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公務員考試複習中行測遇到了瓶頸,怎麼辦?

蠟筆小妹兒


你好,南陽中公教育很高興為您解答:

近年來,公務員考試的競爭愈演愈烈,難度也越來越大。不但如此,公務員考試也早已進入了微分時代,一分之差往往就決定成敗,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很多考生在進行了長時間的努力後,分數的提升並不理想,甚至沒有變化,進入到難熬的瓶頸期,這時候怎麼辦?下面小編將告訴大家如何突破瓶頸。

行測考試題型多、題量大、時間緊,往往是困擾考生的三大問題,也是短時間內快速提高行測成績的一個阻礙,單純的靠多做題來克服是有一定困難的,還需要大家在做題的過程中多花一些心思。

一.知識梳理注重總結

相信很多考生都系統地學習過理論內容,但是大家容易陷入的誤區就是,學完之後就採取題海戰術。不是說做題不對,是希望大家在做題前能夠系統地梳理所學知識,大小知識點都不放過,不懂的就弄明白,並且按照知識點進行練習,熟練運用知識點。

例題1.所有物質實體都是可見的,而任何可見的東西都沒有神秘感。因此,精神世界不是物質實體。

以下哪項最可能是上述論證所必須假設的?

A. 精神世界是不可見的

B. 有神秘感的東西都是不可見的

C. 可見的東西都是物質實體

D. 精神世界具有神秘感

中公解析:D。相信很多同學都能夠一眼認出這是一道三段論的題目,並且還是一道前提型的題目。如果大家想用公式做出來,需要用很多時間。但如果使用一些小技巧,靈活熟練地應用一些小知識點,半分鐘不用就能做完。我們看兩個前提能夠得到:所有物質實體都沒有神秘感,結論是:精神世界不是物質實體。我們說三段論中的每個概念是不是都會出現兩次,那我們看題目中物質實體是不是已經出現過兩次了,我們要找的選項一定是神秘和精神世界之間的關係的選項,直接選出D選項。

二.經典例題多做思考

將知識點熟練掌握後,大量的題目自然也會跟上,中公教育專家希望大家在這個階段,不要只求一個量的積累,同樣要重視質的積累。對於一些經典的例題,大家可以考慮多做幾次,分析一下它所運用到的知識點,在考場上提高做題速度。

例題2.某慈善組織收到一筆10000元的匿名捐款,該組織經過調查,發現是甲、乙、丙、丁四個人當中的某一個捐的。慈善組織成員對他們進行求證時,發現他們的說法相互矛盾:

甲說:對不起,這錢不是我捐的。

乙說:我估計這錢肯定是丁捐的。

丙說: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說:乙的說法沒有任何根據

四人中只有一個說了真話,是誰捐款?

A.甲 B.乙 C.丙 D.丁

中公解析:A。這是一道真假話的題目,題目利用了矛盾命題間的關係來解題,形式一般都會是這樣對話的形式,還有哪些題目是這樣的呢?除了利用矛盾關係解題,類似的反對關係是如何運用的?如果這道題變一個問法:四人中只有一個說了真話,誰說的真話?或者四人中只有一個說了假話,是誰捐款?我們又該選擇什麼?這些都是需要我們來思考的,更快的提升行測分數,突破瓶頸。

最後建議大家調整好心態,繼續進行專項練習和模擬考試,做到舉一反三,從容面對試題。

更多公考資訊請關注南陽中公教育(nanyangoffcn)!


南陽中公教育


這幾天得知我上岸的朋友也在問我說怎麼去複習行測,說自己做題的能力總是上不去,一考試就糟,看到數學題就犯怵等等。解決這些問題最主要的方法就是不斷的做題。除了在晚上下班之後的大塊時間模擬整套行測卷子之外,在等公車之類的閒暇時間也要充分利用起來,比如通過APP刷題。一個朋友問,為什麼要一直做題?答案也很簡單,只有一直做題,手才不會生,才能知道自己哪方面做的好,哪方面做的不好,對症下藥。尤其對於語言類的題目,你做的多了自然語感就上來了,在出現詞性、詞意相近的時候,完全就可以憑藉語感將答案選擇出來,對我個人而言,這個正確率能達到90%。

做題,也不僅僅是做題那麼簡單。你必須去做一個總結。比如數學題,這是考同向還是反向,公式又是什麼,怎樣會使得計算更簡單?如果你做了十張卷子,每道數學題都能分好類,列好相應的公式,你會發現,永遠都是那麼幾個題型,幾個公式,換湯不換藥地折騰你。再比如說圖形題,是通過對稱、點與線交點個數來分類,還是通過封閉圖形個數來找規律?在不能一下子就找到思路的情況下,這完全就可以形成一個套路,一個個去檢驗,總比抓耳撓腮有效果的多。對於時政、語言類的題目,你還需要摘錄,將答案中政策的分析、重點常用詞語的解釋等內容一條條羅列下來,好記性永遠比不上爛筆頭。我自己也差不多有記了兩個筆記本。

在平時進行整套卷子的模擬練習時,自己一定要卡好時間,把每一次的練習都當做考試來完成,規定時間內做了多少就是多少,然後校對答案和反思,看看自己是在哪些題目上浪費時間了。也要明白哪些題目就是我做了再多的努力也依舊是我的軟肋,不能求大求全,要學會捨棄,有舍才有得。對我來說,我習慣在每次考試的時候都先將數量分析題跳過去,採取迂迴戰術,因為數學題一旦算不出來就很容易讓自己有一種挫敗感,顯得很急躁,從而影響整體效果,所以我每次都是最後答這部分題目,有時間就算一下,沒時間就憑感覺選答案,這也就涉及到我在開始說的運氣。


公務員考試吧


還有一個月就開始省級公務員聯考了,題主的問題是基本所有考生都有遭遇過,有的考生熬過去了,還有的考生倒在了這裡。我來回答一下:

第一,瓶頸期是什麼?公務員考試行測都會遇到一個分數再也升不上去,低也不會低多少的時間段。這就是瓶頸期,一般來說,結合行測考試分數,70分是一個瓶頸期,想要從70到80,難度非常大。

第二,除此之外,還有部分考生把60分也當作一個瓶頸期,其實這是錯誤的,行測考試120道題目,差不多0.8分一個,只要正確率達到70%,就可以超過60分,而且這並不難。

對於第一類考生,個人建議讓自己擅長的板塊更加突出,並補強自己弱勢的板塊。最重要的是嚴格按照考試時間,掐時間做,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做題速度與正確率。

對於第二類考生,個人建議題海戰術,就是不斷的做真題,在考試前,刷到10000道題目,你的行測分數基本不會低於65分。

現在臨近考試了,考生最主要還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並堅持每天練習一套試卷,保持做題感覺。有任何公考疑問,歡迎留言探討。

以上。


專業公考解答


行測瓶頸,大概多少分呢?70嗎?行測要考70以上,還是要有點實力的。

如果要到這個水平,數量關係千萬別放棄。現在數量關係也不是都那麼難,把一些常考的類型的題目吃透,考試的時候,遇到了就能快速識別並拿分了。



很重要的一個就是,行測的考試策略,安排好考試做題順序,每個區塊的做題時間,每題的做題時間。

這個需要練習,用心竺公考的軟件中,速度訓練的功能可以的,設置倒計時。

最後,建議拿幾套真題試卷做做,記得是紙質的,模擬真實考試環境。



總之,行測的瓶頸突破,在於做題速度,還有就是確保基礎的正確率。

心竺公考,100萬小夥伴在用的公考神器


心竺公考齊老師


行測的瓶頸是正確率維持在某個區域即使再大量做題也無法提高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我建議破除整套做題的方法,按模塊分散做題,每個模塊進行正確率分析,如果高於瓶頸值就可以進入下一模塊,如果本模塊遇到問題,繼續細分,例如言語理解是填空還是主旨還是排序不行,以此類推。


公務員考試頭腦風暴


公務員考試,才是真的天下第一考。金榜題名,確切的含義理應放在公務員考試上,一旦考上,起碼基本生活無憂。以後再想做什麼,考什麼,則就有充足“糧草”了。

從思想上認識到公考的重要性,那麼行測又是公考中決定成敗的關鍵。堅定信心奪取功名的前提,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馬哲告訴我們:認識的過程是一種螺旋上升的過程。行測複習中遇到瓶頸,是一種特別正常的事情。要有平常心,要有信心,要堅持恆心,然後保持靜心,萬不能心浮氣躁,不能沾沾自喜。

在把自己內心調整到平靜的狀態後,跳出行測的內容,來全面的去分析自己在行測上的瓶頸所在。以最快的速度尋找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後一個點一個點的去攻克。比如數量關係,就一個公式一個公式的去消化,一個模型一個模型的去消滅。至於常識類型的題,那就有針對性的去關注法律、時政、文學等,但是一定要做到精準記憶。資料分析題,要知道各種概念的含義,這樣做題時,不用因為不知道概念的意思,而在考場上分析而耽誤時間。

總之,考試就是一場熟能生巧的記憶檢測過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希望早日解決瓶頸,一舉成名。


響指snap


公務員複習中遇到瓶頸是很正常的,一方面是自己在容易錯誤的地方沒有提升,另一方面是缺乏模擬訓練。

那麼要採取的措施就是,先整理自己易錯的地方,找清楚這一類題的解題思路,從而達到舉一反三,其次是可以多做一些模擬試卷,或者使用刷題軟件,讓自己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整做完一套試卷,計算時長和分數,然後查漏補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