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傳說中奈何橋邊的孟婆,到底是什麼來歷?

章大帥7777


“奈何橋”是從佛教的“奈河橋”本土化而來的。佛教裡地獄有一條河,叫奈河,河水皆血,血河裡蟲蛇滿布,波濤翻滾,腥風撲面,腥穢不可近。河上有橋,故名“奈河橋”。相傳橋分三層(或三座),橋險窄光滑,有日遊神、夜遊神、各類惡鬼等日夜把守。善人的鬼魂可以安全通過上層的橋,善惡兼半者過中間的橋,惡人的鬼魂過下層的橋,多被鬼攔住掉進橋下的汙濁的波濤中,被銅蛇鐵狗狂咬。

“奈何橋”就是把佛教的地道術語“奈河橋”融合了中國人的“地獄”觀和佛教轉世輪迴觀後形成的中國人特有的產物。“奈河橋”強調過橋時的重重考煉和受苦;“奈何橋”則弱化了受苦的含義,揭示了尚未進到陰間的半人半鬼的靈魂對跨過就陰陽兩隔的無奈和對人間的留戀。


中國民間傳說,人死後其鬼魂都要離開自己的身體(屍體),去到陰間去報道,接受閻王的審判,接受因果報應後再行投胎。生前行善者,可昇天堂,享富貴;生前作惡者,則下地獄,受懲罰。

人到陰間報道時,要經過黃泉路,路上有一條河叫忘川河(由佛教裡的奈河本土化而來),河上有一座橋即“奈何橋”。投胎轉世必須要經過奈何橋,奈何橋小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三生石記載著你的前世今生。橋上有一個土臺叫望鄉臺,可以站在臺上望見人間。


奈何橋上有位老婦人叫“孟婆”,不停的在煮著一鍋以“遺忘”為調料、加上忘川河水煮的孟婆湯。凡是要投胎轉世的人必須走過奈何橋,在望鄉臺上看最後一眼人間,喝下孟婆湯,將前世的一切忘得乾乾淨淨!


以奈何橋為界,陰陽兩隔,一切恩怨情仇盡斷於此。前世全部忘卻,來生是新的輪迴。奈何今生的相見,無奈來世的重逢,是為“奈何橋”。

這個孟婆的來歷,有人說來源於孟姜女。當年孟姜女哭倒長城之後,卻找不到丈夫的屍骨,她就就熬製了能使人忘記痛苦記憶的孟婆湯。後來上天感念她的德操,專門派她到奈何橋熬製孟婆湯。


還有人說來自西漢時一個終身修行佛經的老處女,81歲後修成正果。因為年頭長,知道前世今生,上天怕她洩露天機,就命孟婆老奶為幽冥之神,併為她造築醧忘臺。她最初熬製孟婆湯是為了忘記自己的過去,後來她就給經過奈何橋的幽魂送上一碗孟婆湯。


另外一種一種說法,孟婆是鴻蒙初開時,天地人三界中天界的一名散仙,後來她來到了陰曹地府的忘川河邊,在奈何橋的橋頭立起一口大鍋,將世人放不下的思緒煉化成了孟婆湯讓陰魂喝下,便忘記了生前的愛恨情仇,卸下了生前的包袱,走入下一個輪迴。

最後一種說法跟《紅樓夢》有些相似,孟婆的前世是女媧造人時的回生草,這草可治人回魄收魂,不長於天下,不長於地上,幾乎絕跡,不料在地府的奈何橋畔留了最後一株,吸收天地日月之精華,看透太多生死輪迴轉、愛恨情仇,於是洗了草命做了人形,投胎於一姓孟的人家,人稱“孟姑”。


“孟姑”在人間經歷了負心漢等複雜的感情經歷後,後來又歸於閻王門下。因私放其在凡間的“負心漢”丈夫,被閻王罰往奈何橋前永世值守,她每天拔自己的頭髮入湯,熬製孟婆湯,凡投胎路過的鬼,喝下後忘記前世的恩恩怨怨。


歡迎交流、分享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山色歸讀


  • 奈何橋的來歷
    • 相傳,通往陰司的路叫黃泉路,行十餘里,至一水,廣不數尺,流而西南,其水皆血,而腥穢不可近,曰忘川河。河上有橋,名為奈河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臺叫望鄉臺,望鄉臺邊有個老婦人在賣孟婆湯,忘川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
    • 三生石記載著人的前世今生,在望鄉臺上看最後一眼人間,而喝一碗孟婆湯,卻足以讓人忘了全部的一切。
  • 孟婆湯由何組成
    • 孟婆湯,是孟婆用忘川水、忘憂淚和玫瑰花熬製的一種迷魂湯,喝了之後便會忘記前世今生,故因此而聞名於世。
  • 孟婆由來的幾種說法
    • 在古代的傳說中,孟婆是地府中專司掌管將生魂抹去記憶的陰使,關於孟婆的由來,民間出現最多的通常有以下幾種說法:
    • 說法一:在天地混沌初開之時,天地間被分為天地人三界,天界掌管一切,人間即所謂的陽世人界,而地,即為陰曹地府。三界已然劃定,無論各界,諸路神仙陰官,俱各司其職。自三界出分之時,孟婆便已然在世上。她本為天界的一個仙官,後因看到陽世間無數的恩怨情仇,牽涉其中的人即便是死了也往往不肯放下。於是,孟婆便來到了陰曹地府的忘川河邊,在奈何橋的橋頭立起一口大鍋,將世人因喜、因悲、因痛、因恨、因愁、因愛所流下的眼淚逐滴收集起來,煎熬成湯,便成了孟婆湯,喝一碗這個孟婆湯,世人再放不下的思緒也只能化為過眼雲煙,也就忘記了生前的愛恨情仇,卸下了所有的包袱,走入下一個輪迴。這種說法最早現於春秋時期的道家典籍裡,頗有傳統思想中“一了百了”之意味。
    • 說法二:世人通常所說的孟婆,其實就是孟姜女。昔日孟姜女將長城哭倒之後,看見長城之下屍骸無數,根本不可能找到丈夫的屍骨。為了能將這令人悲痛萬分的記憶徹底抹除,就熬製了能使世人徹底忘卻記憶的孟婆湯。後來上天感念她思夫之情,就令其免受輪迴之苦,讓她專門在奈何橋邊熬製孟婆湯,讓所有參與輪迴的世人忘記前世的一切。即所謂:“前世已了,今生善惡唯本心所念”。這一說從元朝開始廣為流傳,到明清時期多見於文人筆記之中,亦是至今民間流傳頗廣的一種說法。
    • 說法三:孟婆生於漢朝,自小研讀儒家書籍,長大後,開始唸誦佛經。孟婆在世之時,從不會回憶過去,也絕不想未來,只是一心一意地勸世人向善。她只知道自己姓孟,於是世人稱她為“孟婆老奶”。後來,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後漢。因為當時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洩露天機,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為幽冥之神,併為她造築驅忘臺,熬製孟婆湯,以讓世人忘卻前世所有的一切。
  • 孟婆在地府中又處於什麼地位呢?
    • 話說天上歸玉帝管,地下歸閻王管。閻王就像現在集團中的董事長,孟婆像人事部的大頭頭,大事小情、人員流動情況都記錄在冊,並直接上報。孟婆在地府的地位至關重要,她守住通往輪迴的最後一道關口,是鬼魂終止死亡和步入新生的轉折點。孟婆作為六道輪迴的關鍵節點,責任重大,不容有失,她的最高領導地藏王菩薩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幽冥境界,乃地之陰司。天有神而地有鬼,陰陽輪轉;禽有生而獸有死,反覆雌雄。生生化化,孕女成男,此自然之數,不能易也。
  • 關於更多詳細內容,可以看我的博客大彙總: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 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楊充


孟婆也沒什麼特別的背景,地藏王的老婆,早年的地藏王是個苦孩子,雖然爺爺名叫地主,卻無立錐之地。地藏王九歲去了太上老君家,為太上老君放牛,【史記. 地藏王傳】載: 遙指杏花村的牧童就是地藏王,當時孟婆的父親夢遊,問道地藏王,看地藏王聰明伶俐,給了地藏王一本自己的詩集【去那裡吧!!! 地府才是溫暖的家】。後來的專家學者,統一認為當時孟遊正處在抑鬱症時期,明顯有自殺傾向,不過孟遊的詩確實影響了後世詩人,很多詩人自殺,都受到了孟遊的影響。

地藏王每天愛上孟遊的詩,每遇不解之處,步行三十里,去孟家請教,抑鬱症的孟遊,每天不想活了,厭世情緒溢於言表。而孟遊的女兒孟婆暗戀上勤學上進的地藏王,誰知道地藏王越讀越自閉,後來把自己關在屋裡不見人,再後來投水自殺,居然讀成了抑鬱症。

地藏王一道陰魂去了地府,天界可憐地藏王的遭遇,不是孟遊誤人子弟,地藏王也不會死,就安排地藏王在地府做文秘。孟婆的一顆芳心因地藏王的離去徹底碎了,在地藏王投水的地方哭了七七四十九天,河水暴張,哭倒長城,後來大禹治了一輩子水,都是孟婆惹的禍。孟婆終於在地藏王投水的地方,也殉情淹死,孟婆是個痴情的女子,投水前仰望蒼天說: 親, 問世間情為何物,我和你媽同時掉河裡,你先救誰?孟婆帶著迷惑,死不瞑目地投水跟隨地藏王。

孟婆哭上凌霄寶殿,玉帝看孟婆美勝仙女,就想給外甥楊戩當老婆,孟婆義正言辭: 要嫁就嫁地藏王。諸神感其真誠,也就成全了他們,令地藏王立刻與孟婆洞房,當時地藏王剛剛工作,沒有房子,就把地府王婆茶館隔壁176號租下作為新房。婚後的日子,兩個人的經濟並不富裕,地藏王只能讓老婆出來工作,去食堂熬湯。

地藏王與孟婆的婚姻,雖然條件不好,還是幸福的,婚後兩人生一雙兒女,兒子孟嘗君,女兒孟姜女。為什麼孩子都隨了他媽的 姓?當時嫦娥私奔月宮,常常想念前夫后羿,夜不能寐,時時去孟婆那裡要孟婆湯,當時孟婆湯在地府屬於禁品,就像現在的麻醉劑,沒有批令,不可使用。因此嫦娥與孟婆成為好姐妹,孟婆偷偷為嫦娥提供孟婆湯。頻繁的接觸,地藏王與嫦娥上了手,最終地藏王與孟婆離婚。兩個孩子都給了孟婆。

太上老君因為長期監管天界醫療衛生,也時常去地府,看到孟婆的痛苦,太上老君用自己博大的男人胸懷,慢慢讓孟婆從痛苦中走出來,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裡,孟婆與太上老君走到了一起。


白這個顏色


閻王讓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

閻王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傳說他是陰間的國王,人死後都要到陰間去報道,接受閻王的審判,生前行善者,可轉世成人,享富貴,生前作惡者,會受懲罰,下地獄,受刑後轉世成人。

據傳,人死後會進入地府,根據生前罪惡分別到十殿閻王處受刑。十殿閻王分別為:

第一殿 秦廣王蔣專司人間生死,統管吉凶。

第二殿 楚江王歷專司活大地獄、剝衣亭寒冰地獄。

第三殿 宋帝王餘專司黑純大地獄。現世中作亂犯上者或製造糾紛者去此殿。
第四殿 五官王呂專司合大地獄、血河地獄。逃稅、經濟舞弊者去此殿。
第五殿 閻羅王包原本在第一殿,因過分同情罪人,遂轉到叫喚地獄。
第六殿 卞城王畢專司叫喚地獄和枉死城。埋怨上蒼、對著北方小便者去此殿。
第七殿 泰山王董專司熱腦地獄。以屍骨造藥、挑撥離間親族者去此殿。
第八殿 都市王黃專司大熱腦地獄。
第九殿 平等王陸專司阿鼻地獄。

第十殿 輪迴王薛,其職責是根據上列各地獄的報告區別轉世。凡發往投生者令先交押於孟婆神,然後灌飲迷湯,是之忘記前生之事。

也就是經過前面九殿的受刑,可轉生投胎者,必須先押送孟婆神處灌飲迷湯,令其記前生之事。孟婆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常駐在奈何橋邊。她為所有前往投胎的靈體提供孟婆湯,以消除鬼魂的記憶。

孟婆,相傳是西漢人,自幼兒唸佛吃齋終生未嫁,但因為她從不回想過去的事兒,也不考慮未來,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忘了,只記得自己隨孃家姓孟,故世人稱之她為孟婆。除唸佛吃齋以外,最拿手的絕活就是煲得一手好湯。而且她又好客大方,每回煲得好湯,總會邀請鄰里鄉親們來嚐嚐鮮。

後來皇帝微服私訪中嚐到了孟婆熬的湯,便想把她帶回京城,為自己專門做御廚來煲湯。不曾想,孟婆一再婉拒,皇帝一怒之下就把他殺了。這樣孟婆的亡魂飄到了閻羅殿,當這個閻王翻翻看生死薄,得知孟婆一生無慾無求,沒有私心雜念,又煲得一手好湯,正好可以解決自己陰陽之間的這個記憶問題。於是就派她到奈何橋邊開了個孟婆茶攤。不論什麼膚色,哪個國度,生前聲名顯赫也好,一切不易也罷,死後都必須再次喝下孟婆茶,將前世的記憶都化作過眼雲煙。

千百年來,甚至連我自己都已經記不清,到底送走了多少碗孟婆湯。  只記得在奈何橋上等待的,有步履蹣跚的耄耋老人,哭訴兒女不孝;有為國捐軀的中年男子,壯志未酬,滿目悲涼;有面容憔悴的及笄少女,戀戀不捨回望鄰家情郎;有懵懂未開的黃口小兒,在我身邊咬著手指好奇繞。前塵俗世多紛擾,忘川盡頭無歸鄉。與其回想,不如相忘。


那時情節


怎奈輪迴終要過,茶湯一碗了前緣。

魂牽夢繞都相忘,愛恨情仇散作煙。

從此心中無苦痛,前塵似夢已難圓。

來生不若今生事,誰與歸來共枕眠?——題記

傳說人死後,過了奈何橋,孟婆為了讓世人忘記前世的所有,都會要每個靈魂喝下孟婆湯,不喝就不能投胎,那麼何為奈何橋?孟婆又是什麼來歷?

奈何橋

關於此橋,存在兩種流行的說法,一種叫做奈河橋,另一種叫做奈何橋。一說因地府有河名為奈河,一說因為漢語中"無可奈何"之意,剛好對應了人在轉世投胎時對自己生前願望的遺憾和無奈。

《宣室志》第四卷對此有所記載:"行十餘里,至一水,廣不數尺,流而西南。觀問習,習曰:'此俗所謂奈河,其源出地府'。觀即視,其水皆血,而腥穢不可近。"因河上有橋,故名"奈河橋"。橋險窄光滑,有日遊神、夜遊神日夜把守。橋下血河裡蟲蛇滿布,波濤翻滾,腥風撲面。惡人鬼魂墮入河中,就好似《西遊記》第十回中的描寫:"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不由讓人想到陰間奈河的恐怖。

中國各地關於奈何橋的說法,有很多異傳。或說陰間有奈河,河上有橋為奈河橋;或說在去陰間的途中有"血水池"、"血汙池"、或"血河池",池上有橋名為奈何橋。

那麼,何時使用奈河橋?何時又使用奈何橋?

如果涉及佛教,且偏重於過橋時要受罪,或是過橋要通過重重考驗、若未通過則墜入橋下不能重生,則使用奈河橋,同時奈河橋後面緊跟著的不是望鄉臺和孟婆婆的湯,而是六道輪迴或是無法重生的血水池,

如果只是過橋到陰曹地府的閻王殿報道,則使用奈何橋。雖然過奈何橋依然要受苦,但奈何橋貌似已經弱化了受苦的含義,成了進陰間必經之地,而且強調了尚未進到陰間的半人半鬼的靈魂的無奈和對人間的留戀。

孟婆

孟婆,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常駐在奈何橋邊。她為所有前往投胎的靈體提供孟婆湯,以消除鬼魂的記憶。在中國的古代傳說裡,孟婆是地府中專司掌管將生魂抹去記憶的陰使,關於孟婆的由來,民間出現最多的通常有三種說法。

一說

鴻蒙初開,世間分為天地人三界,天界最大掌管一切,人間即所謂的陽世人界,地即為陰曹地府。三界劃定,無論天上地下,神仙陰官,俱都各司其職。孟婆從三界分開時便已在世上,她本為天界的一個散官。後因看到世人恩怨情仇無數,即便死了也不肯放下,就來到了陰曹地府的忘川河邊,在奈何橋的橋頭立起一口大鍋,將世人放不下的思緒煉化成了孟婆湯讓陰魂喝下,便忘記了生前的愛恨情仇,卸下了生前的包袱,走入下一個輪迴。

二說

所謂的孟婆就是孟姜女,昔日孟姜女哭倒長城之後,眼見長城之下屍骸無數,再也找不到丈夫的屍骨。為了能忘記這些痛苦萬分的記憶,就熬製了能使人忘記記憶的孟婆湯。後來上天念她思夫之情感天動地,就免了她的輪迴之苦。讓她在奈何橋畔熬製孟婆湯,讓參與輪迴的陰魂們忘記前世的一切。即所謂:"前世已了,今生善惡唯本心所念。"之意。

三說

孟婆生於西漢時代,自小研讀儒家書籍,長大後,開始唸誦佛經。(然而佛經在東漢才被翻譯成漢文。)她還在世時,從不回憶過去,也絕不想未來,只是一心一意地勸人不要殺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歲,依然是處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於是人稱她為"孟婆老奶"。後來,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後漢。因為當時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洩露天機,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為幽冥之神,併為她造築驅忘臺。

相傳有一條路叫黃泉路,有一條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臺叫望鄉臺,望鄉臺邊有個名曰孟婆的老婦人在賣孟婆湯,忘川河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孟婆湯讓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著你的前世今生。我們走過奈何橋,在望鄉臺上看最後一眼人間,喝杯忘川河水煮,"今生有緣無份"又何必強求?

如果給你一碗孟婆湯,你會說什麼? .

感謝你的閱讀,我是悟文化,期待你關注。


悟文化


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混沌逐漸分為天地兩界。盤古死後,化身萬物,各種飛禽走獸游魚充滿世界,萬物之靈長的人類也誕生其中。

盤古作為萬古第一尊神,自然有尊卑之序。人固然是萬物靈長,在人之上,還有神靈。神存在的意義就是維持世界的穩定,尤其是人與自然的平衡。

人與其他物種是不同的,人有靈魂,別的物種雖然強弱不同,卻如行屍走肉一般。人死之後,靈魂便化作自然能量消失不見。新生的人類小孩如果想獲得靈魂,必須由神來操作,不然,就會是先天性植物人,亦或是傻子。

有一任天帝就突發奇想,既然人總是要死的,他們死了之後,這些靈魂就變成無主之物了,何不將之回收利用呢?這一任天帝就是黃帝,那個與炎帝戰鬥的人。

黃帝作為三界CEO,既然有了想法,而且還是個看似可行的方法,他們的下屬自然就義不容辭的去實踐它。

經過多年的探索,天帝的左護法后土想了一個辦法,但是太過大膽,她自己是不敢去實踐的,只好請示了天帝。這是個怎樣的辦法呢?

在後土看來,世間分為天界與人界,萬物活動其中,人死之後的靈魂也活動其中。實質上,靈魂已算不得生物,只能算死物,它們不應該存在於人世間。就好比我們這些神仙一樣,只能存活在天界。

后土的辦法很簡單也非常有挑戰性:增加一個陰界,讓所有的靈魂都去往那裡,然後集中讓他們轉世,重新做人。如此一來,既可以解決靈魂浪費的問題,又能夠集中管理這些遊無所方的靈魂。

最重要的是,這樣做之後,所有的人類都有了信仰,他們只會更加崇拜天帝。

天帝聽了之後,對這個方法大家讚賞,並全權吩咐后土去辦這件事。為了讓后土更加行之有效的建立陰界,天帝特賜后土一件先天混沌法寶:忘川河

在天帝的協助之下,后土按照自己的方法建立了陰界,並將法寶忘川河橫亙其中,以此鎮壓陰界,使之更加穩定。陰界建立之後,還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

一、如何將靈魂吸納

二、如何將靈魂淨化

三、如何將靈魂轉世

后土作為大地之神,又是土神,自然是世間所有土壤的統治者。只要人死在土地之上,都可以被后土感知,然後將其靈魂吸納如陰界。如果有人死在了水面上,亦或是別的地方,除非將其屍首埋在土裡,否則必然魂飛魄散,消失在世間。

也正是如此,世間方有入土為安之說法。

以自身之本能吸納靈魂,這的確是個很好的辦法。可是這些靈魂的屬性為陰,陰界的屬性也是陰,兩相依存,靈魂反而不滅了。這些靈魂藉助陰界的能量,保有了在人世的記憶,有的貪戀人間,竟然試圖回去!

這是后土所不允許的,為了使這些靈魂安然待在陰界,只有將它們的記憶抹去。這就需要藉助忘川河的力量了,忘川河本就有抹去記憶的能力。由此,后土在陰界挑選一匹靈魂,作為孟婆,專門在忘川河畔,為進入陰界的靈魂進行淨化。

淨化之後的靈魂,只剩下一團純淨的能量,將它們打入輪迴,便可轉世。這是所有環節裡,最複雜也是最關鍵的:如何將靈魂轉世?

后土以身合道,化作輪迴之門,立於忘川河的源頭。只要有靈魂能量飄進輪迴門,便可以轉世,否則,只能在陰界不停的兜兜轉轉,沒有記憶,也沒有思考。














祗樹


根據出自《中國精怪故事集》裡的孟婆

在佛教的傳說中,孟婆是西漢人,自幼聰敏過人,熟讀儒釋經典,在世時勸人戒殺、吃素。直到八十一歲,猶未婚嫁。因為姓孟,故而人們稱她為孟婆。後來入山修真,一直到東漢時仍在。那時因為陰間還沒有孟婆湯可喝,所以有人在投胎之後還能記得前生,地府中的事,難免會因此洩露天機,所以玉皇大天尊便敕命孟婆為幽冥之神,建造醧忘臺,並選拔一批鬼吏供其使喚。用採自世俗的藥物,合成似酒非酒的湯,分為酸甜苦辣鹹無味,所有的鬼魂在之前,都需要先飲此湯,使其忘記前生之事。



而在歷史上,孟婆這名字作為神的形象出現,最早是在宋代,最早的身份跟地府沒什麼關係,而是正經的風神。地府裡真正出現孟婆還得是清代,這個孟婆和我們現在熟悉的孟婆不一樣,她有自己的產業,孟婆莊。



根據《吳下諺聯》裡的說法,亡魂進到地府之後經過的第一處地方就是孟婆莊,等到在別處評定完生前的功過,被鬼族押著去投胎時,還會在從孟婆莊前經過一次,這時孟婆就會過來拉住亡魂,將其帶到廳堂裡。之後便會有三個女孩出來接待來人——分別名為孟姜、孟庸、孟戈,都是豆蔻年華的少女——女孩們著這些茫然的亡魂,噓寒問暖,有說有笑。過不多時,便會有一個婢女端著一碗茶過來,三個女孩捧著茶,笑盈盈地遞給亡魂,對方接過茶後,立即便會感到一陣目眩神迷,口乾舌燥,不覺之間便會將杯中之茶一飲而盡,喝乾之後,才發現杯底里居然沉澱著一勺多渾泥。驚愕之下抬起頭時,眼前的孟婆和三個少女便都突然間化作一具具骷髏,華麗的屋宇也不知何時變成了荒蕪的郊野,生前之事一瞬間就全都忘記了,之後一眨眼的功夫,自己就已經投胎為別人家嗷嗷啼哭的嬰孩了。


荊棘鳥歸去來


這也是我國傳統生死輪迴文化的一部分。民間傳說,人在死後,魂魄要在閻羅各殿裡受刑,然後依次送往下一殿,直到押送至最後第十殿,準備轉生。

在轉生投胎之前,需要走過黃泉路,經過忘川河上的奈何橋,看到三生石以後,就要喝下孟婆湯,忘卻前塵往事,重新投生到到人世紅塵之中。

筆者就根據目前能找到的文獻來談談吧。


在遼代成書的《玉曆寶鈔》中,孟婆有比較正統的來歷。

這本書相傳為遼代淡痴道人與1030年所作。這時遼國由遼聖宗執政,國力強盛,和宋已經達成澶淵之盟。安定的國內局面讓民間文化有了大發展。在宋神宗1068年時,淡痴道人把此書傳給了弟子勿迷道人,於是1098年宋哲宗時期,該書得以發行出版。

基於宋代發達的印刷發行技術,《玉曆寶鈔》在民間廣為流行。傳到清代,經過了中間多次增補,終於成型。

這本書混雜了儒釋道三教的思想,宣傳了閻羅十殿為執行因果報應而制定的“陰律”,即陰間的法律條文。對死者從入地獄到受賞罰做了詳細的記述和分類。對我國民間的因果報應,地獄,投生等有重大影響。

書中閻羅殿分為十個殿,每個殿裡又有多個地獄。

比如偷稅漏稅,販賣假藥會在第四殿16個小地獄受刑罰,有斷筋剔骨,戮眼,灌藥,刺嘴等等酷刑。欺佔他人財物,拐騙少女男女會在第二殿的16個小地獄裡受刑罰,有糞尿,飢餓,寒冰等等酷刑。


孟婆的由來。

孟婆在書中被稱為“孟婆神”。她是西漢人,自幼熟讀儒家典籍,長大以後更誦讀佛經。她為人非常虔誠,既不刻意去回憶過去,也不專念去考慮未來。在世的時候她只是專心勸人不要殺生,要吃素。到了81歲,她還是頭髮烏黑,長相如同少女,始終保持著處子之身。對於自己的名字,她不清楚,只知道自己姓孟,於是人們都叫她“孟婆阿奶”。後來她到山裡修煉,直到東漢時期。

這時候,世間有人能知曉前世因果的事情,跑去和自己前世的姻緣相認。這樣利用自己的小聰明,時常洩露了天機。因此,上天正式把孟婆封為幽冥之神,還建造了醧忘臺,派出鬼吏作為她的屬下使喚。

孟婆採取人世間的藥物,混合製作成像酒又不是酒的湯水,分為酸甜苦辣鹹五種味道。來到這裡等待轉世的的鬼魂,會被安排喝下這孟婆湯。一旦喝下,就會忘記了前世的遺留記憶。湯的藥力會被帶往陽間,各自會有一二三分的病痛。

像那般前世行善的人,帶往陽間後他們的眼耳口鼻四肢會比過去更健康。而作惡者,則會四體衰弱,神智消耗,一身疲憊之軀。這還會讓作惡者提前知道這種下場,讓他們有機會懺悔為善。


投生的過程。

孟婆所在的醧忘臺處在閻羅第十殿,殿前六座橋之外。四周的廊房一共有108間,向東只有一條一尺四寸寬的狹窄甬道。各房間裡的廚房擺放著各種器具。來到此處的男女鬼魂都會被招呼來喝下孟婆湯,至於喝多喝少則無所謂。

有的鬼魂刁鑽狡猾,不肯喝下孟婆湯,他們的腳下立即就會突然出現鉤刀,絆住雙腳,並且有尖利的銅管刺穿喉嚨,讓鬼魂受痛,強迫其喝下。

一批鬼魂喝完以後,各個鬼卒會攙扶著他們從狹窄甬道而出,推上麻扎苦竹浮橋。下面是鮮紅的河水橫流,若是站在橋心一望,對岸赤石巖上有斗大的粉色字四行:

“為人容易做人難,再要為人恐更難;欲生福地無難處,口與心同卻不難。”

正當鬼魂們看讀之時,對岸跳出兩個又高又大的鬼。他們撲到水面,讓兩旁的鬼魂嚇得站立不穩。仔細看時,一個大鬼頭戴烏紗帽,身穿棉襖,手拿紙筆,肩頭插著利刃,腰間挎著刑具,他圓睜著兩眼哈哈大笑,這叫“活無常”。另一個血流滿面,身穿白衫,手捧算盤,肩背米袋,胸口懸掛紙錠,眉頭緊鎖,聲聲長嘆,這叫“死有分”。(這就是黑白無常的原型)

他倆催促鬼魂,把這些鬼魂推落到滾滾紅水之中。根基道行淺薄的,歡呼可以幸運的得到人身,根基道行深厚的,則悲傷哭泣,恨自己在世時沒有修行出世的功德,難以切斷痛苦之根源。

於是這些男女鬼魂,在水中如痴如醉,紛紛因各自的因緣,投生到各家房舍之中將要出生的胞胎之內。由於陰間陽世的改變,他們感到氣悶昏沉,又加上胎位顛倒,不能自由。於是他們雙腳用力一踢,蹬破胞胎,奔出了孃胎。‘哇’的一聲落地,開始了新的一生。


本文作者“文史小茶館”。參考遼代《玉曆寶鈔》《吳下諺解》《閻王經》。《玉曆寶鈔》原文附後。

(謝謝觀賞,點贊和關注是最好的支持)

孟婆神:生於前漢。幼讀儒書,壯誦佛經。凡有過去之事不思,未來之事不想。在世惟勸人戒殺、吃素。年至八十一歲,鶴髮童顏,終是處女。只知自己姓孟。人故皆稱之曰‘孟婆阿奶’。入山修真,直至後漢。世人有能知前世因者,妄認前世眷屬,好行智術,露洩陰機。是以 上天敕命孟氏女為幽冥之神,造築醧忘一臺。準選鬼吏使喚。將十殿擬定,發往何地為人之鬼魂,用採取俗世藥物,合成似酒非酒之湯,分為甘苦辛酸鹹五味。諸魂轉世,派飲此湯,使忘前先各事。帶往陽間,或思涎,或笑汗,或慮涕,或泣怒,或唾恐,分別常帶一二三分之病。為善者,使其眼耳鼻舌四肢,較於往昔,愈精愈明愈強愈健。作惡者,使其消耗音智神魄魂血精志,漸來疲憊之軀,而預報知,令人懺悔為善......雙足蹬破紫河車,奔出孃胎,哇的一聲落地。日久口貪滋味,勿顧物命。迷失如來佛性,有負佛恩以及天帝神恩。不慮善終惡死何樣結局,而復又作拖屍之鬼矣!以上二十二行,系醧忘臺下書吏,謹附奏 玉皇大帝,並纂載《玉曆》,通行下界知之。

文史小茶館


這個問題且聽國病這麼分析。

第一、目前苗族自稱裡最重要的就是蒙。苗族擅長用毒用蠱也是世人皆知,尤其苗女有祖傳毒蠱術。

第二、從語音看,毒與牛犢諧音,正好符合苗蠻的牛崇拜。藥與姚、堯諧音。目前破解的結果,苗蠻體系就屬於帝堯集團,苗瑤也是這個來歷。而姚姓是苗蠻隸屬於九黎時娶了白種七仙女族群所得的姓氏。所以兆是百和萬相乘,指百萬。百越、百濮帶百是因為七仙女族群代表了百這個數理。萬是狼和狗叫聲。正是養狼人苗蠻。所以苗瑤盤瓠才是狗形象。但其實是養狗和吃狗肉的群體。

第三、濟公就是一個吃狗肉的形象,濟公也叫伏虎羅漢。濟公伏虎就與孟婆湯有關。因為伏虎時使用了蒙汗藥。

我一直說汗是虎的喘息聲,伏虎和蒙汗是一回事。濟公之所以是叫花子形象是因為他們曾經被拋棄了,也就是后稷,棄。這是因為苗蠻參加二郎神對白種仙女作戰後,沒有得到封立,而是被叫做哮天犬。所以跳上房梁理論,認為自己才是挑大樑的。沒想到,主導的二郎神聽信了聯姻對象的話,拋棄了養狗人。這才使得後來他們展開了對原九黎體系的報復,因為沿海支是豬虎圖騰。所以就有了伏虎和蒙汗藥。實際就是使用了蒙汗藥打擊對手。越南人在越戰時使用在水源裡下毒藥讓美軍吃了很多苦頭。

第四、在冥神體系裡狗和公雞是靈魂的指引者,因為養狗人就是死神,是司職公雞祭祀的人,是拿鐮刀的人。在古埃及神話裡也是指引靈魂的狼頭神阿努比斯,同時也是死神。在古希臘神話裡他們是冥界的三頭地獄犬,同時也是擺渡人。是冥河上負責給靈魂擺渡指引的卡戎。

其實冥神體系就是炎帝系,就是九黎體系。苗蠻在炎帝系裡時就只是被確立為哮天犬,對天咆哮和負責稱量大象的人。由於不滿又遭到拋棄,被迫脫離了九黎。最後展開報復,成了最高神眾神之神的宙斯和古埃及最高神阿蒙神。同時也是那個跳上房梁的姜子牙。阿蒙神就不在九柱神系裡。

第五、因為苗蠻使用毒蠱擊敗了沿海支,所以冥界的孟婆是以他們為原型創造的。西方人不吃狗肉的原因很可能是吃了被下毒的狗肉,冥神被鐮刀割了生殖器。並分割為十四塊。最後生殖器找不到了。所以至此冥神體系數理為十四,苗蠻帝堯體系數理為十三。中國人就是十三這個體系的後人。


國病


說起奈何橋,大家肯定想到了在奈何橋上給過往奈何橋的鬼魂喝孟婆湯的孟婆。在我國道教神話體系中,孟婆湯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鬼魂在轉世路上路過奈何橋,喝完孟婆湯,忘卻前塵往事,這樣就可以轉世投胎。

孟婆據民間傳說,是生於西漢年間,自小熟讀儒家經典典籍,一心學習佛家和道家經典。孟婆從不回憶過去也不暢想未來,勸解別人一心向善,她到81歲是還是處子之身,孟婆一心修道,活了很久的歲月,上天特命其為幽冥之神,熬製孟婆湯,為世人忘卻前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