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科學家親眼看到超新星爆發,這輩子恐怕都不會看見第二次了

2012的一天,科學家埃德·沙亞無意地通過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向宇宙深處。

他做夢也想不到,自己將要見證這輩子恐怕無法再看到第二次的奇景——超新星爆發。

科學家親眼看到超新星爆發,這輩子恐怕都不會看見第二次了

當他將望遠鏡指向宇宙的深處時,突然發現一個遙遠的星系的亮度突然增加了10%。有人會說:“才增加10%,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注意,這是整個星系亮度增加了10%。而造成這一個結果的,是一顆恆星的爆發。

超新星爆發本身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事件。雖然超新星爆發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我們可以在它開始爆發後將望遠鏡對準它,但由於超新星爆發沒有任何我們已知的前兆,所以說爆發的瞬間是幾乎不可能刻意捕捉到的。

而恰恰是爆發的一瞬間,可以給科學家提供最最寶貴的資料來理解這個宇宙。沙亞恰巧在這個事件用望遠鏡觀察到,這種機會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科學家親眼看到超新星爆發,這輩子恐怕都不會看見第二次了

事後回憶起來的時候,沙亞還在表示:“那一刻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我當時完全不知道是否該相信自己的眼睛。”

超新星爆發對於宇宙來說是一個極其重大的事件,它不僅意味著一顆恆星的死亡,而且也在孕育著新的天體。就拿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各種物質來說,如果沒有超新星的爆發,就沒有這些物質的組成元素的誕生,物質本身更是無從提起。

各位小夥伴擦亮雙眼,下圖就是科學家們畫出來的一個超新星爆發的模擬動畫。

科學家親眼看到超新星爆發,這輩子恐怕都不會看見第二次了

在超新星爆發的一年前,恆星會不斷向外像“打嗝”一樣向外釋放氣體。在爆發的時候,恆星會把其能量轉化為光能釋放到宇宙空間,

事實上,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最初被研發出來,是用來探索系外行星的。結果這次莫名其妙發現了一顆超新星,著實是意外收穫。科學家們對此措手不及,甚至開始討論:“要不咱們給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開發一點新的用途吧?”

那麼,科學家為什麼這麼喜歡研究超新星呢?

科學家親眼看到超新星爆發,這輩子恐怕都不會看見第二次了

事實上,對超新星的研究對理解這個宇宙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統稱的超新星,其實還有很多分裂。其中一種被稱作la型的超新星由於亮度普遍相同,所以被用來衡量其他同類超新星的距離、移動速度等信息。正是通過這項研究,科學家證實了宇宙在加速膨脹的猜想,並因此獲得了2011年的諾貝爾獎。

而這個研究也提出了宇宙膨脹的新觀點,他們認為,宇宙的膨脹未必是大爆炸導致的,而是暗能量引發的。

對於超新星的研究,也會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瞭解暗能量。

科學家親眼看到超新星爆發,這輩子恐怕都不會看見第二次了

不過,目前科學相對來說還比較先進,科學家是否也可以利用大型粒子加速器,或者超級電腦等設備,來模擬超新星爆發呢?

也許早晚有一天,我們不用出地球,就能夠了解整個宇宙的信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