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埋藏在明朝寺院中500年的那十罈子酒能喝嗎?

梅花易


在我國考古發現中,可謂無奇不有,有千年不腐溼屍,像明朝寺院中發現的500年多年的美酒簡直就是小兒科,因為距今上千年前商周時期的美酒都在古墓中發現過。如果要問這明朝寺院中500年多年的十壇玖能不能喝,說什麼理論全都是白瞎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接下來,我們就看一看再我國考古歷史上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答案就明瞭了。

長沙馬王堆古墓的千年美酒,讓郭沫若給喝了。當年,長沙馬王堆古墓,不僅發現了千年不腐的馬王堆女屍,還發掘了一些千年的美酒。當時,考古人人員打開酒罈,發現壇中為千年美釀,由於時間久遠,大家都不管喝,但是郭沫若聽說了此事,二話不說,就特意跑過去嚐了一下,至於味道,他沒有說,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喝完之後,一點事也沒有。

無獨有偶,又有一個大佬用生命來做了最好的證明。當年,在發掘一座遼代的古墓的時候,又發現了“美酒”,當時負責考古的馮先生也品嚐了一下,由於沒有密封好,有些土腥味,但喝了也一點事也沒有。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兩位大佬用生命證明了古墓中的千年美釀是可以喝,但到底是不是美釀就難說了,必究年代太久遠,保存是一個大難題。例如在考古中發現的商周時期的美酒由於放在青銅器中,由於密封不好,顏色都變成了綠色的,到底是酒還水都難說了;若果這些埋藏的上了年代的美酒,如果沒有密封好的,早就不是酒了,而是水,自然是滋生了大量細菌,但也是沒有毒的,一般喝了也死不了的,但喝這“髒水”又有什麼意義呢?

而明朝寺院中500年的那十罈子酒,據報道被發現的時候,密封很好,打開後酒香撲鼻,連工人都忍不住要喝上一罈,再加上明朝已經有蒸餾技術,為高純度的酒,具有殺菌的作用,因此,朝寺院中500年的那十罈子酒應該是可以喝的,而且還是美酒,只是人家現在是文物了,誰又能去喝一杯呢?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這些埋藏了500年的酒喝倒是可以喝,關鍵是你怕不怕死。就好比說屎——吃倒是可以吃,關鍵是你願不願意吃。在這之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我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



大約是零幾年的時候,我曾經去貴州出過一段時間的差。我平時是個比較喜歡喝酒的人,到了貴州這個盛產白酒的地方,當然是儘量能敞開喝就敞開喝了。特別是有個夠意思的朋友,幾乎每天都要去喝酒。

我當時在這裡有個多年不見的兄弟叫三兒,從小長到大後來因為工作了才分開,我們更是一見面就是喝酒。當時我出差有一個多星期的時間,但是事情三天也就辦完了。後來這兄弟乾脆請了四天的假,來陪我在貴州好好逛逛。

貴州不僅有酒廠,而且本地人也會釀酒。特別是在雲南與貴州的交界處,有些少數民族真的是相當喜歡喝酒。而且那酒不是很衝(可能是相對我來說),和平常的酒喝起來有點不一樣。

總之在那幾天時間裡面,周邊幾個比較有名的酒,我幾乎都是喝了一遍。雖然嘗的品種很多,但是每次也就喝一點,保證自己不會罪,畢竟還要玩。在最後一天臨走之前的晚上,三兒擺弄了一桌子好菜。

“兄弟喝了這麼多天的酒,今天給你換點別的”。

客隨主便我也很好奇,畢竟茅臺什麼的都喝了還有什麼好東西。就看見三兒這位兄弟從屋子裡面拿出來一個紙包,還神神秘秘的像抱著幾萬塊錢。

紙包可謂是裡三層外三層嚴嚴密密,三兒費了好大的勁才把它一層層拆開,只見裡面是包著一個小小的瓦罐。

我拿起瓦罐問了一下,有一股輕微的酒味,但是跟我之前喝過的酒差別有點大。 三兒樂呵呵的跟我說

“這可是好東西,我找了好多人才弄到的。要不是看我們倆是發小,我都不可能拿出來給別人喝”。


說完就小心翼翼的給我倒了半酒杯,我拿起來晃了晃看到有點像是琥珀色還有點殘渣,特別像之前少數民族自己釀的酒,但是比那個渾多了。

“哥,你嘗一口怎麼樣”。

本來有點懷疑是什麼東西,當時心想是不是什麼新毒品,都說雲南毒販多,我兄弟不會是走錯道了吧。但是想到這麼多年發小,什麼人我還是很瞭解。就喝了一小口,剛在嘴裡面品了品。 還沒來得及嚥下肚,三兒就把頭湊過來

“哥,感覺咋樣。”

“還行,有點說不出來的感覺,有點不像酒,但是有點酒味,還有點渣子,三兒你這是在哪裡搞到的。”

“哥,你還挑啥挑。兄弟我為了搞到這個東西,可是託了一大堆的人。”

“別賣關子了,這是什麼東西,趕緊說。”

“嘿哥,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是我從別人那裡搞來的墓酒。”

“啥是墓酒。”

“哥,看你平時這麼聰明,現在怎麼這麼笨呢,就是墳墓裡面的酒。”

“我當時聽了一陣噁心,怎麼還會有這種東西?”

緊接著三兒就給我解釋清楚了,原來是貴州這裡流行一種的陵墓文化。不管是有錢沒錢,在下葬的時候都會埋下一個瓦罐,瓦罐裡面放一些五穀雜糧,寓意著子孫後代可以食而無憂。時間長了有些比較幸運的會發酵成酒,但是畢竟還是少數,畢竟密封措施不到位。

我當時喝的就是那種墓酒,但是後來三兒告訴我他能力有限,其實這個酒沒有多少年。再好的,靠他自己就弄不到了。

而且他還告訴我,這種酒還有人會收。一般都是賣給當地酒廠,他們會把它做酒引子。所以當地衍生出一種職業——盜酒賊,盜墓不動錢只動酒。

好了我的故事講完了,其實就是告訴大家,這些酒是可以喝的,但是前提是保存的比較好,時間還不能太久。而這個五百年的,我還是不敢嘗試。至於副作用大不大,關鍵還是要看量。


用化學裡面的一句名言來說“如果不說多少,就問有沒有事,那就是個傻叉。”


史之策


白酒這東西,能不能喝,其實很簡單,聞一聞就好了。

當時發現這個酒時,根據報道,專家給出的結論是500年前的酒,而且打開後現場很多人聞到酒香四溢。這就簡單了,說明這酒沒有變質,小嚐一口是沒有問題的。

白酒這東西有個好處,就是不怕變質,只要存放得當,就一直放著好了。俗話說的好,酒是陳的香,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都知道白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可是做過化學實驗的人都知道,純酒精是沒有酒香味的,只有刺激性味道。而白酒的香味更多的來自於釀造過程中產生的酯類,酒精的性質不是特別穩定,長時間放置會有少量變成醋酸,而醋酸和酒精反應就會生成酯類,酒就越存越香。還有一點就是水和酒精的作用,可以看一下酒精方程式CH3CH2OH,而水的是H2O,酒精和水可以任意比例互溶,就是因為互相之間可以形成氫鍵,而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間,酒精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間,也可以形成氫鍵。所以白酒裡的水和酒精分子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有聯繫的。剛釀出的白酒,酒精和水只是簡單混合,結合沒有那麼緊密,所以喝起來酒精味道很濃,刺激性大。而長時間存放的白酒,酒精和水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一個個酒精水分子團,由於水分子的作用,會大大減弱酒精的刺激作用,所以喝起來會特別順口柔和。當然,這些作用說起來簡單,可是在靜止不動的情況下,需要漫長的歲月。500年的時間已經夠漫長了,估計這白酒早就達到了完美融合。

那長時間存儲的白酒是不是都能喝呢,那也不一定,如果存儲不得法,密封不好。要知道,酒精遠比水更容易揮發,密封不好,酒精都跑了,剩下一點點酒精和水,那細菌微生物就特別容易入侵,到時候聞到的就不是酒香味了,不一定什麼酸味臭味呢。如果聞起來已經沒有酒香味了,那就肯定不能喝了。

其實老酒被發現的事情經常報道,記得以前看過一篇說發現了千年竹葉青,酒體碧綠,味道香醇,反正發現的專家說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而得到世界公認的,獲得過吉尼斯認證的長時間存儲白酒是道光二五,那酒是在1996年發現的,藏在酒海之中,據發現時間就已經有一百五十年之久。酒海就是一種木製的存酒大容器,據說內壁都是鹿血宣紙什麼的進行密封的。當時一下子發現了四噸左右,也是酒香四溢,可以直接喝的,後來有十公斤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所以這十罈子老酒既然酒香四溢,直接小喝一口沒問題,如果要大量飲用,還是要做一些化驗。因為酒香很濃,酒精度是可以保持的,細菌微生物是不用擔心的,但是看那個儲藏環境,需要驗一驗有沒有重金屬超標啦類似指標,如果都沒問題,是可以喝的。不過這酒拿回去研究以後最後都哪去了呢,沒看到跟蹤報道呢。



一覽眾河小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之前就“中國古人為什麼不愛喝高度酒”也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在人們的常識裡,年代越久的酒越值錢、越好喝,比如說什麼82年的拉菲什麼什麼的。但在古墓中保存了五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酒,確定能喝嗎?之前也有考古學家確實嘗過古墓中的酒,比如郭沫若就喝過。在馬王堆古墓被髮掘時,就有一罈酒,因為年代太過久遠,沒人敢喝,郭沫若一聽立馬自告奮勇,來做了第一位試驗者,至於酒的味道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雖然喝過這種酒的人並沒有出現身體異常,但也無法保證這種酒對人體就無害,畢竟他們也只是嚐了一點點。所以古酒到底能不能喝,可能還是需要專家經過儀器科學鑑定才有答案。

不過如今有很多不良商家號稱自己的酒是成年老酒,通過各種手段向消費者推銷。弄一個罈子裝上點酒,外面塗一層易長黴的材料,拍些泥土上面,用牛皮紙一包,埋上保存個幾天,就和在酒窖裡保存了幾十年的酒如出一轍。但裡面的酒到底是什麼成分就不得而知了,如果只是糧食酒還好說,如果是人工勾兌的假酒,對身體傷害就太大了。所以大家購買所謂的成年老酒的時候還是慎重又慎重!


老照片


應邀回答一下,說說我的看法。

承恩寺明代寺廟遺址出土了10壇明代白酒,打開蓋子後酒香四溢,專家說這就不能喝,他的理由簡直就是個天大的笑話。有些因罈子變形滲入水,加上進入一些泥土也混入,就和淤泥混在一起,已經不能喝了。這是違反基本常識的,相當可笑的說法。

如果是白酒的話,應該是固態發酵的蒸餾法獲得,一般酒精度在50-60度,這樣的酒人任何菌都是無法生存的,酒本身也是化學性質相當穩定的物質,即便在儲存過程中會有細微的理化性質變化,但不會產生有毒物質。酒罈密封好的話,埋在地下,恆溫恆溼,酒精成分也不會損失很大。至於說滲入水和泥土成分不能喝了,我只能說這位專家可能來自二次元,不是地球生物,難道農村喝井水的人都死光了嗎?人類喝了上萬年的井水滲到達罈子裡一點就不能喝了,這是哪家子道理?大不了酒味略微淡一點而已,怎麼可能不能喝?再說罈子本身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基本可以控制分子級的物質穿透,內外物質交換相當有限,不會對裡邊的酒產生太大影響。

不過話說回來,這就你還真的不能喝?不是酒有問題不能喝,而是埋藏了這麼長時間的古代白酒,已經是正規文物了,根據文物法,應該得到保護,你喝了這酒屬於破壞文物,所以你不能喝。你喝了這個酒,可能被文保部門抓走,拘留又罰款,但你的腸胃不會有任何問題。能喝到這個酒的人,關幾天拘留都值,五百年前的酒,不是誰都有這福分品嚐。

錦州市凌川酒廠出土的道光年間白酒,只是用木質酒海儲存,雖然只有一百六十多年,但儲存條件不罈子要差很多,但那個酒就曾經經過文物局同意,拿出一小部分請專家品嚐鑑定,一點問題都沒有,這十壇酒雖然時間上更久,但密封條件要比道光廿五好得多,不會有任何問題。


山野論史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我有十壇酒埋它五百年。酒文化是根植於人類文明基因裡的,無論中外,對於酒精的愛好跨越了人種與國界。


中國釀酒的歷史非常久遠,5000年前,被歷史學家定性為新石器時期的遺址裡,就發現了大量陶皿、酒器;而商周時期精美的青銅器的發掘。說明酒的魅力真的可以影響生產力的發展啊。

中國的白酒文化起源也很早,蒸餾酒技術甚至可以追溯到漢朝。

因為在漢墓裡已經考古發現了蒸餾器;唐朝的時候已經有了燒酒的文字記載,但是高度白酒基本上是宋元以後才出現的。到了宋朝的高度白酒已經完全可以充當醫用酒精消毒用了。宋慈的《洗冤錄》裡面就講到用白酒洗傷口,防止感染,助癒合了。更別提明朝時的釀酒技術了,與今天大部分純糧酒不會有太大差異。


所以大家放心,2006年,在南京的明代承恩寺考古挖掘中,挖掘出十罈美酒,那是皇家御酒,當時的品質絕對不會差。

雖然一般純糧酒的釀酒工藝各有不同,但是出來之後,大家都選擇了要窖藏。

因為恆溫恆溼的情況下,通常年代越久遠,穩定性越好,酯類為主體的複合香味就越濃,口感就越醇厚。


幾年前,炒米的朋友開著車在去宜賓筠連的途中,在盤山公路上,膽戰心驚地欣賞著山裡的美景,忽然一陣酒香撲鼻而來。後來才知道,原來在常年霧氣氤氳的大山裡,有很多山洞,裡面就窖藏著很多美酒。而我們聞到的酒香味就是從山洞裡隨著霧氣漂出來的。

川酒有名,大都是利用了這種獨特的氣候和自然環境來讓微生物充分在低溫高溼的環境中,充分再加工。


而在北方,沒有川南的那種獨特的氣候環境,我們習慣直接將土挖開,然後將酒層層疊疊碼齊,然後覆土。加以時日以貯之,短至三五年,長至幾十年。

所以承恩寺的美酒實際上也是一個貯藏的過程。但是,貯藏這些美酒的人因為種種因素,忘記了這些酒的存在,沒有機會再去飲用他。

被歷史貯藏了500年,即便是皇家御酒,它也失去了靈魂。

酯類物質或許還能殘留在壇壁一丟丟。但是酒的靈魂是酒精,酒精是會揮發的,即便看似封閉的環境。


一個沒有靈魂當然白酒,口感不會比白開水更好。更何況,還有盛器其他的殘留物誘發出的異味。那口感絕對不會更佳。但是殘留的酯類物質,會告訴你這曾經是酒。

沒有靈魂的酒,就失去了喝酒的意義。

所以每一個埋下美酒的人,一定要常貯常新。記得及時打開來喝。否則就像這些上世紀的茅臺,雖然價錢很貴,但是也已失去靈魂,口感偏酸。


炒米視角


現如今各種古建築因為年代久遠的緣故,都需要重新修葺,重新這些古建築的時候,往往就會有些比較有趣的發現,比如承恩寺在重新的時候,人們就在這裡面發現了十罈子酒,有趣的是一開始工人們也沒注意,幸虧現場有個考古工作者發現這些酒罈不簡單,他第一時間將此事上報給了當地文物局。

經過一系列的鑑定,大家發現這批酒是明朝時期的,也就是說這些酒已經有五百年的歷史,有人要好奇了,這些酒能喝嗎?這種事情其實沒人敢保證,出土擺酒並不是什麼稀奇事,要知道兩千年前的酒也曾經出土過。

有個名為馮永謙的考古學家就曾喝過古墓中出土的酒,考古學家們在挖掘一座遼代古墓的時候發現了一瓶白酒,一開始眾人紛紛猜測瓶子裡的液體是什麼,有人認為只是普通液體,有人認為這裡面是酒,大家決定將其送往瀋陽進行檢測,由於路途太遠,馮永謙認為這一路上瓶子裡的液體很有可能揮發。

於是他決定嘗一口來分辨一番,得出的結論是,一股土腥味,但是基本可以肯定是酒。後來經過鑑定得出這瓶子裡的液體的確就是酒,這可是千年前的酒,專家喝了也沒什麼事。明朝那十罈子酒在一開始發現的時候只有個別幾個瓶體有損失,其餘的最起碼外表都保存完好。

明朝時期已經有蒸餾技術,可以製作出高純度的酒,上千年的酒都可以喝,說不定保存了五百年的酒也是可以喝的,當然一般來說,這種酒是不建議喝的,因為誰也說不準喝了會不會出問題。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無論是英雄豪傑,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氣沖天的場景;還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溫馨雅趣。中國酒文化歷盡數千年而不衰,酒已經和中國文化密切相關了。至今,酒仍然是中國各種場合必備之品。

2006年,位於南京的明代承恩寺在考古挖掘中,除了挖掘出一些皇家用品外,更神奇的是挖掘出十壇,距今500年的明代美酒。

有人聽到挖掘到了500年陳釀,是不是要垂涎欲滴,想一嘗為快了?那十壇古酒能喝嗎?

有書君認為,承恩寺出土的十壇明代美酒,經理論上推測應該還能飲用,但是我們也不能貿然品酌。

有書君就先簡單聊聊中國的酒文化吧。

一,中國古代釀酒的歷史。

中國釀酒歷史源遠流長,至少要有5000年曆史了。古人最早是從含糖量高的水果自然發酵中,偶爾發現了美味果酒的製做方法,後來又逐漸用穀物發酵釀酒。直到明朝才真正興起用蒸餾方法釀酒的新工藝,蒸餾酒也就是現代俗稱的“白酒”了。

由此可見,古代的酒大多是釀造酒,其酒精含量應該很低,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啤酒度數。這也就很容易理解,古人為什麼號稱“豪飲千杯不醉”了。直到明朝,高度酒才大行其道。

二,明代500年陳釀能喝嗎?

南京承恩寺的前身,是明朝大太監王瑾在南京所建府邸。王瑾死後,其宅邸被改建成了承恩寺。在考古挖掘中發現,其宅邸附近應該是繁茂的商業中心,因而推測,這十罈美酒應該是王瑾家人或是附近不知名的酒坊商戶所埋,埋後忘記了,直至500年後才重見天日。

承恩寺出土的十壇古酒,打開蓋後芳香四溢,酒香飄滿整個寺院,引得工人們酒癮難抑。正當承恩寺的工人們,想痛飲美酒時,有考古學家及時制止了其莽撞的行為。考古學家認為,酒罈已經變形,酒中可能滲入了水和泥土,古酒可能已經變質,已經不能飲用了。

有書君對此有些質疑,酒罈變形並不代表著其密閉性被破壞,如果古酒已經變質,又怎會酒香四溢呢?


經過走訪釀酒專家,我們就可以知道,明代已經開始利用紅曲釀造蒸餾酒了,釀造工藝並不比現代落後。同時,紅曲具有防腐抗氧化的作用,還可以有效抑制細菌的繁衍。因而,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嚴密封存的高度酒是可以長期保質的。

500年明代陳釀芳香四溢的酒香,就是紅曲的香氣。據釀酒專家所言,承恩寺的十壇酒,如果密封保存得當,再過500年,依舊能夠酒香襲人。

許多古人,將酒埋入地下密封保存以增其香味,保存多年後再品其陳釀的韻味。當然低度酒並不易長期保質,因其酒精含量較低,容易變質出現酸味,或是酒精揮發後,品之味淡如水。

只有高度酒,因其酒精純度高,防腐抗氧化性能好,才能夠長期保質。有書君認為,承恩寺出土的十壇酒是高度蒸餾酒,打開後,沒有酸敗的氣味,反而酒香誘人,其應該沒有變質,理論上可以飲用。可是誰又敢喝呢?

其實在承恩寺之前,我國在多處古墓中就出土了千年墓酒,已經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了。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墓酒,沒人敢品嚐。郭沫若聽說後,趕到現場品嚐了千年墓酒,什麼味道,他沒有說,為千年墓酒保留了一絲神秘,他的身體也未出現異常情況。

有書君覺得,郭沫若品嚐千年墓酒,也只是淺嘗輒止,飲量很少,所以對身體無大礙。漢代的酒應該是低度釀造酒,經過千年,其味也應有酸味或是味淡如水了,不然,郭沫若早就誇獎千年墓酒的味道了。

雖有先例,有書君還是覺得,承恩寺出土的古酒,在理論上可以品嚐,但是在專家檢測確認其確切成分前,我們還是不能貿然品酌。同時,我們還是要保護好文物,不要輕易品酌吧。

有書君期待著,我們把這十壇酒作為文物,密封保存好。500年後,讓後人們也好好體味一下,“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的中國酒文化醇厚底蘊。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有一詞叫做“陳年佳釀”,有一句叫做“酒越陳越香”,這充分說明了酒是一個耐得住年份的東西。因此會有30年的茅臺要比10年的茅臺貴的多這種情況發生。

當然,“陳年佳釀”這主要是針對高度數的白酒來說的,一些低度數的酒是很難長時間儲存的。我們都知道酒精對於微生物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一般來說酒精濃度超過30%效果就會比較明顯。

而且在我國,度數超過10的酒類可以不標註保質期,這說明度數超過10的酒已經可以較長時間的保存了。

酒精是一類容易發揮的物質,如果想要長時間保存,那密封性是要非常的好。否則,酒精會慢慢的揮發,酒的濃度會越來越低,不僅會影響酒的口感,同樣會導致裡面滋生細菌而變質。

白酒是含香味物質的高濃度酒精水溶液,出去水之外,酒精佔98%以上,其他不到2%的是一些微量成分。這2%的微量成分,是酒醇香的來源。這些微量元素是由多種物質構成的,包含豐富的醇、酸、醛、酯等多種物質。



2006年在承恩古寺發現了一個明代文明遺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就有10個酒罈,高約40釐米,裡面盛滿了酒。根究當時的報導,這些酒生產於500年,而且打開酒罈,酒香四溢。




這說明了兩個問題:

第一,這些酒的密閉性非常好,否則酒精早在發揮了,裡面不過是一灘滋生的細菌的髒水,怎麼可能酒香四溢。
第二,這些的酒屬於高度數的蒸餾酒。

我國古代的釀酒技術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原液酒,第二個階段就是蒸餾酒。

原液酒也就用穀物把酒釀好,採取壓榨和過濾的方法把裡面的液體分離出來,因為無法濃縮,因此酒的濃度會非常低。

蒸餾酒就是酒釀好之後,利用酒精容易蒸發的特性,通過加溫把酒精蒸餾出來。因此,蒸餾酒的酒精含量高,是高度酒。

蒸餾酒在我國出現的時間很早,最晚在元代就已經出現了。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李時珍《本草綱目》


承恩古寺出土的酒,歷經五百年而酒香四溢,很明顯是高度數的蒸餾酒,而且密封的非常好。

理論上來說,這些酒是能喝的,而且屬於極品中的極品,如果要說價值的話,那應該是堪比鑽石了。

不過,這酒畢竟經過了500年,還是不要輕易喝,萬一出問題了就不好了。

當然,這酒進博物館的可能性比較大!


小鎮月明


南京承恩寺遺址曾發掘出10個酒罐,考古部門確定為明代,這件事2006年《南京晨報》做過報道。不知道題主問的是不是這10罐酒。

都說“酒是陳的香”,但500年前的酒能不能喝?首先得確定,這酒到底是釀造酒?還是蒸餾酒?

如果是蒸餾酒,有可能還可以喝。如果是釀造酒,那大概率是不能喝的。

什麼叫蒸餾酒?通俗的說就是燒酒,酒精度在40度以上,放在中國就是白酒。什麼叫釀造酒?在中國南京,基本上就是黃酒。

歷史上,中國的釀酒技術是世界領先的。釀造酒方面,黃酒是漢族的民族特產,屬於世界三大釀造酒,其他兩種是葡萄酒和啤酒。蒸餾酒方面,據考古發現證明,中國是最早發明蒸餾技術的國家。最晚在宋代的時候,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液態蒸餾法,而到元代時,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固態發酵蒸餾法,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代始創其法,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汽上……味極濃洌,蓋酒露也”。因此,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明代寺廟中挖出的,完全有可能是酒精度在40度以上的燒酒。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白酒和黃酒,500年後各會發生什麼變化。

黃酒有最佳適飲期,一款底子好的傳統工藝黃酒,陳化時間前5年品質上升,過8年後逐漸放緩,到30年後走下坡路。上升是指酒體變平衡,口感變柔,芳香類香氣成分逐漸生成。下坡是指酒質變淡變瘦,香味物質逐漸跑光,直至變成一攤老醋。500年後,黃酒基本上就沒法喝了。

再來看白酒,理論上講,酒精度20度以上的酒,凡是加工技術沒問題的,都可以長期存放。存放條件一是溼度不能太高,否則容器易黴爛;二是容器封口一定要嚴,否則會發生俗稱的“跑度”,酒度數降低後就不容易保質。

南京承恩寺遺址發掘出的那10個酒罐,新聞報道是這麼說的:高約40釐米的酒罐呈一個坡面疊積堆放,保存完好。讓專家們意外的是,有的裡面還盛有酒,打開蓋子整個工地上頓時飄著濃郁的酒香氣味。

既然還飄著酒香,那說明不太可能是黃酒,因為黃酒500年後大概率會變成醋了。是白酒的話,酒罐保存完好,那就要看密封有沒有問題,當時現場勘察發現,有部分罐子已經變形滲入水,那這些變形罐子裡的酒一定不能喝了。

至於那些酒罐沒有變形,密封也沒問題的酒,小嘎啦覺得喝一點是不會有啥問題的,但酒的味道和口感,其實並不會太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