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黨建促脫貧 永遠在路上 湖北丹江口市水產局產業扶貧紀實

6月12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志願服務在丹江口市石鼓、蒿坪兩地展開,來自丹江口市水產局所屬黨員幹部共計3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今年以來,丹江口市水產局黨組始終堅持把發展水產產業作為扶貧攻堅的首要任務,全力以赴為群眾謀幸福、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全體黨員幹部齊心協力,以新時代講習所(湖北)為引領,指導完成了土關埡鎮金山村、習家店鎮丁家院村200畝小龍蝦養殖,官山、蒿坪兩地30多萬尾大鯢養殖,石鼓近萬尾鱷魚養殖,李二鮮魚村100畝精養魚池,金陂水產養殖場流水高產養魚……半年多來,這些區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正實現了村村有產業、戶戶能增收的良好局面。

因村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

蒿坪鎮盧嘴村水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丹江口市水產局和深圳大龍園公司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組成扶貧志願者服務隊,並形成了“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群眾致富”的總體思路,黨員幹部以身作則,帶動群眾發展大鯢養殖託管產業致富。

大鯢養殖產業要求的勞動力強度不大,投入也不多,老弱病殘農戶在家裡利用空閒時間就可以養殖。同時,大鯢商品魚產品由深圳大龍園公司按市場價回收,如每戶養殖大鯢100尾,一年後的純利可達1萬元以上,這是發展農村經濟,實現農戶增收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之一。公司為貧困戶每人提供120條大鯢,由貧困戶承擔全部的飼養和管理工作。水產志願者服務團隊向貧困戶提供長年的養殖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2017年,該項目已向參與大鯢託管養殖40戶當地貧困戶合計分紅85萬元。

如今,走進蒿坪鎮盧嘴村,一望無垠的廣袤農田,鱗次櫛比的養殖廠房,處處孕育著豐收的希望和現代農業的氣息。

產業帶動、土地流轉、創新模式,黨組織和企業為群眾解憂規避風險,群眾致富有了著落,他們在脫貧攻堅的路上勁頭更足了。

摸清村民情,扶貧先扶“志”

均縣鎮二房院村是一個移民內按外遷庫區村,全村現有6個村民小組335戶1265人,其中貧困戶109戶365人。柑桔產業荒蕪、凍害十分嚴重,土地貧瘠狹窄主要種植夏季作物,畜禽零散戶養,外出務工為主。

2015年底,丹江口市水產局派出水產養殖經驗豐富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入駐二房院村開始工作。以脫貧攻堅工作團副團長、“駐村第一書記”為代表的工作隊員經常性深入群眾家中,通過詳細的現場調查和入戶摸底,察看桔園開挖、栽植、修建、畜禽養殖、春季生產準備情況,摸底統計各戶種植及養殖項目和外出務工,收集整理消化群眾意見和建議。樹立靠勤勞致富、用勞動創造財富、努力擺脫貧困的信心和鬥志。

“只要有一戶貧困戶還存在,我們的隊伍就一日不撤走”局黨組這樣承諾。扶貧幹部立足村情民情,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不動搖,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所駐村貧困戶村民“慵懶散、等靠要”的思想面貌。

黨建促脫貧,擔當促成效

丹江口市水產局扶貧志願者服務隊協調市扶貧辦、市委農辦、市環保局、市農業局等單位,與有關鎮(辦、處、區)合作,聚集工作資源,從人、財、物各方面助力脫貧攻堅,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結合丹江口市水產業轉型發展和水資源優勢,充分發揮產業扶貧的主導作用,加快推進全市精準脫貧步伐。

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丹江口市水產業專項扶貧規劃(2018年—2020年)》,樹立了“開展大水面人工增殖放流,標準化精養魚池高產養殖,老舊魚池改造和庫塘堰養殖,生態漁業合作社建設,特種水產品養殖及稻魚(蝦)種養,餐飲休閒觀光漁業等六大產業,全市水產品產量穩定在2000萬公斤,水產品綜合產值10.5億元,帶動約3200戶11520人實現增收致富”的目標。

以黨建引領脫貧,2018年,丹江口市水產局志願者服務的計劃開展標準化精養魚池建設和養殖培訓、特種水產品養殖及稻魚(蝦)種養產業培訓、老舊魚池和庫塘堰改造和養殖培訓、魚病防治培訓,另外培訓農村實用人才1000人,實現覆蓋12個鎮辦、4580餘戶的培訓規模。同時,建立起黨員幹部進村入戶、走訪調研、聯繫群眾的長效機制。幫助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以建立“水產業發展問題臺賬”為抓手,落實收集問題、梳理問題、解決問題常態化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