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如果不能过自己思考过的生活,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

清明节小假期前一天晚上,我走出办公室,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和落在地上的水滴,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恍惚,这到底是冬天还是夏天?生活到底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还是一切早已注定?

在全国一片降温的寒冷中,美团收购摩拜的话题依然持续地火热着。难得有一个事件像这件事一样持续了这么久,在我的印象中即使是文章、王宝强的八卦都没有这么久。

从收购本身到董事会里谁向媒体透露了细节再到胡玮炜的个人财富以及她到底有没有抛弃同龄人,都成为了在不同圈子里持续发酵的话题,一波又一波。

后来,有人把三岁的溥仪也搬出来了,以此讽刺今天自媒体不负责任的鸡血。

我写了这么久的专栏,明白毒鸡汤和热鸡血对阅读量的贡献,但一直希望能够克制自己用一种相对冷静的态度在每个周末更加理性、全面地看看过去一周的网络热点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反思。然而,我越写就越发现,无论多么努力,从现实的利益和他人的标准里跳脱出来并不容易。

这让我们每个人的选择都变得格外容易也格外困难。说容易,是这个世界早就给了你一个世俗的标准,如果你想获取短期利益、你想被更多人接受,所有的选择都可以不假思索地做出决定;说困难,是想清楚自己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到了真正决定的时候也许还要被所有人不理解,那种孤立无援常常使人放弃。

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这辈子我们唯一骗不了的就是自己。


我从来不觉得表达自己对更高薪水的期望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别管哪里漂,谁都要面临现实的生活问题。

即使是本地土著,有几个人想啃老一辈子?我相信,每个成年人都想自立,尽管每个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同,但是谁不想给自己和家人更高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敢于说出对物质的期待并为之努力,是令人尊敬的。

昨晚我刚好看到朋友圈里一篇关于分众副总裁努力工作尽享人生的文章,碰巧现实中也和她有过几次合作。我很认可她说的,“对钱没欲望的人,做不了好销售。”

所以,每一个人都有通过努力多挣钱的权利,但每个人更应该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至于这个时代抛不抛弃我们,答案是从没有一个时代抛弃了任何人,关键是面对不断发生的世界,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

也许有人在意同龄人与自己的收入差距,但更该在意的难道不是有没有活出自己的精彩吗?


首先,我们应该放眼观察和拥抱这个世界。

跟随自己的内心不等于俩眼儿一摸黑闭门造车,而是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了解世界、感知时代。今天,很多企业、很多职场人面临的竞争压力与危机焦虑也并非空穴来风,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时代所淘汰不足为奇。

事实上,我们看到了无数巨头的倒下,也看到了曾经某些辉煌行业的从业者因突然失去了自己的优势位置手足无措。

我们不想如此被动,所以我们必须有所了解、有所准备。但是这不应该是在被某些利益、某些数字蛊惑下的不假思索的随波逐流。

我经常看到薪水变成了衡量一份工作是否值得努力的唯一标准,也看到外界薪水的诱惑可以让一个人轻易放弃现在的责任和承诺。所以,

当被太多现实和鸡血裹挟着的时候,先问问自己最希望的样子是什么?

如果不能过自己思考过的生活,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

其次,放弃盲目的攀比。

我们既不需要和任何人比身价,也不需要和任何人比地位。如果一定要比,我宁愿比比昨天的自己、一年前的自己、甚至三年前的自己。

有多少辞旧迎新时一年又一年重复的愿望,被一次次忘记在荒废了的一年又一年的抱怨中。与其羡慕嫉妒恨别人,不如好好跟自己较劲一次,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脚踏实地地改变一点点现实,让自己越来越接近那个渴望的、不被异化的自己。

最后,不为别人眼中的自己活着。

这个时代固然现实了一些,但是也给了每个人实现自我的机会,只是太多时侯我们根本没想清楚到底要活成自己的样子还是别人眼中成功的样子。

我还记得很多人听到我没车没房时惊讶的表情,但是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我就必须有一套房和一辆车呢?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房和车是小康的标配。但是在我看来,

所有的财富都应该建立在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上,否则人永远是生活的奴隶,而这样活一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