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高考40年變革|回憶青春歲月,你的記憶停留在哪一年?

1977年恢復高考開始,一根“指揮棒”改變了中國。40年來,高考伴隨著民族的記憶,記載了整個社會的變革,數以億計的青年學生通過高考走進了另一種人生。在這40年間,改革的步伐也從來沒有停止過。不論是技術方面的改進,還是制度方面的革新,高考正展現出新的面貌和未來。

70年代

恢復高考

高考40年變革|回憶青春歲月,你的記憶停留在哪一年?

1977年12月,關閉10餘年的高考大門終於重新開放,全國570萬人心懷理想走進考場。參加考試的人群年齡懸殊,長者已過而立之年,少者尚未加冠,他們共同的標誌是77級、78級。當年的天之驕子,如今多已功成名就。時代造就了他們,國家選擇了他們。

高考40年變革|回憶青春歲月,你的記憶停留在哪一年?

1978年高考,全國首次實施統一命題,分省錄取。很多人白天工作,夜裡點起煤油燈。一盞小煤油燈下,拾起那些荒廢已達十餘年的功課。第二天早晨,你會發現每個人鼻子裡都是煤油燈燻出來的那種特別黑的東西。

高考40年變革|回憶青春歲月,你的記憶停留在哪一年?

恢復高考受益者代表:張藝謀

高考40年變革|回憶青春歲月,你的記憶停留在哪一年?

張藝謀,1951年生,陝西西安人,著名導演,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考生。在此之前,他下鄉插隊,做了三年農民,後又調進咸陽棉紡織廠,當了七年的搬運工。1978年,北京電影學院到西安進行全國恢復高考後的首次招生,張藝謀經過一番曲折的爭取,被破格收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

“其實,我當初想要上大學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謀出路,再實際點兒說就是得到免費教育,包分配。1982年,我從學校畢業,被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這時候,我的人生才再次開始。回想起來,如果沒有高考,很難說會有現在的一切。”

80年代

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高考40年變革|回憶青春歲月,你的記憶停留在哪一年?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這也就意味著“大學畢業生就業包分配”政策的實行,讓考生擁有了鐵飯碗。

考生一旦被錄取,就要與學校簽訂合同,明確畢業必須到定向的單位或城市就業,以及就業的時間等內容,承擔相應的義務。

此外,外語(英語、俄語、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高考填報時可以自由選擇。)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計入總分。

高考40年變革|回憶青春歲月,你的記憶停留在哪一年?

當時高考錄取率很低,特別是農村高中生考中率更低,就像《范進中舉》裡的范進屢試不中。

很多人沒有見過報考指南,不知道有什麼學校,可以報什麼學校,學校也不輔導,只好照抄其他人的報考志願。由於選本地區學校要提高20分,農村考生為了錄取的幾率高一點,就選比較偏的、差的城市。

90年代

擴招

高考40年變革|回憶青春歲月,你的記憶停留在哪一年?

1996年,中國高等教育試行並軌招生,高校學費開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並軌,民辦大學開始興起,學費年增長幅度達到了30%,甚至50%。

1999年對於許多考生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年:擴招、實行“3+X”的高考模式、考後填報志願。中國高等教育在年初擴招23萬人的基礎上,再擴大招生33.7萬人,給很多人圓了大學夢的機會,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高校擴招成為1999年最受老百姓歡迎的教育政策之一。

高考40年變革|回憶青春歲月,你的記憶停留在哪一年?

該年,教育部在全國範圍組織了10個省(區、市)和北京大學等400餘所高校進行了網上錄取試點工作。

“幸虧我媽沒早生我一年!”,當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太多應屆高中畢業生髮出了這樣的感慨!

擴招受益者代表:陳迪揚

高考40年變革|回憶青春歲月,你的記憶停留在哪一年?

1999年7月7日,北京近5萬名考生走進考場參加一年一度的高考。在北京市第二中學考點,北京市高招辦特意為一名患有自發性氣胸的考生陳迪揚安排了一間單人考場,單獨配備了監考老師、醫生和醫療設備。這是考生陳迪揚在特殊考場考試。自1999年開始,高等教育(包括大學本科、研究生)不斷擴大招生人數的教育改革政策實施。

00年以後

不限年齡、婚否

2001年4月2日,教育部宣佈取消高考考生“未婚,年齡一般不超過二十五週歲”的限制,報考普通高校年齡、婚否不限。這給無數大齡考生以驚喜和機會。於是,很多因年齡、家庭等問題未能圓大學夢的人,紛紛加入了高考大軍。

不限年齡、婚否受益者代表:常法軍

高考40年變革|回憶青春歲月,你的記憶停留在哪一年?

常法軍,1966年4月出生。1987年,畢業於黑龍江省郵電學校(中專),後被分配到黑龍江省綏芬河市郵電局,從事通信技術工作。

在他心底一直有一個未圓的“大學夢”,迫於家庭和生活的壓力,他的這個夢想擱置了許多年,但他對自己的大學情結始終念念不忘。尤其是每年一到高考,他就特別關注,心裡挺不是滋味。

2011年,常法軍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並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無論付出多大的努力都要上大學!為了能夠得到系統複習,他還來到當地一所高中做了半年插班生。

2015年,連考4年的常法軍取得了483分的好成績,達到理科一本錄取分數線,被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航海技術專業錄取,終圓大學夢。

自主招生

2003年,教育部決定從2003年起將高考時間提前一個月,高考時間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並批准北大、清華等首批22所高校開展自主招生試點。自主招生作為一種新的選才方式,獲批資格的高校逐漸增多,類型也愈加豐富,有“自主組織測試”“校長實名推薦制”“自主招生聯考”等形式。根據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人數不能超過試自主招生面試點學校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5%。

自主招生受益者代表:蔣方舟

高考40年變革|回憶青春歲月,你的記憶停留在哪一年?

1989年10月出生,七歲寫作,九歲出版第一本書《打開天窗》,後來又相繼出版《正在發育》等九部作品,過百萬字。從12歲起,在《南方都市報》等十多家報刊擔任專欄作家。16歲擔任中國少年作家協會主席。

2008年,蔣方舟高考總分561分,其中語文117分、數學131分、英語128分、文科綜合185分。因通過清華大學自主招生選拔,享受校線下降60分錄取的優惠。

自主招生考生一般可加20分參加錄取排序,破格獲加60分全國較少見, 此新聞經媒體曝出後,引發了社會上熱烈的討論。一場關於分數與特才、公平與不公平的大討論,將這個19歲的湖北小女孩又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新高考改革

2017年,被稱為“新高考元年”。新高考在浙江、上海兩地展開,高考綜合改革試點進入關鍵時刻。兩地的高考改革方案概括起來就是“兩依據一參考”和考試科目“3+3”。

新高考,考試科目(15至20種)排列組合的多元,以及志願填報(80個志願)和錄取的方式,都給考生和學校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尤其是山東、海南、廣東、遼寧等十多個省市陸續公佈合併錄取批次的政策之後,於是,越來越多的考生家庭和高校開始尋求專業的高考升學規劃服務機構的指導。

高考升學規劃受益者:石小磊

高考40年變革|回憶青春歲月,你的記憶停留在哪一年?

典型理工科男生石小磊,是立思辰•百年英才資深規劃師趙老師在2017年高考後幫助進行志願填報的眾多孩子之一。雖然637分的高考成績對於河北考生來說,考一所一本大學完全不是問題,但小磊和他的父母更希望能選擇一所擁有更高的起點的優質985理工科院校。

瞭解需求後,趙老師為小磊做了職業測評,外向的性格和很強的動手能力很適合小磊理工科男生的定位,同時對於小磊希望報考的理工科院校也很契合。

因此,趙老師給出了電子、計算機、交通類、機械類等就業前景好的專業供小磊選擇,並給出一些中肯的建議。同時,幫小磊將選擇縮小到了華南理工,大連理工,四川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4所院校,並對每所院校的優劣勢做了詳盡的講解。

在充分了解後,小磊和父母希望將志願鎖定在華南理工大學。趙老師分析了近年華南理工大學在河北省的招生位次,確定小磊報考華南理工大學具有一定的優勢。基於此趙老師的建議,小磊和他的父母決定將華南理工大學視為第一志願填報。

最後,小磊被華南理工大學-專業車輛工程專業錄取,實現了他華南理工大學的夢想。

40年漫漫高考路

不僅見證了國家的進步

更見證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學子

不斷奮勇向前的頑強意志

每一年都有眼淚與歡喜

但是對於每個參加高考的學子而言

都是一段獨一無二的青春回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