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雍正王朝》中胤礽第二次被廢掉的真正策劃人是誰?

居源月穎


根據《雍正王朝》的情節,康熙兩廢胤礽都屬逼不得已。

第一次廢胤礽有點惱羞成怒的意思。廢了胤礽之後,重新覆盤了一遍當晚情形。張廷玉擔憂和明確指出“太子手諭”可能有假。提醒了康熙廢儲之後的若干麻煩。


(這封信最早落在了老十三手裡)

然而太子的所作所為,卻又都是麻繩提豆腐。這讓康熙產生了復立太子的念頭。

結果朝堂出了聯名保奏八王胤禩的事情。令康熙怒火中燒,並將牽頭的佟國維清算了。

然而麻煩卻還在。胤礽被廢過一次,這就使得其他皇子蠢蠢欲動,看到希望了。所以“樹欲靜而風不止”,而且還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刑部冤獄的查核是倒灶的開始。

而徹底撬動胤礽只需要一個理由,這個理由就是那封太子給任伯安的信。


(就是這封胤礽跟任伯安要《百官行述》的信)

照道理,這封信表面按照四爺胤禛的意思早該銷燬了。但是有一個多心的人將他留下來了。這人自以為聰明。於是讓那個犯了錯誤的坎兒把信交給了八爺胤禩的管家。這就是一把刀啊!一把可以徹底斷送胤礽的刀。


(就喜歡看老八抖機靈)

然而八爺胤禩吃了太多次虧,他終於聰明瞭一把,把這封信交給了老十四胤禵,目的很明確,就是讓你來做白手套。得罪人的事你來,受益的事我來。


(又一個聰明人登場了)

可是八爺胤禩可能是《雍正王朝》裡最傻的一個角色了吧?一個圖裡琛簡簡單單一句話就把他的前途給整沒了,他卻還在耍小聰明,抖機靈。用康熙的話,老十四也開始學會動腦子了,老十四把那封信寄過去不置一詞。意思也很明確,有些事情我知道了,那不能瞞您皇父大人,然而此事我不宜說長道短,畢竟事關太子,皇父你自己聖心裁斷吧。我也不像以前那樣傻了吧唧替八哥出頭了。

而那個“遞刀”的人叫鄔思道。他會是真正粉幕後推手麼?

要知道鄔思道在《雍正王朝》裡只不過是一個負責解說“帝王心術”的角色。所以看似他有為,然而他所有的一舉一動其實都掌握在另一個人手中,他想當這個白手套,其實也是沒資格的。


(信其實就是老四故意留下來的,目的很明確)

其實留下那封信,四爺胤禛會不知道?鄔思道讓坎兒把信轉交給八爺的人,胤禛會不知道?當然知道,不但知道,他還讓官家把坎兒滅了口。不但留了這一手,另外還有一手叫鄭春華。

所以看似幕後推手是鄔思道的一個刻意行為,然而實際統盤全局的真正推手是胤禛也。


炒米視角


《雍正王朝》中,胤礽第二次被廢,不是某一方面的單獨策劃,而是多方合力形成的結果。

太子之位,是一個燙手山芋,誰坐上去了就如同坐在火山口。理論上,所有的皇子都有可能成為皇帝,而太子又是法定的繼位人。

皇子與太子既是兄弟關係,也是競爭關係。為了登上皇位,皇子之間可不會顧及兄弟之情,李世民在玄武門的做法就是千古案例!胤礽很無能,其他人早就想取而代之。尤其是康熙第一次廢掉胤礽後,給了其他皇子機會,大夥都很積極,只是表現方式不一樣而已。

即便後來胤礽復位,其他皇子也不會甘心,心裡會想廢了一次就有可能廢第二次,然後機會又出來了。所以,大家都像餓狼一樣盯著胤礽,等著他犯錯,然後痛打落水狗。

果然沒多久,胤礽就開始走錯路了。

當初舉薦太子的時候,大多官員都是推舉八爺。如今太子回來了,對和自己不一條心的官員,胤礽懷恨在心。堂堂大清太子,負責監國,一點胸懷、格局也沒有,這也能看出胤礽不是當皇帝的料。

就在胤礽苦惱無人可用的時候,任伯安出現了。任伯安手裡有一本《百官行述》,願意獻給太子,但是有兩個條件(官復原職、放出劉八女)。

太子一聽《百官行述》的作用就有點心動,於是開始行動。他親筆給任伯安寫了一封信,這可要了他的命。

那封信,經年羹堯的傳達,到了胤禛手裡。此時的胤禛,已經不再是當初胤礽的小跟班了。他也有奪嫡的心思,他私藏了胤礽的信,一是為了保護自己,同時也是想在關鍵時刻扳倒太子,給自己開路。

高福的背叛,給了雍正一次絕佳的借刀殺人的機會。高福是胤禛府上的奴才,狗兒、翠兒走後感覺很孤單,一個人跑到外面喝悶酒,結果上了八爺的賊船。這事被胤禛察覺了,於是將計就計。先讓鄔思道拉攏高福,然後給高福一次戴罪立功的機會,讓高福把太子的信遞交給八爺。

胤禛深知八爺與太子是死對頭,胤禩看到胤礽的把柄在自己手裡,肯定不會就此放過。八爺拿到信,高興得不得了,以為自己機會來了,但八爺也明白,自己不能親自出面,因為那樣就暴露自己的奪嫡之心。

八爺安排胤禵出馬,胤禵猶豫一下,但還是接了。胤禵主管兵部,他上奏摺,名正言順。另外,胤禵也想把太子給整下去。

最終,太子的信到了康熙的手裡。康熙又將信返還給胤礽,胤礽一看懵了,知道自己大限將至。胤礽的手下比主子還急,因為胤礽一旦被廢,他們可能就會被流放寧古塔。這夥人一起商議搞個“大清的玄武門事件”,可惜胤礽有李世民之心,沒有李世民之力,康熙也不是李淵。

康熙早有安排,胤礽的圖謀很快失敗,也導致自己第二次被廢。

太子的敗筆就來自那封信,康熙通過胤禵收到,只會將目光看向胤礽和胤禩。因為信是胤礽寫的,而胤禵在康熙心中還是八爺一夥的。信的整個流轉過程,都在胤禛的掌控之中,胤禩和胤禵只不過是胤禛的郵差。

太子被廢,表面上八爺黨又看到希望,其實早就已經被康熙排除在外,當了別人的刀還在自嗨;胤禛藏得最深,既為自己掃清一個障礙,還成功地將責任推給了八爺,他才是最大的贏家。


秋媚讀史


真正的推手是鄔思道!而且,鄔思道是瞞著老四胤禛辦的這件事。

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直接原因就是十四爺密摺上奏給康熙的一封信。這封信,是太子寫給任伯安的。在這之前,任伯安搞的《百官行述》,脅迫百官,讓康熙很生氣。這封信,讓康熙知道太子才是任伯安的幕後主使,也是因此太子才會二次被廢。

而這封信,能到康熙手裡,完全是因為鄔思道!下面,我詳細講述下此事。

原禮部主事任伯安寫了一套《百官行述》,將三百多位官員的隱私記錄在案。任伯安利用自己吏部主事便利,廣設耳目,專門收集文武百官的隱私過失,然後記錄彙編成《百官行述》,裡面附有百官過失的各種證據,滿滿四大箱。任伯安想以此來要挾百官。

胤禛知道此事以後,就和十三爺密議,讓年羹堯到江夏鎮“奪取”《百官行述》。這才有了年羹堯血洗江夏真的事。但是,《百官行述》被任伯安寄存在京城的萬永當鋪,只能任伯安自己去取。年羹堯只拿到了一張當票和太子寫給任伯安的信。


鄔思道出主意,讓狗兒冒充破敗公子哥,將四爺府上的東西當到萬永當鋪。然後,十三爺帶兵去“抓賊”。查封了當鋪,“拿”回了《百官行述》,並當著眾位皇子和太子的面,燒了《百官行述》。

此事,到此看著是沒有問題。老四為公,燒了《百官行述》。誰也別想用此威脅百官。但是,老四胤禛留了一個後手,一封信。

這之前,太子讓一位黃大人拿著自己親筆信,讓任伯安將《百官行述》送給他!任伯安看了信以後,打算親自回京送給太子。結果,當晚,江夏鎮被年羹堯血洗!信和當票都被年羹堯送給了老四胤禛。

這封信,就是太子的把柄!太子竟然想用《百官行述》脅迫百官,為自己的太子之位“保駕護航”,真是用心險惡!老四胤禛留著這封信,就是怕太子當了皇帝以後,找他算賬,追究他燒燬《百官行述》的責任。

這封信在老四手裡是沒事的,但是,鄔思道卻讓高福給了老八。

高福因為狗兒和翠兒好了,去喝悶酒,遇到了老八府上的胡管家!醉酒中的高福,把《百官行述》一事,說給了胡管家。胡管家明白高福知道此事內幕,於是,對高福威逼利誘,想讓高福給老八當內應。

此事被鄔思道知道了,鄔思道將計就計,轉身威脅高福,讓高福將那封信給了胡管家。因此,這封信到了八爺手裡。八爺馬上就讓老十四給康熙上摺子,並把那封信也帶上。

康熙收到老十四摺子以後,就動了廢太子的心思。他讓軍機處,將這封胤礽給任伯安的信轉寄給了太子,逼太子謀反。太子在親信的鼓動下,果然動了謀反心思,想學李世民搞“玄武門兵變”。

太子讓耿索圖在密雲劫持康熙皇帝;讓託合齊取代隆科多九門提督職位,控制京城,然後,逼迫皇帝退位;同時,讓凌普率領熱河兵馬進駐京城,協助其登基。

可惜,康熙老謀深算,早就安排好老十四,隆科多和老四等人。如果,太子敢有不臣之舉,立馬分頭緝拿太子黨羽。太子也因此二次被廢。

因此,幕後真正推手是鄔思道。鄔思道策劃了此次廢太子的事。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鄔思道此次密謀的核心人物----坎兒,也就是高福,也被殺了。胤禛知道這封信流出以後,查出來是高福“出賣”了他,將信送給了老八。因此,下令毒殺高福。

大家肯定在疑惑,老四是不是真正主謀?老四是否默許了鄔思道這麼做?這件事,二月河沒有給出解釋。我覺得是鄔思道自己做主做的,鄔思道肯定沒有跟胤禛商量過這件事。因為,如果鄔思道跟老四胤禛提到過這件事,老四等於是無情無義之人!這偏離了老四的人設,老四就被“黑化”了。

所以,鄔思道才是真正的主謀!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胤礽第二次被廢的原因,是秘密策劃逼康熙提前退位。

這次被廢,不像第一次一夜回到解放前,從康熙四十九年到五十一年,一個策劃了兩年,一個盯梢了兩年。

最終,胳膊沒能擰過大腿,胤礽的太子黨滿盤皆輸一敗塗地。



有人說,這次被廢是老四策劃的。

這明顯不合理,老四在朝廷一直以孤臣自居,這才屢屢被康熙重用和信賴,他不會為了別人去趟渾水。

有人說,這次被廢是老八策劃的。

那就更說不通了,太子造反並非沒有成功的機會,作為太子的死對頭,老八憑什麼參與策劃,又憑什麼保證自己的安全呢?

有人說,這次被廢是康熙策劃的。

這也是無稽之談,為了廢個太子,康熙安排人盯了兩年的梢,這也太費勁了吧,而且,這也不是一個父親應該做的事情。



真正的策劃人,是已經被康熙處死的索額圖,而推動者和執行人正是索額圖的兒子們。

其胤礽黨羽、凡系畏威附合者,皆從寬不究外,將索額圖之子格爾芬、阿爾吉善暨二格、蘇爾特、哈什太、薩爾邦阿、俱立行正法。杜默臣、阿進泰、蘇赫陳、倪雅漢、著充發盛京。此事關係天下萬民、甚屬緊要。乘朕身體康健,定此大事。著將胤礽即行拘執。

上面引用了廢太子詔書中的一段話,說明太子黨的骨幹力量,就是索額圖遺黨,所以康熙對這一批人都是立行正法。而其他畏威附合的,就發配盛京。



康熙二廢太子雖然情非得已,但是他解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清算了之前四大輔政大臣中最後一個家族。昔日首輔索尼泉下有知,該做何感想呢?


有文化氣息的歷史號,有軍事氣質的文化號,歡迎關注頭條號軍緣鑫播客。

軍緣鑫播客


在太子第二次被廢這件事上,八阿哥胤禩、鄔先生、四阿哥胤禛三個人都有份。

導致太子被廢的最直接原因,是太子的那份向任伯安索要《百官行述》的密信落到了康熙手中。太子死性不改,竟然想用這些黑材料挾制百官,這樣的小人舉動,哪裡有半點大國儲君的樣子。

康熙這回是徹底放棄了太子。


圍繞著太子密信,來看整個太子被廢的過程。私藏密信的是四阿哥胤禛,策劃“偷”出密信送到八阿哥胤禩手中的是鄔先生,最後謀劃將密信遞到康熙跟前的是八阿哥胤禩。

三個人“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了這場把太子拉下馬的大戲。

這封密信,是年羹堯帶兵剿滅江夏鎮,順帶著從莊上抄出來的。

胤禛從萬永當鋪取得《百官行述》後,以請客為名召集諸位皇子阿哥,以及上書房大臣馬齊,當眾燒燬了這幾大箱子的黑材料。

但是,對於從未顯露人前的這份太子密信,胤禛卻偷偷得私下藏了起來。他此舉的目的,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奪嫡之爭白熱化的時候,可以拿密信一事精準得狙擊掉太子。


機會來得也很快。

四爺府裡的奴才高福,一不小心被八爺府上的胡管家下套上了賊船。但兩人來來往往、勾勾搭搭的情況,很快被胤禛和鄔先生得知。

本來胤禛極為痛恨府裡的奴才有任何背叛行為,但這回聽到高福的事,居然沒有任何反應和舉動。

如果大家就此認為四爺寬宏大量饒過了高福,那就大錯特錯了。四爺是在下一步大棋,而這步棋要的就是四爺以靜制動、靜觀其變。因為他這邊沒動作,鄔先生那頭自然會抓住機會忙開,四爺只要默認就行了。


果不其然,鄔先生的心裡已經謀劃出了一個借八爺之手搞掉太子的詭計。

鄔先生讓高福把四爺收藏太子密信的情況透露給八爺府。八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搞掉太子重要的物證法寶,於是授意高福“偷”出密信。接下去,這份太子的黑材料,就被交到了康熙的眼前。

胤禛和鄔先生此舉,妙就妙在既達成了太子第二次被廢的目的,又把拉太子下馬的副作用推到了八阿哥胤禩身上。

什麼是拉太子下馬的副作用呢?

原來,康熙晚年十分害怕諸位皇子阿哥為了爭奪皇位,彼此之間明爭暗鬥、骨肉相殘,甚至連自己都會受到來自兒子們的傷害。由此,當太子第一次被廢,大阿哥提出要殺掉廢太子的意見時,康熙當即勃然大怒,將大阿哥永遠圈禁到了宗人府。

此事釋放出一個信號:只要誰不顧兄弟親情,做出骨肉相殘的舉動,都會被康熙拉入皇位人選“黑名單”,搞不好還要受到嚴厲的打擊。

然而八阿哥胤禩卻未能看到這一點,只是一味得拔除皇位競爭對手。刑部冤獄一案他給太子下了眼藥,這回太子密信也看似板上釘釘得搞垮了太子。殊不知,康熙對他的態度也極為痛恨,早已將其排除出了皇位的人選。


劇透歷史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看似是他自己作死,實際上是鄔先生在背後操縱了一切。

在推舉新太子的風波後,胤礽被複立為太子。他看清了大部分官員都心向八爺,自己的太子之位坐得並不安穩,因此想大力培植自己的勢力。正好這個時候被八爺九爺拋棄的任伯安找上門來,兩人一拍即合。

原來,任伯安在吏部任主事時,曾經專名挖掘各位官員的隱私,編成一部《百官行述》。有了這部書在手,就握住了百官的把柄,可以要挾他們。

太子想得到這部《百官行述》,於是便寫了一封密信給任伯安,願意以放出任伯安妻弟劉八女為條件,換取這部書。太子還是太幼稚了,這麼秘密的事怎麼能留下文字證據呢?正是這封信,成為他日後被廢的導火索。

胤礽拉攏十三爺胤祥去放劉八女,於是胤祥與四爺胤禛、鄔先生定下了先放後抓的策略,派年羹堯剿滅了劉八女和任伯安的老巢——江夏鎮。此舉不僅讓胤禛得到了《百官行述》,也讓他意外地得到了太子密信。

胤禛當眾一把火燒掉了《百官行述》,卻偷偷藏下了太子密信。因為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準備時機成熟再把信揭露出來,好扳倒太子,自己上位。

不料,四爺府的高福卻在酒醉之後,向八爺府管家洩露了這封信的存在。於是太子密信變成了燙手的山芋,假如太子知道胤禛私藏了這封信,就會明白胤禛對自己有異心,胤禛將腹背受敵,他裝出的無心皇位的假象也會被立刻揭穿。

於是鄔先生在沒同胤禛商量的情況下,將太子密信交給了高福,高福交給了八爺,並由十四爺寄給了康熙。

康熙一見此信,便知道太子在拉幫結派,圖謀不軌,擾亂朝綱,這是任何一位皇帝都不允許的事情。於是康熙將信寄給胤礽,逼他謀反,在名正言順地二廢太子。

到最後一刻,胤礽還以為自己是被八爺胤禩陰了,認為胤禛是老實人。實際上,導演二廢太子這出戏的,正是胤禛和他的謀士鄔先生。



夢露居士


電視劇裡面,真正策劃人是鄔思道。雍正其實也有搞倒太子的想法,但是一直都下不了這個決心。鄔思道替他代勞了……

在太子第一次被廢后,導演就已經暗示了鄔思道會幫雍正搞倒太子。



當時滿朝文武都在擁戴老八當儲君,康熙為了攪混水,把老十三給放了。回到家的老十三很正經問雍正,你就不能出來爭一爭這個太子之位嗎?雍正聽了這話,當時懵逼了。再看鄔思道的表情,眼睛珠子都亮了。

鄔思道潛臺詞彷彿是在說,我等的就是十三爺的這句話……


在贊同老十三的話後,鄔思道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就是現在還不要去爭皇位,應該先多幹點實事,讓康熙看到雍正的才幹。走一步看一步,不能急。

也就說,現在爭太子,還不是時候。

按照鄔思道的猜測,康熙顯然是氣急敗壞的情況下廢掉太子的,對廢太子的後果完全沒有預想。所以康熙多半還是會復立太子,這個時候不爭太子的虛位,讓雍正和老十三各自上摺子保太子,可以爭取到康熙對他們的信任。

後來果如鄔思道的預想,康熙對老四和老十三很滿意,而老八則失去了爭儲的機會。

但是,保太子只是為了爭皇位。太子一旦復立了,就要想辦法再把太子搞下去。而且這一次搞倒太子不能心軟,要把他徹底搞死。



後來百官行述的事情,太子寫給任伯安的信落到了雍正的手上。老十三讓雍正燒掉太子寫給任伯安的親筆信,雍正以保護老十三為藉口拒絕了。

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實際上隱藏的理由是,雍正深知這封信是扳倒太子的重器,這是自己重要的機會,一旦燒掉了,就錯過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只不過雍正沒有下定決心,還在猶豫中。

鄔思道人精一個,他能看不懂雍正到底在想什麼?恰巧又聽說高福跟老八的門人在私下裡有聯繫,便將計就計,把信偷偷的給了老八。

老八拿到信,自然會急於送給康熙。

說到這裡,電視劇裡又有一個細節。

老八拿到信之後並沒有自己呈送康熙,而是讓老十四交給康熙。這說明,老八變精明瞭。上一次爭皇位,偷雞不成蝕把米。這一次讓老十四出頭,如果康熙追究太子,他是最大的受益人。如何康熙不追究太子,受責罰的也是老十四,與他無關……



再看雍正這邊,當得知太子的信被偷後,雍正的心態很是值得玩味。

雍正對潛邸的大和尚說:『自己近日來,一閉上眼睛,就看到大山大河撲面而來,無窮煩惱。』

所謂的大山、大河,代指大清的江山。雍正說閉上眼,大山大河就撲面而來,即寓意心中早已有扳倒太子,爭儲的念頭。只不過他一直把這種念頭隱藏在心裡,不敢拿出來示人。

PS:這並非本人的過度解讀。因為《雍正王朝》這部劇的情節非常緊湊,導演不可能莫名其妙的在高福偷信之後,拍這麼一段與前後劇情沒有聯繫的“心理治療”的戲份。




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雍正也想爭儲。只不過就他在猶豫,或許他認為時機還未到吧。而鄔思道則沒有猶豫,下手非常狠,也沒有事先告訴雍正。結果害死了高福。


說到這裡,又有一個細節。高福死亡的時間很值得玩味……

按常理來說,高福偷信,雍正應該是第一時間知道的。家裡出了叛徒,以免後患,應該是直接處理的。但是雍正沒有這麼幹,而是選擇先等一下,穩住老八和鄔思道。讓他們以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等到太子被逼謀反後,雍正受康熙的皇命去監視和捉拿太子之前。確認了高福已經失去利用價值了,在除掉高福。

試想一下,太子謀反,而康熙不在京城。平叛的重擔全壓在雍正和老十四身上,在形勢如此危及的情況下,雍正竟然還能抽出時間去除掉高福。何等心機啊……

所以,要說是誰策劃了太子第二次被廢,鄔思道肯定排第一,雍正能排第二。老八隻不過是被鄔思道當槍使了,而老十四又是老八的擋箭牌。當然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太子。他要是不給雍正留把柄,也就不存在被廢的前提了。


Mer86


從《雍正王朝》劇情看;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絕對不是偶然的,自從再次復立以來連他的重要支持者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都對他不冷不熱的。

趁著康熙帝南巡之機老十三阿哥胤祥出調兵符派年羹堯把“江夏鎮”給剿了,說是抓朝廷要犯任伯安及劉八女,可回來又在雍親王府當眾燒燬了剿來的四大箱太子朝思暮想的“百官行述”,他們哪裡知道,太子爺曾經與那任伯安有書信往來,談的就是百官行述一事,十有八九這封信就在老十三阿哥手裡,這可是要他命的信件。



太子與任伯安的信

一個堂堂的大清國儲君與一個微末小吏為什麼有書信往來,又是害怕什麼,又在與他交易什麼?

這任伯安在吏部任主事的時候記載了幾百個朝廷官員的行蹤劣跡,以此要挾這些官員為他辦事,所以叫“百官行述”,太子想得到它。

任伯安原本是九阿哥胤塘的門人,八阿哥胤禩的財神爺,自打買賣人命大案被八阿哥胤禩給耍了一把以後,想改換門庭,所以與太子胤礽有了“書信往來”。

太子胤礽給任伯安的信的確在四阿哥雍親王胤禛手裡,老十三胤祥幾次說把這封信銷燬了,可四哥說留著有用,什麼用,當時胤祥不明白,現在胤祥懂了;這封信就是能把太子胤礽打入十八層地獄的炸彈!

十三阿哥胤祥第一次受太子胤礽牽連被康熙帝看管了一些日子,在放出來在雍親王府喝酒的時候,鄔思道先生也在場,十三阿哥胤祥就對四哥說過;四哥,你怎麼就不能爭做太子呢?

四哥胤禛聽了左右而言它,鄔思道也只是笑而不答,胤祥哪裡知道,此時的四哥雍親王胤禛已經暗流湧動,為這個自己爭太子繼承人在鋪路,在運籌著!

從鄔思道那裡得知高福死了,原因是高福“盜走了那封太子胤礽勾搭任伯安”的私信,送給了八阿哥胤禩,這下麻煩了,把柄落在了八爺黨手裡。

我的個人分析:

雍親王胤禛四哥是故意把太子胤礽的私信放給了高福轉給八爺黨,通過八爺黨把太子胤礽逼向絕路,然後由康熙帝再次徹底廢掉太子,此乃“借刀殺人”之計,雍親王胤禛這一著恐怕連鄔思道都被矇蔽了,所以;高福的突然死亡不是偶然的。


八阿哥胤禩真的按照雍親王胤禛的步驟下棋,由十四阿哥胤禵把太子胤礽這封與任伯安勾搭的信件轉到了南巡的康熙帝手裡!

雍親王胤禛的這一步棋實在高明,即躲開了自己的小人之名,又“一石三鳥”的讓康熙老皇帝、太子胤礽、八爺黨三者互相廝殺,雍親王坐在家裡隔岸觀火,坐收漁利。

這 就是太子胤礽的這封信讓康熙帝對太子胤礽採取了行動,逼迫太子胤礽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要挾持康熙,他的造反被康熙拿下,徹底的廢黜了太子並永遠禁錮。


由雍親王胤禛導演的這場大戲,康熙帝回京後在朝堂上是感激八阿哥胤禩呢,還是更加感覺到八爺黨的可怕?

我想:以康熙帝的睿智不會糊塗到底吧? 歸根結底,無論如何判斷,仔細分析,太子胤礽的第二次被廢黜,幕後的最大推手就是雍親王胤禛!可見通過這部劇彰顯了雍親王的暗藏不露,關鍵時刻做事果敢、借力打力的帝王權數無人能及。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本文屬於作者邸曉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私自轉載,否則後果自負!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歡迎互動、評論、留言!


日堯居


太子胤礽被廢掉是鄔思道策劃的,目的也只是為了保住老四胤禛,具體詳情請聽我慢慢解釋:

在《雍正王朝》中決定太子胤礽被廢最關鍵的一環,就是鄔思道派坎兒給老八胤禩送信,老八胤禩把太子胤礽跟任伯安的書信上交康熙帝,從而導致了太子胤礽的最終被廢。

那麼坎兒給老八胤禩送信之事老四胤禛到底知道不知道?鄔思道為什麼要瞞著老四胤禛做這件事呢?

本期話題:鄔思道瞞著四爺派坎兒送信這招看似高明,其實是迫不得已的下下策!

一、

大難臨頭的老四胤禛:

在《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不止一次面臨巨大的危機,其中奪嫡的關鍵一戰就是太子第二次被廢,其實不僅僅太子面臨重大危機,連老四胤禛自身也危機重重。

那麼為什麼老四胤禛也面臨重大危機呢?

這件事還得往前捋一捋,太子胤礽復位以後,康熙帝開始了他的第六次南巡,留下了太子胤礽監國。就在這個時間段內,發生了幾件大事:

先是太子胤礽大肆報復打擊之前對自己不友善的人,弄得人群激憤,也就是從這一時刻起,老四胤禛跟太子胤礽的關係開始出現嚴重的裂紋,而且已經不可癒合。

太子胤礽為了控制百官,跟任伯安達成協議,以釋放其弟任季安和劉八女的條件交換任伯安手中的百官行述。

太子胤礽為了拉老十三胤祥下水,讓他去殺了鄭春華。

老十三胤祥跟老四胤禛商量後,設計把鄭春華保護起來,同時把劉八女釋放,緊接著又派年羹堯到江夏鎮來了個大屠殺。

此次血洗江夏鎮,老四胤禛一夥戰果累累,不僅得知了百官行述的下落,也意外收穫到太子胤礽跟任伯安的書信。

後來老四胤禛又設計弄來百官行述,並一把火燒掉,老十三要把太子的書信也燒掉,但是老四胤禛不讓。

從這時起,老四胤禛陷入了一場危機之中……

二、

這場危機的造成者就是坎兒:

其實整部劇中比較慘的人也是坎兒,他心不壞,只是心眼不夠多,如果他能跟李衛一樣聰明的話,或許能多活幾集,而不是夭折在第十六集中。

前面也講到了,因為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此事不僅讓朝廷上下吃驚,連老四胤禛也大吃一驚。不過事已至此,對於年羹堯他保也得保,不保也得保,畢竟是自己的人。

但是保歸保,對年羹堯還是不太放心的,於是又搞出一出李衛跟翠兒鬼混的事,然後順理成章的讓李衛離開雍親王府,隨年羹堯去了西部。

但是他們大家都忽略了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坎兒!

他是李衛和翠兒最好的朋友,甚至洗澡都是兩個人一起洗,翠兒給燒水。因為李衛和翠兒的離去,讓坎兒悲痛不止,孤獨寂寞感導致他一個人喝悶酒。

要知道李衛和坎兒曾假冒任伯安的人到老八胤禩門人的當鋪去過,結果,不湊巧被老八胤禩的人盯上,並且順理成章的獲得了一些信息。

導致坎兒的死因貌似是因為他洩密了太子胤礽跟任伯安的書信,其實並不完全是。

他的真正死因是因為他洩露了老四胤禛派年羹堯去江夏鎮一事。

三、

為什麼坎兒洩密一事是老四胤禛的大危機?

此時的老四胤禛名義上仍然是太子胤礽的人,這一點毋庸置疑,整部電視劇演到這裡時,老四胤禛仍然沒有成為獨立的勢力參與競爭太子一位。

假如沒有太子胤礽跟任伯安的書信來往,那麼老四胤禛開脫年羹堯血洗江夏鎮罪名的理由就成立,可以說他們是謀反。可是如果有了太子胤礽跟任伯安的書信,那麼老四胤禛派年羹堯(表面上是老十三胤祥派的)到江夏鎮就動機不純了。

說的再簡單點,老八胤禩他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太子胤礽跟任伯安私下交易,最後派老四他們血洗江夏鎮。

如果老八胤禩他們拿不到太子胤礽跟任伯安的書信,那麼他們自然會咬著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一事不放。

本來年羹堯血洗江夏鎮,還有老四胤禛火燒百官行述一事讓太子胤礽大為惱火。假如老八胤禩再追老四胤禛的責任,我想此時的太子胤礽自然會丟車保帥,把一切責任推到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身上。

畢竟這兩件事並不是太子胤礽安排的,自然也就有辦法脫離干係。

所以,此時的老四胤禛異常危險,如果他不拋出太子胤礽的書信給老八胤禩,那麼他將面臨兩面夾擊的局面,最後的結局可想而知。

而如果把這封書信通過坎兒透露給老八胤禩,那麼老八胤禩和太子胤礽首先開戰,使得老四胤禛避免落入兩面夾擊的局面。最壞的結局也就是三方混戰,這總比二打一要強得多!

四、

其實這個計策並不是上策,而是被迫出的下下策:

有很多人分析這是鄔思道出的的高招,這種理解脫離了一個最基礎的東西,那就是老四胤禛是太子胤礽的人。正因為有著這層關係,老四胤禛並不忍心害太子胤礽,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拿到了書信遲遲沒有下一步動作的原因。而且對年羹堯面見康熙帝一事一再囑咐不要牽扯出太子來,要識大體。

也就是說,老四胤禛如果真的打算把太子胤礽跟任伯安的密信給老八胤禩,根本就沒必要犧牲坎兒,他有的是辦法。

之所以最終是坎兒完成這個工作,完全是因為坎兒被策反是意外狀況,這個意外狀況把老四胤禛推進了火坑,如果他不動作,那麼死的就是他。

既然這樣,為什麼鄔思道還要瞞著他呢?

這裡面就涉及到老十三胤祥了,剛才也提到了,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都是太子胤礽的人。這一招出了以後,是有後遺症的,應對這個後遺症,老四胤禛可以把年羹堯所做的一切都推到老十三身上,但是老十三沒得推,因為他被太子胤礽因為鄭春華一事綁在了一起。

鄔思道這麼聰明當然看得出來,如果跟老四胤禛商量,那麼老四胤禛有可能對老十三胤祥下不了手。

此舉之後,老十三被圈禁了整整十年,坎兒被殺,而老四胤禛也陷入了長達十年時間的消沉期。要知道,這次太子胤礽被廢,真正實力擴充的是老八胤禩,一些原本太子的人,投奔了老八胤禩門下,比如凌普、耿索圖、託合齊等有名有姓的京郊守衛將領。還有一些空出來的位置,也是被老八胤禩的人佔據了。

此招一出,對於老四胤禛來說僅僅是保住了自己,手下可用之將除了原先那幾位,一位也沒有增加,反而折了老十三,死了坎兒。

有人說老十三又沒死,後來出來後還送鄔思道離開京城呢,為什麼鄔思道最對不起他?

這隻能感謝康熙帝不殺之恩,這種結果是不可預測的,因為從鄔思道派出坎兒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打算犧牲坎兒和老十三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兩次被廢,最開始的追繳國庫欠費案裡,雍正使用了各種辦法才追回了三成,康熙不惜拿出了內務府自己的銀子給那些大臣,這個本來是想讓他們做個表率,那麼就會有更多的人把欠國庫的銀子給交齊了。

這個時候雍正是太子的人,反而這個時候拉後腿,自作主張的讓大家不用著急還了,分兩年還清,康熙這個時候其實是十分不滿的,但是沒辦法,太子竟然說出口了,不能掃他的顏面,就只能簡單的收尾了。

太子也欠了國庫五十萬兩子,最後是靠賣官才籌到的,康熙這個時候就對太子十分失望了。在刑部案件中,鄔思道就勸雍正不能查,因為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太子被廢,當然雍正更是棋高一招,沒有選擇不接差事。

更是讓自己生重病的方式來讓自己接不了差事,那麼這個差事自然就落入了八爺的手裡,八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套了黃國興的話,然後寫奏章給康熙,康熙本來是就此廢掉太子的,但是在張廷玉的勸說之下,還是放了太子一馬。

不過太子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陡然下降,把那個本來要獻給太子的玉黃如意最終給了弘曆,太子與鄭春華的事情被康熙發現之後,就趕緊去找雍正,可是雍正在鄔思道的勸說下不與他見面,鄔思道就讓十三爺去跟太子見面。

鄔思道很清楚,太子被廢就在當前,十四爺偽造了太子的筆跡,讓凌普率軍包圍了熱河行宮,最後太子被廢,十三爺與大阿哥被圈禁。

在第二次廢太子的事情裡,任伯安的《百官行述》是關鍵,雖然《百官行述》被雍正在眾人面前燒掉了,但是太子與任伯安的那封信還在,雍正為什麼不把這封信拿出來,主要有兩個顧慮。

第一,跟刑部案件類似,他不想當廢掉太子的人,八爺就是最好的例子,第二,他本來是太子的人,如果他出來反太子,康熙和大臣會怎麼看,即使八爺拿到了書信,也不是自己上奏,而是讓十四爺上奏,十四爺也很狡猾,只交信,自己不上奏。

鄔思道自然知道雍正為什麼在猶豫,這個時候剛好高福因為小翠的事情在外面喝醉了酒,就結識了八爺的管家,鄔思道就將計就計,讓高福把信偷出來,給了八爺的管家,最終太子被廢。

其實雍正也清楚這個事情,否則那封信那麼重要,怎麼輕易讓高福偷走?雍正也是將計就計,當然,這個事情成功之後,雍正就讓高勿庸殺了高福,鄔思道顯然也知道這個結果的,所以在高福想向雍正彙報的時候,就說他會自己向雍正說的。

表面上看,鄔思道是策劃人,但是真正策劃人其實是雍正,他故意不拿出來,而讓高福偷走給八爺,他不想做的事情,讓八爺的人去做,正如刑部案件裡,他不想做的事情,他也用生病的方法,讓八爺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