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一碗熱乾麵,憑什麼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一碗熱乾麵,憑什麼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說起武漢,腦海裡浮現出的是“千里江山第一樓”的黃鶴樓?或是“中國長江第一橋”的武漢長江大橋?還是“辣滷扛霸子”的精武鴨脖、周黑鴨?其實不然,細細想來,最讓人惦記的要數那碗裹滿芝麻醬的熱乾麵。

我與熱乾麵的不解之緣。

09那年,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一個揹包,就這樣,懷揣著對這個城市的好奇心來到這,一呆就是四年。在武漢生活,你不難發現,路邊攤最常吃的就是熱乾麵。一個攤子上有多少張桌子,就能見到多少碗熱乾麵,妥妥的每桌必點。那時,室友說“吃熱乾麵一定要去蔡林記,那的熱乾麵吃了叫你終身難忘!”

吃碗麵就讓人終身難忘,會不會太誇張了點!然而還是按捺不住,興致勃勃的去了。我記得當時,路面攤上的熱乾麵3.5元一碗,而蔡林記的熱乾麵標配價格都是5元一碗,算是貴的。衝著這點,我都非試不可。

一碗熱乾麵,憑什麼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一口下去,乾巴巴的,真讓人難以下嚥,嘴裡嘟喃著“天哪,怎麼有這麼難吃的面。”有種被坑的無力感。一開始真的非常討厭這種味道,因為從小到大吃到的所有面,基本上都是帶湯的,所以我們提到吃麵,都是指“湯麵”。每一碗細長的面,必須伴著濃香的湯,滑落進嘴裡、食道、腸胃,才能營造那種溫熱柔滑麵條的感覺。

然後,熱乾麵太乾,一開始吃,我都有疑問:“為什麼不可以加點湯?”為此,我的室友不知道嘲笑過我多少次。四年下來,慢慢的,適應了這種味道,學會了品嚐那碗麵中濃濃芝麻醬裹附在每一根麵條上粘稠的善意與香甜,學會了品嚐各種配菜的酸爽與脆爽,學會了品嚐那種不被湯水稀釋的美味。

的確如此,麵條加點湯更好下嚥,但拒絕湯水,面與醬料固執地抱成一團,固執地堅守精華,就是不肯稀釋,就是要把最真實最濃密的味道表達出來。所以,時間長了,非愛上這碗麵不可。

一碗熱乾麵,憑什麼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我們經常會給自己貼標籤,我是一個絕對不會喜歡文藝青年的人,我是一個絕對不會去酒吧的人,我是一個絕對不會主動去追求男生的人...

可是,生活不是一張白紙,甚至不是一個百摺扇。而是,被諸多因緣糾葛揉的一團的紙團,你不知道驚喜藏在哪個褶皺裡,也不知道柳暗花明之後的那個村落,是不是住著你絕對想不到的人或事。一旦時間地點對了,那麼總有一個人,你願意為他破例。一旦胃口對了,總有一碗麵,我會為它破例。再次吃到那碗麵,吃得淚流滿面...

讓我用一句話來形容武漢——“這座城市很堵,方言還不太好聽,武漢人的性格火爆乾脆,生存環境還很惡劣,但這座城市的幸福感,一碗小小的熱乾麵卻承擔了不少。”

一碗熱乾麵,憑什麼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麵條的樣子是家常式的親切,總讓武漢人想起早晨忙碌中,媽媽從廚房裡端出來一碗早餐,在熱乾麵的芝麻醬香氣瞬間衝擊的同時,媽媽扯著嗓子隔空呼喊:“過早過早!快點!”當你屁顛屁顛跑出來,熱乾麵捧在臉前。拌一拌,吸溜幾口,心滿意足。

這早餐的樣子不見得多漂亮,卻果腹,又滿足了口欲。

一碗熱乾麵,憑什麼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一碗熱乾麵,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武漢的清晨是從熱乾麵開始的。店主端上一碗“熱乾麵”,那一碗拌著芝麻醬黑乎乎的麵條,泛著光亮。用筷子夾上幾顆蘿蔔乾,細細咀嚼,唇齒留香,胃口大開,然後狼吞虎嚥的悶頭把一碗麵唆完,填滿胃的深處,便宜又入味,說不出的滿足感。似乎大學時熟悉的味道又回到了舌尖……

一碗熱乾麵,憑什麼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那還是20世紀30年代初的年代,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食販,在關帝廟一帶靠賣涼粉和湯麵為生。由於天氣異常炎熱,不少剩面未賣完,未避免麵條發餿變質,便將剩面煮熟瀝乾,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壺,麻油潑在麵條上。李包見狀,無可奈何,只好將麵條用油拌勻重新晾放。

第二天早上,李包將拌油的熟麵條放在沸水裡稍燙,撈起瀝乾入碗,然後加上賣涼粉用的調料,弄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人們爭相購買,吃得津津有味。

有人問他賣的是什麼面,他脫口而出,說是"熱乾麵"。從此他就專賣這種面,不僅人們競相品嚐,還有不少人向他拜師學藝。

清朝《漢口竹枝詞》就有記載:"三天過早異平常,一頓狼餐飯可忘。 切面豆絲幹線粉,魚餐圓子滾雞湯。“切面”,指的就是熱乾麵。作為武漢最具特色的小吃,熱乾麵的歷史便是武漢人“過早”的歷史。

一碗熱乾麵,憑什麼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武漢人“過早”永遠躲不開的就是那道熱乾麵。

武漢人稱吃早餐叫“過早”。意思是早上的時光很重要,一定要好好“過”的。武漢的早餐品類出奇的多,可能你一天換著一樣吃,都可以一個月不重複,而永遠躲不開的就是那一道熱乾麵。

他們對熱乾麵的痴迷與依賴,賦予了熱乾麵神聖的權威,使得熱乾麵成為校驗武漢人的唯一標準。自己曾在武漢呆過的幾年,回想起漢正街、戶部巷、那些小餐館和傳統的餐飲一條街裡,每個拐角都瀰漫著熱乾麵的香氣。這香氣,已經成為了武漢的氣味符號。

一碗熱乾麵,憑什麼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或許你不是武漢人,但你可能和武漢有過匆匆的一面之緣;可能和我一樣,在這度過了4年的大學時光;可能曾和這裡的人產生過一兩段情愁;也可能你從未來過,但一定不可能不知道,武漢人對於熱乾麵的痴迷,外地人看著往往難以理解。在異鄉人眼中,熱乾麵不過就是過早攤上一碗澆了芝麻醬的奇奇怪怪的麵條。吃起來乾巴巴,基本吃過一次後再不作他想。

一碗熱乾麵,憑什麼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老闆,再來一碗熱乾麵!

走過很多地方,吃過蘭州拉麵、河南的燴麵、山西的刀削麵、廣州雲吞麵,種種味道均不可與自己家鄉的一碗麵相媲美。熱乾麵,這個聽起來奇特的名字,實際卻是一碗很簡單的拌麵。熱乾麵既然有個“幹”字,那就說明它是沒有湯的,但又不同於涼麵。麵條必須是鹼水面條,淡黃色、圓滾滾的。這是一種特製的麵條,具有良好的粘彈性,並有防腐、中和酸鹼性等作用。

一碗熱乾麵,憑什麼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一碗濃香好吃的熱乾麵,是因為其調味料有很多,包括辣蘿蔔、五香蘿蔔、香油、醬油、酸豆角、鹽、雞精、辣味粉、胡椒粉、醋、蒜汁、滷水汁、芝麻醬、香蔥、香菜等。吃的時候,麵條內淋上用芝麻醬、香油、香醋等,再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其他佐料。比如喜歡辣的可以加入辣椒紅油,還可以放入鹹菜、蘿蔔乾、酸豆角、香菜等。或許吃的不僅僅是配菜,更是一種儀式感。

一碗熱乾麵,憑什麼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一碗熱乾麵,憑什麼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說到這裡,必須提一下熱乾麵裡的芝麻醬。如果說豆瓣醬是川菜的靈魂,那麼芝麻醬當之無愧就是熱乾麵的靈魂。沒有芝麻醬,就不能稱其為熱乾麵。淋芝麻醬的時候,一定要趁熱把面拌勻,芝麻醬全都糊在面上,才會格外的香氣撲鼻。麵條則是爽滑筋道,色澤黃而油潤、香而鮮美,非常爽口。

面上裹滿的芝麻醬,這就是熱乾麵的精髓所在了。抓一把面,不多不少,滾湯的大鍋裡擔幾下,倒進碗裡,只有面沒有水,不粗不細,亮晶晶的。調料擺滿了全桌,一一澆上,芝麻醬、滷水、肉湯汁、辣椒油......

一碗熱乾麵,憑什麼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一碗熱乾麵,憑什麼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用筷子把面拌開,香氣就爬進了鼻腔,忍不住趕緊吃一大口,果然驚豔!黑色的芝麻醬均勻地粘在每一根鹼面上,乾溼程度剛剛好,黑芝麻醇厚的香氣搭配著勁道的麵條,讓你忍不住再來一碗。

吃到最後,吸飽了湯汁的麵條有些發脹,卻更加入味了。二兩一碗的面,幾筷子就吃光了,說起來已經很久沒有吃完一整碗熱乾麵了。

一碗熱乾麵,憑什麼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一碗熱乾麵,憑什麼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也許今天大家對熱乾麵的態度還是爭論不下,但這並不妨礙一顆吃貨的的心對它的慾望。食物是有力量的,它能撫慰人的心靈,給予人安心和幸福。時間過得太快,像季節的交替一般,轉瞬即逝,身邊的人和物,換了又換,可總有些事情一直都那麼深刻的存在,就好比,這碗熱乾麵....

一碗熱乾麵,憑什麼從民國時代吃到今天,依然百吃不厭!

最初,對武漢的印象,就像是那一碗熱騰騰的熱乾麵,嘗試過後覺得也不過如此。但當你靜下心來,慢慢品味,你會發現這碗麵融入著一個人對這座城市的念想。雖說,現在更多各地的美食滋潤脾胃,食物口味遷徙的腳步趕不上高鐵動車的速度,但大學時,那一碗正宗地道的熱乾麵仍是美好回憶的一角。

- END -

# 邀你互動 #

拉到最後✏️留言,開始吧!

你對武漢的印象是從一碗熱乾麵開始的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