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一篇拍案叫絕的“不打”詩,作者乃是千古才女,跟李清照齊名!

朱淑真(約1131年前後在世),宋代女詞人,一作淑貞,號幽棲居士。朱淑真之籍貫一說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祖籍安徽歙州。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素有才女之稱。相傳因父母作主,嫁給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後生活很不如意,抑鬱而終,其墓在杭州青芝塢。

朱淑真書畫造詣相當高,尤善描繪紅梅翠竹。明代著名畫家杜瓊在朱淑真的《梅竹圖》上曾題道:“觀其筆意詞語皆清婉,……誠閨中之秀,女流之傑者也。”明代大畫家沈周在《石田集·題朱淑真畫竹》中說:“繡閣新編寫斷腸,更分殘墨寫瀟湘。”由此可見,其能力非尋常深閨女子可比,當與李清照並駕齊驅。

宋代,錢塘才女朱淑真的父親騎驢進城時把州官撞倒在地。州官大怒,命衙役將毛驢牽走充公,把老漢抓進衙門。朱淑真聞訊,急忙為父求情。州官久聞朱淑真是個才女,想試試她的才學,便說:“人都誇你能作詩,你能否用詩的形式道出八個“不打”,又不要提到一個“打”字?如能做到,本官即赦你父無罪,並將毛驢交還與你。”朱淑真毫不遲疑地說:“請大人出題。”當時天近黃昏,州官說:“就以‘夜’為題吧。”朱淑真略加思索,當堂吟誦起來:

月移西樓更鼓罷,漁夫收網轉回家。

賣藝之人去投宿,鐵匠熄爐正喝茶。

樵夫擔柴早下山,獵戶喚狗收獵叉。

院中秋千已停歇,油郎改行謀生涯。

毛驢受驚碰尊駕,乞望老爺饒恕他。

(月移西樓更鼓罷,是‘不打更’,漁夫收網轉回家,是‘不打漁’,賣藝之人去投宿,是“不打鑼”,鐵匠熄燈正喝茶,是‘不打鐵’!樵夫擔柴早下山,是‘不打柴’,獵戶喚狗收獵叉,是‘不打獵’,院中秋千已停歇,是‘不打鞦韆’,油郎改行謀生涯,是‘不打油’!”)

州官一聽不由拍案稱絕,立即傳令,當堂釋放了朱淑真的父親,歸還了毛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