農家樂”和出現了導遊的專業。世界紀念性建築保護基金會(WMF),以“完整保存十九世紀風貌特色的原生態村落”和擁有“雲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深厚底蘊和非凡氣勢,將團山古村列入2006年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產保護名錄以來,團山更是名聲在外。

然而這時,守著富麗堂皇的家業過了半個世紀貧困日子的團山人卻開始彷徨起來,他們對於如何開辦旅遊如何分配爭吵不休而拿不出好的方案就各行其是。村官在大門口收了統一的門票後,各家各戶又要再收宅院小費。弄得遊客敗興而歸。看來他們還需閉門思過再溫家訓。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團山古村:歷史性的村莊

交通:在昆明隨時可達乘長途汽車至建水,全程220公里,汽車票價24-30元不等,需6小時車程。到建水汽車站乘坐4路公共汽車(1元),到黃龍寺下,然後坐摩托車(1元)到團山。

團山門票:10元,有些大宅院另外收費2-4元。

住宿:團山各家的“農家樂”食宿每天10-20元。

美食:燒豆腐、土雞過橋米線等非常可口的家常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