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採用納米玻璃開發5D數字數據存儲 數據可存數十億年

採用納米玻璃開發5D數字數據存儲 數據可存數十億年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the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在數字數據存儲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能夠存儲數據長達數十億年。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光電子研究中心(Optoelectronics Research Centre(ORC))科學家採用納米玻璃,通過飛秒激光書寫開發出了5D數字數據的記錄和檢索工藝。

這種存儲具有前所未有的性能,比如360 TB的數據容量、高達1000℃的熱穩定性、室溫下幾乎無極限的壽命,這將開創永恆數據歸檔的新時代。現代社會對便攜式存儲器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需求越來越高,這種技術將在擁有大檔案組織當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國家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以此來保護信息和記錄。

2013年這項技術首次進行了實驗演示——以5D形式成功記錄一份300 kb的文本文件數字拷貝。

現在,一些人類歷史的重要文化瑰寶,都可以以數字拷貝來保存。最近,在墨西哥舉行的光學國際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Light(IYL))閉幕式上,ORC將編碼成5D數據存儲的UDHR副本遞交給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可以採用超快激光(即產生極短、強烈的脈衝)來記錄這些文件。將文件寫入三層5微米間隔的納米點當中。

自組裝納米結構改變了通過玻璃的光線,改變光的偏振,接著通過類似於Polaroid太陽鏡的光學顯微鏡和偏振器組合來讀取。

玻璃存儲器就像是“超人存儲器晶體”,可以將其比作是超人薄膜中所使用的“存儲器晶體”,通過在熔融石英當中構造的自組裝納米結構來記錄數據。在5個維度上實現信息編碼,即在納米結構的三維方向之外再加上尺寸和取向。

ORC的Peter Kazansky教授說;“非常令人興奮,我們已經開發出了可以為子孫後代保存文件和信息的技術。這項技術可以確保我們文明的最後一個證據:所有我們學到的都不會被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