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好事成雙 部分經典膠片相機介紹


沒錯,這不是打火機,雖然它的大小和重量接近打火機,但這還是照相機,確切地說,這是美樂時牌微型照相機,也被人稱作間諜相機。這個品牌的發明者是德國人瓦特薩波,他於1938年推出第一臺微型照相機,他的初衷僅僅是提供人們拍資料文件及街頭速寫攝影的。因為隱蔽、頂級的光學鏡頭及穩定性能,立即成為情報機構的工具,並因此幾乎招來殺身之禍。二次大戰後,美國軍方以瓦特犯有通敵罪準備對他處以極刑,還好法官最終釋放了他。

理光相機原本在相機裡屬於低端產品,但是GR1卻是一臺真正的高級全自動袖珍相機。GR1的出現是當年攝影界的一件很轟動的大事,它一推出立刻就征服了幾乎所有的攝影人,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發燒友都給以予GR1極高的評價。GR1S 是在它的前身GR1的改良版本,增加了機身上部的液晶顯示屏夜光照明裝置和遮光罩。GR1具備程序曝光、光圈優先等兩種曝光模式,鏡頭為自動聚焦。這臺相機配備snapshot以適應快速抓拍

上世紀7、80年代,幾乎單反市場被日本壟斷,佳能、尼康、美能達、奧林巴斯、賓得因為其旗艦相機而被成為5大相機生產商,而理光、富士、柯尼卡、雅西卡、確善能等儘管實力強勁,但也只好退居其後。佳能1971年推出的F1是佳能首次嘗試製造專業機身,佳能專門為F1開發了新的快門組件,快門循環使用壽命長達10萬次,因其耐用及精密而被稱為重金屬機身,成為上世紀70年代的王者。


1981年,佳能公司在F1基礎上出品新F1,機身內大量使用軸承以代替通常的齒輪。其堅固程度在日本的單反史上是無以倫比的,遠非其競爭對手.使用特殊的機械與電子混合快門,在沒有電源的情況下,其穩定的機械中高速等七檔快門依然可以使用,此功能遠勝其競爭對手Nikon F3。機身所用金屬極其堅固厚重,在這一點上與其第一代F-1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尼康F2是和佳能F1並駕齊驅的專業膠片相機,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似乎新聞攝影師更傾心於尼康,比如越戰中美國大多數攝影記者使用尼康。而體育攝影師更熱衷於佳能。作為尼康最後一款純機械專業相機,F2“航母艦隊”般豪華陣容的附件系統令人驚訝,不僅有多達6種取景器,而且還有250張的膠片後背,各種卷片馬達也會讓老司機眼花繚亂。

市場競爭才是社會進步的最大動力,在專業相機領域,尼康和佳能始終一對好基友。佳能有新F1,尼康則有F3,剛毅的外形,由設計師喬治吉烏里奧設計。相機拿在手裡,感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F3的外型看起來很像全手動全機械的單反相機,但是實際上它的機械外形下藏著的是電子的內在。它的測光方式只有一種——中央重點測光。F3的1/60s檔和T門是機械快門,在相機沒有供電的情況下已然可以使用。


上世紀進入90年代以後,各種自動聚焦相機鋪天蓋地,相比佳能將FD口鏡頭廢除開發EOS接口的斷腕之舉,尼康則顯得傳統或者對老用戶更具責任感。但正因為此,尼康的自動聚焦速度和穩定性受到嚴重製約。此時期兩大品牌的專業相機尼康F4和佳能EOS-1比較,尼康的自動化程度嚴重遜於佳能,畢竟佳能的對焦驅動馬達在鏡筒,而尼康則是靠機身類似一個螺絲刀旋轉鏡頭。不過我喜歡尼康F4剛毅的外觀,意大利設計師喬治亞羅的傑作

不得不提一下尼康FM2,很多人誤以為這是尼康家的純機械專業機身,其實不然,只是因為中國新華通訊社大量購入使用尼康FM2,加上這款型號卻是有不俗的表現,所以贏得大量發燒友的擁躉。相比而言,同一時期的FE2更實用,它與FM2外觀相似,但卻具備光圈優先電子快門,非常適合抓拍。而且還保留了一檔1/250機械快門,既是沒有電池時,也能將就實用。很遺憾,當年價格高於FM2的FE2機身二手價格卻低於FE2.

奧林巴斯也是當年非常著名的相機廠家,其OM-1是OM系列最初的機型,在當時號稱是世界上最小的35mm SLR,性能優秀,除了不能更換取景器外,其他性能可與當時其他廠家的SLR相媲美。或許跟奧林巴斯這個品牌本身還有更多的科學儀器緣故,奧林巴斯相機更廣泛用於科學攝影等等,各類不知用途的配件五花八門。很多人稱佳能F1和尼康F2為機王,稱小巧的奧林巴斯OM1為皇后


說起135膠片相機,不得不提及德國萊卡。萊卡是135相機的鼻祖,也因為高高在上的價格令人望而生畏。對於多數影友來說,在狂熱追求攝影器材年紀囊中羞澀,甚至只能趴在櫃檯上看著尼康或者理光,而當自己經濟狀況足以抱得萊卡歸的年代,膠片相機卻已開始退出攝影大舞臺。對於他們來說,萊卡象徵財富、身份或者資歷,機身上那紅色的“可樂標”就如同少年身上的耐克標一樣。美能達曾與萊卡合作生產了CLE,鏡頭通用,帶自動曝光

提及膠片相機,不得不說120畫幅,也不得不提及哈蘇。哈蘇公司的前身是瑞典的雜貨店,後來生產了著名的相機,1969年,阿波羅宇宙飛船首航月球,那張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使用哈蘇相機拍攝的,哈蘇相機名聲顯赫。當年那架哈蘇被留在了月球上。哈蘇的鏡頭則是德國生產,或蔡司或施耐德。哈蘇是最早將相機模塊化的廠家,鏡頭、機身和膠片後背各自獨立。5系是初級版本,2系則是高級型號,可自動曝光。

全世界的相機都是山寨德國或者歐洲。哈蘇面世後,前蘇聯、中國都有模仿的版本,尤其中國是在江青同志的親自指導下,仿製出東風牌120單反相機,甚至比哈蘇5系更為高級,快門可達1/1000,可惜心有餘而力不足,東風的故障率奇高,最後無法量產。而模仿最成功的莫過於日本廠家,波浪尼卡就是其中之一,不僅價格低廉,而且改良成電子快門,機身帶測光,大量配套鏡頭。最關鍵的是,物美價廉。


瑪米亞也是日本120相機廠家的翹楚。上世紀80年代中國婚紗攝影熱銷時,瑪米亞RB67一度成為高檔婚紗影樓的標配,而且那如同拍磚一樣響聲的反光板開啟快門的聲音,也是向顧客炫耀專業相機的特有標誌。比較而言,瑪米亞645更經濟實用。與哈蘇相比,因為645相機的鏡頭沒有快門裝置,成本也大大降低。

騎士相機HORSEMAN是日本相機的一個小眾品牌,起初是以德國林哈夫為藍本的山寨相機公司,但因為幾十年發展已具規模,其產品早已獨樹一幟。騎士以大畫幅而被影友熟知,而圖中兩臺騎士相機均為120畫幅。與哈蘇、瑪米亞不同的是,其鏡頭可以搖擺改變透視,與大畫幅相機使用上極為相似,但比大畫幅更便捷。如果不需要改變透視關係的話,完全可以使用相應鏡頭焦距的對焦刀,通過取景器的黃斑快速對焦取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