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聊點」:基於興趣地圖推薦算法的資訊平臺,為用戶打造專屬內容機器人

智能推薦算法技術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產品可以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薦。但其弊端在於,如果一味基於過去的興趣推薦內容,用戶的信息面也會越來越窄。今天要介紹的「聊點」則將對話機器人的語義連貫性算法結合到推薦算法中來解決這個問題。

「聊點」App於今年5月公測,是一個基於興趣地圖推薦算法的資訊平臺。聊點的信息流均由AI生成,而興趣地圖由AI知識圖譜升級而來。技術團隊抓取互聯網各大資訊媒體上的熱門優質內容,採用基於興趣地圖的新型內容推薦系統將信息流展示給用戶。用戶想要主動尋求信息時,可以通過訪問各個內容的話題詞節點逐級探索,逐步形成對一個領域的完整認知;而在無目的瀏覽的場景下,也能實現熱門內容的合理曝光。

創始人兼CEO顧抑揚告訴36氪,聊點主要面向95後、00後,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尚未固化,閱讀內容的目的性不強,動機在於發現有意思的事情和新的興趣點,以作為後續跟他人交流的談資。他認為,針對這類年輕群體的產品比較分散,在應用領域仍存在很大的機會。

聊點提供的內容以輕鬆搞笑為主,如二次元、遊戲、萌寵、娛樂、美食等,涵蓋圖片、動圖、短視頻、外鏈等類型。聊點的爬取技術發展自瀏覽器內核技術,比常規的Python爬蟲效率更高。據悉,平臺每天可以抓取1萬篇年輕人喜愛的內容及評論,從抓取、清洗、打標籤、語義分析到信息流展示,整個過程不超過10分鐘。

在交互方面,聊點首頁採用類似抖音的直接曝露詳情頁的方式,拍平了評論與內容的層級關係,豎劃可以從內容看至評論底部,橫劃可以快速切換新的內容。

「聊点」:基于兴趣地图推荐算法的资讯平台,为用户打造专属内容机器人

聊點App,目前僅上線安卓版本

COO劉逸青認為,“刷”這個動作更直接高效、更具有快感,用戶在手機上以這種交互方式獲取信息是必然趨勢;同時,用戶的評論也是如今網絡內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聊點把內容資訊下的評論變成聊天,用戶針對話題實時交換觀點,這種模式也有利於未來聊點加入更多社交元素。

在獲客上,現階段聊點的核心用戶來源於校園、QQ群、二次元圈(線下漫展)。目前聊點已上線安卓公測版,累積了6萬多用戶,用戶單次平均使用時長25分鐘左右。

早期為了積累用戶和語料,聊點還推出了多款智能工具,包括懟圖、頭號拍客、精彩動圖、配個好圖、該怎麼回等AI微信小程序。其中,懟圖是一款智能輔助微信和QQ鬥圖的應用,特色在於能快速識別對方發送的圖片,並根據語義自動懟圖,提升鬥圖效率和質量。團隊表示,懟圖AI工具也集中體現了團隊的圖片識別能力、AI對話能力、客戶端爬蟲和自動化能力。

「聊点」:基于兴趣地图推荐算法的资讯平台,为用户打造专属内容机器人

懟圖App

談及未來的發展,顧抑揚表示,聊點的想象力還在於能為每個用戶打造專屬的個性化內容機器人。這個機器人是在瞭解用戶閱讀喜好的基礎上形成的,既可以用於內容方面的精準推薦,也可以輔助社交。陌陌等社交產品解決了頭部用戶的社交問題,但很多人其實不具備跟陌生人交流的能力。而聊點可以為他們打造個人聊天機器人,成為其“社交代理”,且個性鮮明,人格一致。

這件事的難點在於語料規模小。微軟小冰、圖靈等聊天機器人語料是百萬規模,而聊點希望通過萬級的語料,構建出具有類似對話能力的機器人。目前,團隊使用馬男波傑克微博做測試,其語料規模僅1萬,測試回答滿意度0.7,達到了圖靈機器人水平。

未來,聊點利用單個微博賬號內容就可以構造一個聊天機器人,有望形成PGC內容生產和分發的新模式。顧抑揚表示,這也是為進一步吸引PGC入駐聊點形成內容生態打下堅實的基礎。

聊點團隊現共有20多人,base上海。核心成員畢業於復旦、上海交大,創始人兼CEO顧抑揚和CTO俞晨光都曾是復旦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的核心成員,COO劉逸青與顧抑揚曾共同主持百度手機瀏覽器的的開發和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