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美元週期夢魘來襲,新興經濟體打響貨幣保衛戰

盤和林

6月6日,印度央行逾四年來首次加息。6月8日,巴西雷亞爾下跌1.89%至3.9274—自2月以來,已下跌近19%。同日,土耳其央行宣佈將一週回購利率從16.5%上調至17.75%,同時將隔夜貸款利率上調至19.25%。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美元週期。所謂的美元週期,主要指在美元升值過程中,由於資金外流等影響,不少經濟體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將受美元升值的衝擊。1980年代的美元升值,造成了拉美國家的債務危機。1990年代中期的美元升值,帶來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

近期的美元升值,並非陡然出現。從2015年開始,美元已經上揚。2017年末和2018年年初的美元貶值,只能說是小插曲而已。經歷一段疲軟之後,美元於今年4月份強勢反彈,指數升值5%。

對受衝擊的新經濟國家而言,用“美元週期夢魘”來形容毫不誇張。這次的美元週期波及範圍廣,除了印度、巴西、土耳其,還有阿根廷、南非、波蘭等國家。目前,阿根廷比索貶值已經超過20%,阿根廷政府已經加息至匪夷所思的40%。美元週期之所以對新興市場有如此嚴重的影響,其原因還是在於,從2008年之後逐漸興起的經濟體,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外國資本尤其是美元。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美國、歐洲的資產收益率逐漸下降,就此產生的大量流動性貨幣大部分都選擇流入新興市場。當美聯儲進入加息週期,大量外國資本選擇放棄不穩定的、經濟發展相對滯緩的新興市場,轉而大都會選擇流回美國,正是大量流動性的撤出導致了新興市場的大幅動盪。

與此同時,由於大部分新興市場發展都急需資金,所以一般外債規模都比較大,外債基本上都是以美元為計價單位。因此,美元走強其實意味著本國貨幣的貶值,會造成同等債務規模所需歸還的本國貨幣量直線上升,使得新興經濟體難以負擔沉重的債務。

美元週期僅僅只是導火索,真正的原因在於經濟體本身。就拿阿根廷比索來說,美元升值的確使得美元兌比索的價格不斷偏高,但阿根廷匯率崩盤且拯救不見效的真正原因,還是在於阿根廷本國的經濟情況。這幾年,阿根廷本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一直處於下跌狀態。從2006年起,阿根廷的GDP十餘年來沒有上漲過,作為全球唯一一個從發達國家跌落至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體,阿根廷國內的經濟形勢難以讓國民對其重燃信心。阿根廷過度依賴外資,而糟糕的經濟形勢只能吸引投機的、缺乏穩定性的遊資,當大量遊資撤走之時,留給阿根廷的只有崩盤的比索。

一個國家經濟穩定的命脈不應當掌握在其他國家手裡。從根本來說,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全力發展生產力,提升整體經濟實力,才能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匯率上佔據有利位置。

事實上,中國也是受到美元週期影響的新興市場之一,但由於宏觀經濟穩定增長,擴大外商投資、加快對外開放等舉措應對有力,人民幣在美元升值的預期下保持了長時間的穩定。至於市場信心方面,似乎已經不再把人民幣當作新興市場貨幣看待,人民幣正向具有避險性質的成熟經濟體貨幣邁進。

(作者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