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北京院士專家南陽行”活動綜述

“北京院士專家南陽行”活動綜述

龍騰南陽訊 一渠相牽,攜手發展。

為進一步深化京宛友誼、推進對口協作,我市積極作為,主動對接,與北京聯合開展了“北京院士專家南陽行”活動。6月11日至1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丁文華、王華明等20餘位院士專家齊聚南陽熱土,助力協作發展。

風塵僕僕,馬不停蹄。四天時間裡,院士專家們秉持科學的態度和嚴謹的作風,深入高校、企業、醫院、農田,開展項目論證、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及學術交流活動,為南陽企事業單位的生產轉型、技術升級和管理優化把脈問診,指點迷津。他們以智慧作筆、以感情為墨,在青山綠水間繪就了一幅幅人才智力與產業發展交相輝映的絢麗畫卷。

柔性引智添活力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當前正值我市加快建設重要區域中心城市的關鍵階段,急需高精尖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北京院士專家南陽行”活動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具體行動,也是加強京宛對口協作、推動“諸葛英才計劃”落地見效的重要舉措,恰逢其時,意義深遠。

為了確保活動務實、高效、順利進行,我市高度重視,精心籌備,早在3月份就召開會議成立了活動籌備工作領導小組,對活動進行總體籌劃,擬定活動方案,逐步細化分工。隨後各市直部門公開徵集項目需求信息,南陽理工學院、市第一人民醫院、西峽新太陽乳業等多家企事業單位迅速行動,爭相提交需求意向。經過認真篩選,最終確定了項目需求信息102項,涉及企事業單位62個。

得益於周密的前期組織籌備,本次活動邀請的院士專家數量多、規格高、領域廣、結構優,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信息學家陳潤生,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學及森林培育學家尹偉倫,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播電視技術專家丁文華,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增材製造專家王華明,以及李善同、蔡蔚、王力等20多位來自智能信息化、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經濟金融、文化傳媒等領域的高級專家,代表著國內、國際最高水平。

精準對接結碩果

盛夏的南陽,流光溢彩,花團錦簇,一派勃勃生機。

院士專家們顧不上旅途勞累,一到南陽即直奔主題,鋪開工作。在講座上作宏觀指導,到一線解答具體問題,推動科研成果在生產中轉化應用,他們不遺餘力,傾囊相授,以期不負所托,不虛此行。

我市企業對院士專家求賢若渴,或在會場進行交流洽談,或邀約院士專家深入企業指導,表現出了與高層次人才合作的極大熱情。

根據行業需求,院士專家們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分為智能信息化組、裝備製造組、農業組、生物醫藥組,進行短暫的座談對接後便分赴各企業實地考察。

智能信息化組的陳潤生、王華明等專家分別到南陽師範學院、市醫專一附院、西峽龍成特種材料有限公司等地考察,對區域性特殊疾病、腫瘤治療疫苗的研究和艾草基因測序項目等做了交流和探討;

裝備製造組的祝連慶、蔡蔚、閆曉強等專家分別深入南陽金冠電氣有限公司、西峽內燃機排氣管有限公司、淅川林吉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業,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

農業組的6位專家深入西峽、南召、內鄉等多個縣區實地考察,對主要糧食作物、畜禽蛋奶、食用菌等產業發展指導技術,引薦人才;

生物醫藥組的4位專家分別深入市中心醫院、市醫專、西峽縣醫院等地,與醫護人員、在校師生一起分析疑難病例,還與河南利欣製藥和淅川度幫中藥等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院士專家大講堂活動吸引了來自各縣區、各市直單位和100餘家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到場聆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李善同以《中部崛起的潛力分析》為主題,對產業結構升級、製造業在區域間轉移、中部營商環境等問題進行闡述,指出中部地區優勢和潛力巨大,是未來我國經濟發展重要的增長引擎。金融學專家王力在講座中深入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和產業發展趨勢,並對我市發展外向型經濟、做大做強南陽臥龍綜合保稅區提出了指導意見。

不遠千里送真情

因水結緣,千里相連。南陽人民大愛無私,忠誠擔當;北京人民飲水思源,投桃報李。這不僅是一次傳道授業的研學之旅,更是加深情誼的暖心之行。

參觀了南水北調移民展覽館,品嚐過清冽甘甜的丹江水,院士專家們由衷感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宏偉壯觀,感謝庫區人民為保水質護運行作出的巨大的犧牲和奉獻。

工程院院士尹偉倫說:“一渠清水為北京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飲水當思源,我們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推動更多的科研成果在南陽轉化應用,促進水源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持續增強、產業結構加快轉型。”

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張灝野在淅川考察後深深牽掛著庫區的孩子們。他說,自己目前參與的教育公益項目“千苗計劃”正面向貧困地區進行“千苗種子”評選,將通過深入考察,讓“千苗計劃”在南陽佈局,為孩子們爭取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和發展機會。

院士專家團隊的領隊、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長孫美玲說,做好南水北調對口協作,既是光榮的政治任務,也是感恩回饋的重大責任。院士專家們動真情,用實招,充分展現了精湛的技術水平和卓越的專業精神,也與南陽人民結下了“京宛一家親”的深厚情誼。

踏上新起點,開啟新徵程。京宛兩地還將繼續加強溝通,共謀發展,通過柔性使用人才、開展項目合作與技術諮詢等多種形式,提高對口協作的精準度和覆蓋面,共同推動京宛對口協作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邁進,全面助推南陽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魏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