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北宋聯金滅遼究竟明不明智?

mongchan


女真崛起對於北宋時期的東亞世界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變局。宋朝一定得做些什麼。因為對於宋朝而言,遼朝有著非常的戰略意義。

首先,1005年澶淵之盟,宋遼之間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協商機制,彼此之間也建立起戰略互信。這個格局下,遼其實是宋與蒙古草原之間的緩衝。如果說漢要直接面對匈奴的鈔略,宋朝索性沒有這個問題。因為遼朝負責處理這些部落。《遼史》中大量內容,都是契丹人出兵平定蒙古草原上的叛亂。宋遼聯盟是整個東亞世界保持穩定的基石。

在這基礎上,遼也是宋夏戰爭的關鍵因素。因為遼的存在,西夏無法東進擴張,西夏西側其實也沒有什麼拓展餘地,所以整個西夏生存空間有限。同時,到了1100年以後,宋夏戰略格局扭轉,宋軍已經扼守著進軍西夏的咽喉要塞。而北宋西線軍團戰鬥力也日益增強。宋廷下一步,基本就是收復靈州,甚至滅亡西夏。這個時候,遼朝的立場會帶來很大的變數。

所以,當遼朝面臨空前的威脅,開封無非有三條路走:

(1)聯金滅遼;

(2)隔岸觀火;

(3)助遼滅金。

每個方案其實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1)風險最高,(3)風險最低。為什麼呢?因為女真人少,契丹人多;女真人不瞭解宋方虛實,契丹人對此非常熟悉。宋軍一旦出兵攻遼以後,最遭的情況不是吃敗仗,而是遼軍主力投降金軍,來攻宋軍。出兵幫助遼軍風險最低,也是同樣的道理。即使宋軍被女真擊潰,堅守故土的遼軍這個時候其實在幫助宋軍抵禦女真,這些遼軍殘部一旦意識到自己的國家就要被女真人滅了,而宋軍還在幫助自己,自然導向宋方。這些契丹餘部,就可以成為宋軍主力。

(3)其實是上策。想象一下,如果整個遼朝只剩下幽州一座城了,宋軍還在幫忙守城。這個時候和遼人談一下,答應幫助遼朝復國,但復國之後歸還幽雲地區;同時,復國之前,遼人接受宋的冊封。這樣一來,瞬間就收復幽州了。此外,如果契丹與女真長期膠著,為宋軍收復靈州提供了重要契機。


在野武將


這個問題有點高估北宋在“金滅遼之戰”中的作用,無論宋人聯金與否,其實都並不影響最後女真人取代契丹人統治的結果。

“宋金聯合”之議的發起時間雖然很早,但宋朝真正決定出兵的時間則很晚,此時金朝已經基本依靠自己的兵力奠定了勝利的局面。

關於“宋金聯合”一事的首倡者當屬童貫。早在政和年間(1111—1117年),童貫就通過燕人馬植(後來被宋徽宗改名為趙良嗣),獲悉遼朝內部女真人崛起的情況,決定以購買馬匹為名義,派人渡海與女真聯絡。後來,遼人降民高藥師至於登州歸附宋朝,言及女真人已經佔據不少遼朝的國土。於是,在北宋重和元年(1118),宋朝派遣馬政、呼延慶和高藥師等人赴遼東,向金主阿骨打等人口頭提出“共伐大遼”的邀請;同年,阿骨打遣李善慶等與馬政赴汴京,其國書雲:“所請之地,今當與宋夾攻,得者有之。”

以上就是“宋金聯合”之議的開始。我們顯然不能把談判開始的時間,等同於協議達成的時間,甚至是北宋正式出兵的時間。畢竟,自重和元年起,遼、金、宋之間的外交一直出現變動,例如遼朝就曾經試圖與金朝展開議和,而宋朝和金朝之間亦因為禮儀尊卑的問題出現齟齬,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宋朝的決策以及“宋金聯合”談判的進展。

更何況,在“宋金聯合”談判的過程中,涉及到燕雲之地的疆土人戶歸屬、歲幣等諸多問題,雙方討價還價的交涉過程是極其漫長的。因此,等到北宋宣和四年(1122),金朝攻佔遼中京,遼朝統治走向分離崩析之時,雙方都沒有正式的締結約定。

也就在此時,一直觀虎鬥作壁上觀的宋朝突然出兵伐燕京,決定搶奪戰爭果實,可惜卻被契丹所敗。這個結果導致在後續談判過程中,宋朝為收復燕雲故土,其對金朝軍隊的倚重,要遠遠大於金朝對宋朝的需要。

總而言之,無論宋朝選擇助遼、中立或者聯金,都不影響遼朝滅亡的結果,最後都是要與奪取遼朝國土的金朝相對,故也就談不上決策是否明智的問題。


HuiNanHistory


後世很多文人學者都認為北宋聯金滅遼,是北宋滅亡的主要誘因,但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女真人崛起,吞併了遼國近一半的領土,北宋人都還不知道這個新崛起的主,派人前往白山黑水女真人所在地結盟,開始還不知道路在哪兒,後來達成了宋金聯盟,盟約中宋方負責攻克的幽州燕京,宋軍也沒能打下來,後來是女真人打下來,宋人花錢買回來的。

所以無論有沒有宋金聯盟,遼帝國都會被女真人吞併,而作為新興的遊牧民族勢力,當然不可能只滿足於中國北方,失卻幽雲十六州天然屏障,又長期不修武備,重文輕武,北宋人成為女真這隻餓狼的肥肉那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是不是聯金滅宋。

其實聯金滅遼未免不是一步好棋,如果宋人能趁金遼大戰之際出兵(不是花錢)收回幽雲,並憑幽雲之地利加強對金人的防備,多修築如太原一樣的堅城要塞,防止金兵的長軀直入,那對北宋人來說,也是一筆非常划算的買賣,但北宋末兵力之弱讓人驚訝,即使是遼軍這種平陽病虎,一樣能把宋軍打得屁滾尿流,這就怨不得別人了。

但北宋末年,國政混亂,新舊黨爭嚴重,馬政荒廢,文人當權武將靠邊,這一切讓北宋像一個病殃殃的病人,也許這時候最好的辦法是當縮頭烏龜,女真人如果不是通過聯宋滅遼的話,也許不解宋人實力,大舉侵宋的時候會推遲,但結果,恐怕一樣是註定,早幾年晚幾年罷。

北宋之亡,在於武備不修,在於文官政治,在於新舊黨爭,聯不聯金,只是不改變結果的非關鍵原因。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


夜狼文史工作室


北宋聯金滅遼唇亡齒寒,自取滅亡!

北宋建國以來,最大的歷史敗筆就是聯金滅遼,最後導致北宋滅亡。聯金滅遼“海上之盟”這約定,是北宋末年與金國簽訂的所謂盟約,正是這個突發奇想的盟約,最後導致了北宋的更快滅亡。

什麼是“海上之盟”呢?“海上之盟”是宋朝和金國議定的,聯合夾擊遼國的軍事合作約定。說到這個“海上之盟”,不得不先說一下北宋歷代皇帝的一個夢想,那就是夢想著將五代十國時期後後晉皇帝石敬瑭送給遼國的燕雲十六州收復,包括今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地區,這是對付北方遊牧民族侵略的天然屏障,失去這道屏障,遊牧民族的鐵騎隨時南下,對中原王朝造成極大威脅。

所以,燕雲地區一直是中原王朝夢想的故地,自石敬瑭割讓給遼國後,收復燕雲地區也成了後來歷代皇帝的夢想,包括當時後周皇帝柴榮,也多次發動收復燕雲地區的戰爭。到了北宋初,宋太祖有此設想,宋太宗親自率軍征伐,後來都無功而返,宋太宗自己還在北伐中中箭受傷,最終未能收復。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遼國南侵,宋真宗在寇準的遊說下親征,與遼在澶州交鋒,各有傷亡,北宋取得局部勝利,在戰局有利於北宋的情況下,宋真宗與遼締結了“澶淵之盟”,儘管“澶淵之盟”規定了北宋每年向遼納貢,但從此宋朝與遼國開始友好,百餘年再未發生大規模戰爭。

到了北宋末期,金國開始強盛,遼國開始衰落,宋徽宗在太尉童貫和宰相王黼的建議下,又一次次把收復燕雲十六州提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當時,金國正進攻遼國,北宋設法繞道渤海,與金國取得了聯繫,並於1120年簽訂了“海上之盟”,規定:北宋和金國聯合夾擊遼國,北宋軍隊負責攻取長城以南遼國的燕雲地區,金國則負責進攻遼國長城以北地區,遼國滅亡後,燕雲地區歸北宋所有,北宋將原來給遼國的歲幣轉送於金國。

然而,這樣一個看似誘人的計劃,卻實在是一個亡國的陷阱。在北宋和金國的夾擊下,遼國於1125年滅亡。而遼國一滅,北宋與金國就由只能海上聯通變為陸路交界,金國現在又擁有貪婪的野心和強勢的軍隊。所謂唇亡齒寒,遼國剛剛滅亡不久,金國就毫不猶豫地撕毀和約,分兵南下侵略北宋,僅僅兩年後,北宋滅亡。


帝國的臉譜


北宋聯金滅遼如同“引虎驅狼、抱薪救火”你說明不明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