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全世界都在用銅製彈殼,為什麼中國卻用的是鋼?

藥筒是容納發射藥的容具,一般火炮稱為藥筒,槍械稱為彈殼。

全世界都在用銅製彈殼,為什麼中國卻用的是鋼?

長期以來,黃銅一直藥筒的首選。

因為黃銅的延展性好,加工方便,成品率高;由於彈性好,炮彈發射出鏜後,銅藥筒能迅速恢復原尺寸,方便抽殼。而且鋼材相比,銅更耐腐蝕,有利於長期儲存。

但是,其工藝較為複雜,熔鍊後製成銅餅,衝盂,然後需要經過若干次引伸、熱處理與表面處理,最後一次引伸前進行打凹,在半成品藥筒上形成底火臺的雛形,最終一次引伸後進行齊口、壓底,收口前先進行口部退火與表面處理。

全世界都在用銅製彈殼,為什麼中國卻用的是鋼?

收口是使藥筒毛坯口部尺寸達到規定的要求,然後第二次口部退火,消除殘餘應力,最後機加出成品,有的還要進行表面鈍化處理。最麻煩的是,你每引伸一次,就要加熱一次,退火一次,酸洗一次,藥筒越長,引伸次數越多。

如此一拉,生產效率就很難提上去,而且黃銅資源的巨大消耗也是個問題。而正是由於這些問題,許多國家都在尋找代用材料取代銅藥筒,而鋼藥筒便應運而生。

全世界都在用銅製彈殼,為什麼中國卻用的是鋼?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掌握了大口徑炮彈鋼藥筒的焊接生產技術,並實現了大批量工業生產的國家。

1967年,我國研製成功了85炮藥筒的鋼板焊接製造工藝。這種工藝無需貴重而又耗能巨大的壓力機,只需要用卷板機、矯直機、直縫焊機、環縫焊機、中頻退火設備、焊縫碾壓設備,就能將中低碳鋼薄板卷製成藥筒。不僅節約了寶貴的銅材,能耗只有衝壓藥筒的幾十分之一,而且投資大大降低,建設週期大大縮短,戰時動員相當方便。

全世界都在用銅製彈殼,為什麼中國卻用的是鋼?

後來,咱們再此領域持續發力,將焊接鋼藥筒給裝配到了國產PLZ05型155自行加榴炮上,使自行炮實現了任意角裝填和拋殼自動化,縮短了裝填時間,大大提高了戰鬥射速,並改寫了世界上15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不使用藥筒的歷史(迄今為止,國外的155 毫米火炮都使用發射藥包)。

1978年12月,世界上第一條焊接鋼藥筒生產線建成。1991年第一條軍民兩用的焊接鋼藥筒動員線建成。

半個世紀以來,我國先後研製了85加農炮、85坦克炮、72式85毫米高炮、100毫米高炮、100毫米坦克炮、122毫米榴彈炮、76毫米艦炮、100毫米艦炮、100毫米炮射導彈、100毫米坦克炮炮射導彈、152加榴炮、新152加農炮以及國產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的焊接鋼藥筒。

全世界都在用銅製彈殼,為什麼中國卻用的是鋼?

口徑從76毫米到155毫米,覆蓋了加農炮、榴彈炮、坦克炮、高射炮和艦炮用彈。2013年又在國外建成了一條焊接鋼藥筒生產線。

最終,咱們成為了世界的唯一。

其實,這也是被逼出來的。

沒辦法,咱們的黃銅資源一直都很匱乏,若是藥筒都用黃銅的話,國家吃不消,畢竟得找國外進口,那時候的中國可不敢依賴別人,所以咱們得自己想辦法,本著能省則省的態度,硬是把這玩意給搞出來了。

當然了,之所以能這麼快的搞出來,那是因為其實咱們在這方面還是有一定基礎的。

咱們解放軍一直都有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那是從革命戰爭時期就傳下來的。

那時候就是沒辦法,真的窮啊,想不艱苦奮鬥都不行。

缺錢,缺武器,缺藥品什麼都缺,特別是武器,不僅槍支匱乏,彈藥也很匱乏啊。就算有槍也沒多少子彈打。

全世界都在用銅製彈殼,為什麼中國卻用的是鋼?

那時候還沒說用炮彈藥筒這些東西呢,因為本來也沒啥炮,僅僅是彈殼就已經很珍貴了,往往戰士們打完仗要漫山遍野找子彈殼,而根據地的軍工人拿撿來的彈殼復裝重複使用。

而解放後,咱們總不能去撿彈殼了吧,但黃銅確實是缺,於是就在開始尋求替代品,想用鋼代替黃銅。

但是銅的氣密性 延展性 防腐蝕是難以模仿的,直接用鋼材製作彈殼性能太差。於是反覆研究出了覆銅鋼,在鋼材上附著少量銅材。

全世界都在用銅製彈殼,為什麼中國卻用的是鋼?

從此以後,這種作弊彈藥就統一了中國軍工,焊接鋼藥筒也是再這樣的背景下出來的,最後成為了土生土長的中國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