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主營業務頻頻降價,三大運營商面臨激烈競爭

主營業務頻頻降價,三大運營商面臨激烈競爭

六月剛至,全國大部分地區籠罩在烈日高溫之下,高熱的炙烤讓人有些透不過氣來。與此相反,當前電信運營商的資費、套餐在一路降降降。運營商不再糾結與互聯網公司的OTT恩怨,定向低價大流量套餐頻出;不僅如此,不限流量的套餐價格也不斷下降,而且中國移動的雲服務價格也一路降低,有些項目降幅達到70%。

消費者對降價喜聞樂見,比價格換套餐不亦樂乎。但對三大電信運營商來說,市場鏖戰之激烈、內心之煎熬,又恰似曝於驕陽烈火之下。面對個人市場、政企市場兩個主戰場,運營商又能夠拿出什麼手段?

價格戰換用戶此消彼長

三大運營商公佈的4月份運營數據顯示,今年四月份中國移動淨增客戶數從280萬減少到112萬,4G用戶流失超過240萬。中國移動用戶數已經出現負增長。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用戶數在一路增長,數據顯示中國聯通新增用戶406萬,中國電信新增用戶586萬。

中國移動用戶數下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用戶數增長,電信市場格局的反轉應是源於兩場“戰役”,一場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聯手發起的“全網通”之戰,另一場是以中國聯通為先鋒、攜互聯網企業共同掀起的流量價格之戰。

在2015年末,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攜手公佈了《六模全網通終端白皮書》,對包括電信CDMA制式在內的六種模式、頻段統一進行規劃。2016年4月,工信部將六模全網通作為國家標準正式頒佈實施。標準頒佈後,有效促進了市場規模的快速發展,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統計數據顯示,因為工信部的這一舉措,2016年消費者購買4G手機支出減少約180億元。發展到2017年初,國內主流手機廠商大部分支持六模全網通技術。2016年六模全網通手機市場份額超過50%,今年全網通已經佔據80%的市場。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全網通”的勝利,使兩家運營商與消費者實現了多贏,也打開了手機第二卡槽市場。

在全網通節節勝利之際,中國聯通與互聯網企業共推的流量套餐也日益走俏,與騰訊合作的“大王卡”,月租19元,騰訊系應用免流量,全國接聽免費,直擊90、00後用戶需求。中國聯通去年自推出大王卡以來,半年時間用戶增長700萬。目前,中國聯通各種互聯網套餐已經多達100種,大小王卡、螞蟻寶卡、工行E卡效果明顯。到今年3月份,中國聯通的互聯網套餐用戶達到8600萬。

為了圍堵中國聯通和騰訊的“大王卡”,去年中國移動在部分省市推出“移動大王卡”,希望以相似費用留客,但這一業務並沒有在全國推開,所以效果也並不明顯。

今年5·17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之際,中國移動例行降價,三大運營商都會有一輪降價。而且按照國家對運營商“提速降費”要求,每年的流量資費要降30%,但今年,電信運營商的降價力度,尤其針對流量的降價超出預期。

為了反擊中國聯通的騰訊王卡,中國移動推出兩款低價全國無限流量套餐。例如中國移動推出的4G暢享卡,每月僅需要68元就可享受全國流量不限量和500分鐘的國內通話。總體比價,更實惠一些。另外,中國移動聯合騰訊推出了Wesim卡,享受全國流量不限量,其中20G是全國不限速流量,還連續贈送12個月的20G不限速流量,相當於每月有40G不限速流量。

但很快,中國聯通又做出反應,與OPPO推出O粉卡,最低每月僅需要12元就能享受全國無限流量,是目前價格最低的全國無限流量套餐。

價格鏖戰還將繼續,在個人消費市場,儘管用戶數此消彼長,但不改運營商收入下跌大勢,保利潤的唯一方法只有進一步壓降成本。

公有云滑至第二梯隊

6月1日,中國移動悄然下調公有云服務價格。其中,通用型雲主機最大降幅39%,對象存儲最大降幅70%,虛擬私有云VPC免費使用(原價138元/月),CDN採用全新計費模式。同時中國移動還推出通用型、獨享型、高IO型以及內存優化型四款雲主機產品,以及性能優化型雲硬盤和高性能型雲硬盤兩款產品。

在雲計算市場,隨著技術的成熟,競爭越來越激烈,降價成為雲計算行業的常態。阿里雲、騰訊雲不斷掀起的降價風潮,讓整個行業只能跟隨降價。

公有云的價格戰也十分慘烈。在5月23日,騰訊在“2018雲+未來”峰會上,也宣佈雲產品全線降價。騰訊雲CVM多款產品降價,AMD標準型實例降價30%,搭載英偉達P40卡的GPU機型GN8在西南地區降價20%,而為批量計算量身打造的離線計算機型降價50%。

同時,CDN官網也全線降價,最高降幅達20%,西南區(成都、重慶)數據庫全線產品降價30%。此外,COS存儲西南區(成都、重慶)降價24%,低於行業均價33%,達到全球最低價。不僅如此,騰訊雲還宣佈數十種AI應用服務將能夠全部免費接入。

去年,政府做推手,推動“百萬企業上雲”計劃,中國的公有云市場規模開始擴張之路,這使中國移動看到了機會,希望在雲市場上博得一席之地,主動降價爭取市場。目前,中國移動雲已經應用於能源、互聯網、金融、教育、政務等市場,如為港華燃氣、國投電力提供混合雲,為上海市、四川省、青海省提供政務雲服務。

2017年上半年,有專家就表示在公有云市場上,運營商已經失去了機會。目前公有云市場已經被互聯網企業佔據,國外有谷歌、臉書、亞馬遜,國內有阿里巴巴、騰訊等。在美國,AT&T已經把自己的雲計算產業變賣了。

但是,對運營商來說,公有云市場還有第二種解讀,在政務雲、行業雲和企業雲市場,運營商依然有龐大的客戶基礎以及強大的市場影響力;運營商正在進行的網絡體系轉型,使整體架構在向數據中心偏移,可以說運營商的這一轉型將使雲成為運營商的一個基礎能力,和運營商的網絡緊密結合,從雲網融合方向,再擊公有云市場。

主营业务频频降价,三大运营商面临激烈竞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