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有的銀行定期利息5.5%,理財收益才5%,不會利益衝突嗎?

不立而立


問題只寫了收益率,卻並沒有寫其他的限定條件,我們來結合目前的銀行存款與理財產品現狀來分析一下。

以目前銀行的存款利率來看,普通存款利率很難達到5%,但有的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是可以達到4.2以上,但期限在3年與5年的定期存款。而銀行理財目前的收益也在普遍下滑,可以達到4.5%以上年化收益的產品,期限大約3個月到一年不等。用觀察出的現象可以得到以下分析。

1. 年化收益差不多的產品,定期存款的期限較長

以上兩種收益相差不是很多,但明顯可以看出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較短,可選範圍也比較廣。如果選擇銀行存款產品,可能就需要把大筆資金放在銀行裡3年,乃至5年不能動,但銀行理財產品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期限,如3個月,3個月到期之後,這筆錢可以選擇繼續投資或者用作他途,靈活性高很多。

2. 起存門檻不同,大額存單要求的起存金額更高

一般銀行對大額存單的起存金額要求是20萬以上,而銀行理財產品大部分是5萬元起存,對於資金沒有那麼雄厚的投資者來說,銀行理財產品更容易購買。

3. 不同的理財產品風險不同,存款的風險相對較低

銀行理財產品會根據其自身的風險,由低到高分為五種類型,不同的理財產品會對應不同的風險等級,如果選擇了較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是可能會有本金虧損的情況出現,但銀行存款的投資標的是比較低風險的領域,一般情況下是可以保證利息,並且我國的存款保險制度規定,將會對50萬元以下的個人存款損失進行賠付,這其中是不包含銀行理財產品在內的。

銀行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本就不屬於同一性質的產品,相同年化收益下其投資期限、安全性、以及各種限定條件完全不同,不能單一用收益率來判斷它們之間是否有利益衝突。


度小滿金融


不會互相有利益衝突的,銀行定期存款與理財產品性質不同、期限也不一樣,面對的客戶群體也不同。

這就像水果攤賣水果,蘋果5.5元,橙子5元,不管賣出的是蘋果還是橙子都會有收益,雖然可能利潤並不一樣的,但不能因為蘋果的利潤高,就只賣蘋果吧!那些喜歡吃橙子的用戶怎麼辦,不就會全部流失啦!

定期存款與投資理財並不相同

  • 期限不同,理財產品更加靈活。給出5.5%的利息,估計是五年定期存款,期限較長,提前支取的話,只能按活期(0.25%)算收益,很不划算。而理財產品,靈活方便,30天、60天、180天皆可,收益還有保障。

  • 面對的客戶群體不同。收益穩定、安全性能極高,很多用戶對銀行存款還是“情有獨鍾”的。

  • 投資門檻不一樣。通常理財產品的起投金額需5萬元以上,而銀行存款幾乎沒有任何限制。

  • 不能以個別現象,進行一概而論。銀行定期利息5.5%,還是比較少見的,可能只有部分農商行、信用社,攬儲壓力較大時,為了吸引存款不得不採用的“高利率”策略。理財產品5%以上的收益基本每家銀行都有,甚至部分理財產品收益能達到6%以上。

  • 同一家銀行,可能會有原本選擇定期的客戶轉而購買較高收益的理財,但這也是極少數的情況。銀行在介紹理財時,明確告知不保本、不保息的話,我估計,大部分客戶是不會選擇購買理財產品的。

由上面可以看出,定期存款與理財產品有很多的不同,彼此之間也不太可能存在利益衝突!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操盤手信一】!!


財經者思


如果真是這種極端情況,可能確實有一定的衝突,但這種情況幾率很小。

首先來說,一般在銀行,存款和理財之間確實也存在一定的衝突,因為雖然從本質上來說,銀行理財產品不保本保息,但是大部分產品最後的運營結果是保本保息,收益率還比銀行定期高,就造成了一定的存款搬家到理財產品的現象,從銀行角度來說,是不太願意看到的,因為存款才是銀行立足之本。

其次,銀行在宣傳時也會告知客戶,二者是有區別的,銀行存款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50萬元以下保本保息安全性強,且靈活支取流動性強,而理財產品一般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而且由於是封閉運營無法提前支取,所以二者性質是不同的,客戶的需求不同傾向的產品也不同,也有會選擇收益率更高的理財產品。

最後,像你題目說的定期存款5.5%的銀行鳳毛麟角,據我所知時候山東的一家民營銀行藍海銀行才能達到這個利率,不具備普遍性,因為大多數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在4%左右,而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左右,並不會有衝突。而即便是這家藍海銀行,據我所知不具備發行理財產品的資格,沒有理財產品,也就沒有了存款和理財的衝突。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解讀,如果覺得還有點道理請點個贊讓我看到,謝謝。


鑫財經


有銀行存款利率高於其他銀行的理財利率?如果是真的話,我認為銀行之間是會有利益衝突的,不過影響不會很大。

具體衝突在哪?最大的衝突是對理財客戶的爭奪。現在人們理財意識提高,很多人習慣去各家銀行打聽存款和理財利率,做了比較然後選最高的存放或購買。我以前銀行也專門有這批人,理財利率那裡高就去哪裡,存款在銀行間搬來搬去。

如果有銀行存款利率高於其他銀行理財,上述這批人自然會去取出存款,也就是從其他銀行移出存款轉到存款利率高的銀行。

這種情況對於存款流出行,自然是比較有壓力的。那些銀行第一有存款的考核;第二有金融資產的考核(包含了理財);第三有客戶流失率的考核。這三項考核每個都會涉及銀行員工的獎金,你說有沒有利益衝突?

當然,這種衝突是僅限於局部的,因為高利率也只有地方小銀行能夠給,這裡有兩個限制:一是區域限制,小銀行影響的區域有限;二是風險偏好,即有些人還是習慣存大銀行。所以從行與行之間的關係來說,是沒有什麼衝突的。會發生衝突的,只是銀行分支機構之間。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財譚


先說答案:不會!具體原因,聽我道來:

銀行定期

5.5%的定期存在嗎?存在!但極其稀有,僅在個別地方中小銀行的五年期定期裡存在,目前就我知道的僅有一家山東威海的藍海銀行有5.5%的定期利率存在。

先不說這個5.5%的稀缺度,購買不易,就五年期的定期,本身就是一個超長的期限,對於資金有流動性需求的來說,這個產品很一般,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競爭力。

理財產品

再來說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5%以上的收益率比比皆是,超過5.5%的也不少,且分佈在各個銀行,購買方便,而不像5.5%的定期只在極少數地方銀行存在。另外理財產品的期限一般都不超過1年,也就是說你這個是以1年期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與5年期的定期存款做比較,不說兩個產品性質本來就不一樣,就是期限都不匹配。

單以期限計算,一年期的理財產品的流動性遠遠高於5年期的定期存款。因此以流動性計算,一年期以內的理財產品明顯優於5年期的定期。

總結

定期與理財本來就不屬於一個性質的產品,而5.5%的定期與5%的理財也不是同一個期限的產品,因此兩者並無可比性而言;用戶可以根據自身對收益性、安全性及流動性在兩個產品中選擇,不會有所謂的利益衝突。


鯉行者


在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我先來問你問你幾個問題:

為什麼同為定期存款有的只有1.75%,而有的能達到5.5%?

為什麼同是銀行理財產品有的是4%的年化收益,而有的能達到5%以上的收益?

還有為什麼定期存款只有5.5%,結構性存款有的能達到7%以上?

你說上面這些問題衝不衝突?其實一點也不衝突,因為銀行有很多產品,不同的產品收益是不一樣的。

我們來看下銀行有哪些產品,以及不同產品的收益範圍。

活期:

年化收益率在0.3%-0.4%之間;

定期存款:

年化收益率在1.1%-5%之間都有可能,具體是要看你存款的時間期限以及存款金額的大小,你存款的金額越大,期限越長,銀行能給你上浮利率的範圍就比較多,你能獲得的收益就比較高。

大額存單:

大額存單一般能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10%-100%不等,也是主要看存款的金額和期限,以及不同的銀行政策,3個月-3年期的大額存單對應的利率在1.2%-5.5%之間都有可能。

結構性存款:

目前結構性存款收益差距比較大,2%-10%之間都有可能,具體要看掛鉤產品的市場表現。

理財產品:

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是五花八門,有貨幣基金的、有債券的、有股票的、有基金的、有外匯的、有貴金屬的,不同的理財產品對應的收益也不一樣,一般年化收益在4%-10%之間都有可能,但是也有可能連利息都沒有。

所以有時候銀行銀行定期存款能達到5.5%,而理財產品收益只有5%就不足為怪了。 因為這是銀行的一種市場行為,實行的是差異化營銷策略,不同的產品對應的風險和收益不一樣,所以針對的人群也不一樣。


貸款教授


回答是否定的,肯定不會衝突的。兩種是不同的理財產品,面對的人群和需求也是不同的。下面分別介紹下兩種產品。

首先說一下5.5%的銀行定期存款。能達到這一利率的定期產品可以說很少,去年坤鵬論朋友有一筆資金想存入銀行,就做過詳細的調查,走遍了各個銀行,只有一家地方銀行五年定期存款能達到這一收益率。



存期五年,真的是很長時間,而且大家都知道,存定期只有存到期限了,才能得到相應的利息,如果中途取出,利息只能按活期利息來算。在這充滿萬變的社會,誰又能保證沒有特殊情況發生,急需用錢的時候呢?所以就從靈活性這一點來考慮,很多人不會選擇。除非一些保守、喜歡攢錢、風險承受力差的人,能夠看好這類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收益可達5%的理財產品應該不少。三月期,半年期,一年期……很多選擇性。當然由於新出臺政策,不再保本保息。但5%的利率屬於正常範圍的收益率,所以風險相對也比較小。屬於大眾化理財產品,很多老人都會選擇這樣的理財產品。但銀行理財產品對起步資金都是有要求的,基本是五萬起步。

另外一定要注意一點,尤其是老年人,很多銀行藉著高利率的幌子,銷售保險產品,有時去銀行就會遇到買錯產品的老人去理論,所以不要被高利率吸引而買了保險產品。


坤鵬論


小明在外地打工一年掙了10萬元錢,過年回鄉的時候來到當地某銀行營業網點,想著把錢放在銀行裡面吃利息。

經過諮詢,他發現該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最高的能夠達到年利率為5.5%,而同期發售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最低的甚至只有5%,定期存款利率比理財收益率都高。他聽說銀行存款受《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屬於保本保息產品,50萬元以下無任何風險;而理財產品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投資項目不理想的話甚至連本金都保不住,風險性遠高於定期存款。

他就問該行的大堂經理:“為什麼你們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比理財產品都高,而且理財產品連本金都不保,你們銀行的做法讓我看不懂。”

大堂經理:“先生,看來您真的是一個很謹慎的人,而且對銀行產品也非常的瞭解,我為你簡單直觀的解答一下您的疑惑。首先,這兩款產品的流動性並不一樣,您看的5.5%利率的定存存款是五年期的,而5%的理財產品期限只有97天;其次,我們行主推業務就是定期存款,利率相比其他銀行都要高出不少,其他銀行5年期定存利率只有4%左右,理財產品不保本以後我們行適當降低其預期收益率,鼓勵客戶買定期存款,而且也保險,儘可能提升客戶的使用體驗是我們最高服務宗旨。”

小明:“我明白了,你們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不具有普遍性,要比其他銀行高出不少。而且,定期存款雖然利率高,但是靈活性比較差,要是著急用錢的話,還是短期理財更合適。正好我用不到錢,我就買這款5年期的定期存款吧!辛苦錢掙得不容易,圖個放心!”

大堂經理:“好的,先生,請跟我到這邊的高櫃,讓櫃員為您辦理開立定期存款業務!”

……


奇葩財經說


  即使期限一樣,工商銀行一年期1.75%與中信銀行一年期1.95%衝突嗎?不衝突,因為被市場化的東西就這樣,就像你買一瓶礦泉水,在小賣部裡買與在高級會所裡買價格天差地別,衝突嗎?不存在衝突的說法,我賣多少關你鳥事?

  假如期限一樣,也在同一家銀行,這也不衝突。比如在同一家小賣鋪一瓶礦泉水賣兩塊錢,一瓶飲料賣三塊錢,這衝突嗎?不衝突,因為性質完全不一樣。即使都是礦泉水,貼的牌子不一樣而致價格不一樣,這也不衝突。

  就連同一家銀行,同樣期限,同樣的存款,在不同的分行或支行而致利率不同,這同樣不衝突。比如同一瓶礦泉水,在同一連鎖店不同門面賣的價格不一樣,甚至同樣的門面看你有錢賣高價給你,他沒錢便宜給他,這也是正常現象,跟存款數額大可以與存入的銀行進行議價,產生不同的利率一樣。這都屬於市場化的東西,不存在衝突,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5.5%的利率一般是五年期定期存款,且極少數小型城商銀行或信用社才會出這麼高的利率。因為存在一個利率風險,比如五年內市場利率一直下降,以致普遍貸款利率不如5.5%時,那麼銀行就存在利率風險,要虧本做這筆買賣。

  閣下手指的理財有兩種,一種是銀行資產自銷的銀行理財,5萬或10萬起投;另一種則為銀行代銷的定期理財,一千起投。但不管是哪一種都有金額限制,期限也往往為一年及以下。

  五年期限存款是債權資產投資,到期還本付息,利率穩定,風險性小,流動性差。

  而理財為權益資產投資,收益率並非固定,而是圍繞預期收益上下浮動,比如圍繞5%上下浮動,高的百分之六七都有,而收益不好的收益率百分之四也有。理財收益率較不穩定,相對於五年期定期風險較大,流動性較強。

  這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投資產品,不能相互比較,也適合不同的投資人群,不存在利益衝突。

  即使五年定期利率5.5%可以與理財的5%(假設固定)相比,存五年的理財收益率也高於五年定期的利率,因為理財期限為一年,存在複利,五年總共收益為27.6282%,而五年定期理財為5.5%*5=27.5%。


三人聚眾


對於銀行定期存款利息,會比基準利率上浮一定的比例,但也不會過於上浮,而5.5%的定期利息,高於理財產品,同時也高於貨幣基金,這或許屬於一種大客戶的議息利率。不過,對於部分中小銀行或比較少見的地方銀行,可能會通過相對高息來達到攬存的目的。實際上,縱觀當前的銀行利率,互聯網銀行或部分民營銀行,其3年期乃至5年期的利率都會比較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通過高息攬存,提升其自身的攬存吸引力;另一方面則在於銀行自身規模與品牌不高,需要通過高息提升自身的品牌,有時候可能通過貼息補償來達到目的。對於客戶而言,參與這種高息存款,一方面要看清楚產品是否合規,是否符合國家規定;另一方面需要警惕部分產品打著存款的旗號,卻變相銷售保險產品的現象。由此可見,對於現階段的銀行高利息現象,客戶仍需要多加註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