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瘋狂!連“收購糧食的貸款”,都去炒樓了!

6月11日,“第一財經”解密了兩年前轟動一時的騙貸案——“農發行”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支行騙貸案。

瘋狂!連“收購糧食的貸款”,都去炒樓了!

目前,法院已經宣判:涉案的兩家企業總計十多名相關人員均被認定構成騙取貸款罪,分別獲得了數年有期徒刑或者緩刑。由於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徐水農發行也已經被監管部門處罰。

瘋狂!連“收購糧食的貸款”,都去炒樓了!

上圖:2018年4月20日,央行公佈的處罰決定之一。

這兩起“騙貸案”裡,最引人注目的一起是:10多億元的“糧食收購貸款”,被挪用來違規開發了房地產。

簡單來說,案情是這樣的:企業家張某,是“農發行”在保定徐水區的“黃金客戶”,多年來一直從事糧食的收購、存儲生意,旗下擁有多家企業。

2014年,由於糧食價格下跌,張某經營的企業遇到了困境,於是在貸款上打起了主意。通過虛構糧食收購合同,獲得了10多億貸款,用來開發房地產。建房用地,是張某企業此前獲得的“工業用地”,土地使用期限50年,規劃用途是“建設糧倉、辦公室和基礎設施”。張某的房地產項目,由於缺乏相關手續,土地用途也不符,所以只能以“職工公寓”的名義建設,然後悄悄對外銷售。

在“雄安新區”正式面世之前,2014年到2015年保定一度傳聞被確定為“政治副中心”(副都),刺激了房價的上漲。這也是張某突發奇想,用糧食貸款搞房地產開發的重要背景。據稱,張某開發的“職工公寓”房屋均價在5400元每平方米,非常好賣。如果購房者全款購房,當天就可以領鑰匙裝修。

當地國土、規劃等部門很快就發現了問題,對這個“五證不全”的項目進行了調查。幾個月後,騙貸案引爆,一場春夢由此戛然而止。至於張某,最終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

所謂“農發行”,全稱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是中國三大政策銀行之一。政策性銀行是指由政府創立,以貫徹政府的經濟政策為目標,在特定領域開展金融業務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金融機構。另外兩家分別是:國家開發行、中國進出口銀行。這三家銀行,均由國務院直接領導。

過去兩年,中國三四線城市樓市大漲,主要是通過“國家開發行”支持的貨幣棚改來實現的。具體操作是:央行通過“抵押補充貸款”(PSL)給“國家開發行”提供低利率、長期限的資金,再通過“國家開發行”支持地方政府,來“贖買”棚戶區住宅(房子沒有價值,直接拆掉,政府獲得土地),讓棚戶區居民去買新建商品住宅,最終引爆了三四線城市的樓市。

“農發行”,顧名思義主要是支持中國農業發展的,它給糧食企業的收購貸款,一般採取基準利率,比企業從商業銀行獲得的利率至少低20%到30%。

央行把低息的錢給“農發行”,讓“農發行”給糧食企業貸款,用來收購糧食。這是國家保護農民種地積極性、保障糧食生產和供應的重要金融舉措。所以,“糧食購銷貸款”必須遵循“錢隨糧走,購貸銷還,全程監管,封閉運行”的規定。

一個糧食收購企業,通過虛假的糧食購銷合同,套出10多億資金,在國家給予的用途是“建設糧倉、辦公室和基礎設施”的工業用地上建設住宅,並違規對外銷售,可以說出現了一連串的違規、違法行為,佔了國家無數的便宜(地價、利息、稅收)。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暴利。

這家企業之所以鋌而走險,誘因是糧價下跌、企業遭遇了經營困難。

其實,在申請的工業用地上搞房地產,是很多大企業公開的秘密。當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幹“建住房、對外銷售”的蠢事。一般的做法是:以搞實體經濟大項目的名義拿地,拿到之後儘量多地建設工業廠房、辦公廠房和職工宿舍,然後出租給其他企業謀利。

對於後一種玩法,地方政府一般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因為土地性質沒有發生改變,仍然出租給了搞實體經濟的企業,用來做廠房、辦公和職工宿舍。但對於拿地、建房子的企業來說,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已經從廠家變成了房東!

大家之所以這樣玩,說到底,還是因為實體經濟難搞。

為什麼難搞?有人說是因為稅負太重,也有人說是人口紅利終結(工人不好招,工資上升太快),還有人說是因為人民幣匯率偏高,金融領域正在“去槓桿”等等。其實,中國實體經濟遭遇困難,原因是多方面的,上述因素都有,還有企業自身轉型升級做得不好等因素。

大家都想去搞房地產,無非是地價、房價在上漲,參與其中有利可圖。

對於這種趨勢,到底應該怎麼辦?我的看法是:

第一,對於違法行為必須打擊,騙貸者、瀆職者該處理都要處理到位;

第二,對於各種熱錢蜂擁進入房地產,完全沒有必要過於憂慮,或者人為強加干預。中國的確存在城鎮化的紅利,只要這個紅利還在,房價地價就會上漲。你越限制,供應量就越小,價格就越高,熱錢就越瘋狂。

如果完全放開,加大供應量,要不了10年,絕大多數城市的房子就會過剩。到那時,存量房將達到海量。這可能會造成一些浪費,但卻可以讓以後幾十年中國人不用再為房子而發愁,高房價問題將隨著時間自然化解。(到那時房價還會因為通脹而上漲,但至少不會暴漲!)

反之,政府越是干預、越是限制,人地錯配越嚴重,有人口增量城市的住房長期稀缺,房價只會更高。

解決中國高房價,最有殺傷力的手段是“放”,而不是“收”。所謂“放”,包括“放開土地供應”、“放開資金供應”、“放開價格管制”。這不是說不要管理,“管理”應該主要體現在“稅收”、“利率”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