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古代科舉考試之年齡最大的人,你絕對猜不到有多大,不得不佩服

自隋唐以來,科舉考試代替了舉孝廉和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等取士方法,為國家輸送了大量人才。科舉考試為普天下的寒門學子一個相對公平的階層上升機會,在那個階段找不到一個更好的方式來取代它。只能是歷朝歷代不斷修正,顯得人性化。在這背後,無數的學子寒窗苦讀,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書本,八股之道,逼著自己奴性十足,一旦考中,便利用權力壓榨剝削他人。一朝一代,概莫能外。

小編覺得科舉考試最大的特點就是無年齡門檻,只要讀書好,符合統治階級要求,那麼就是朝廷的篩選目標。

說起沒有年齡限制,前些年湖南衛視主辦的“超級女聲”可謂如出一轍。從咿呀學語的小女孩到七十歲的老太太,都在鏡頭前一展歌喉展現風采,開啟了全民K歌的新風潮。原本我國流行歌壇青黃不接的局面被迅速改變,湧現出李宇春、張靚穎、周筆暢等一眾新生代歌星,並影響了當下年輕人的審美和流行趨勢。所以,年齡門檻降低會讓更多的有經驗的人脫穎而出,科舉考試也是如此。

寒窗十年是標配,更多的是讀了一輩子的書,對當官發財的嚮往讓他們將椅子坐穿,絕大多數默默無聞悲慘死去。運氣好的,也會遇到明君提攜。因看到白髮老翁仍堅持一次次考試非常不容易,唐昭宗李曄曾破格提攜了五個落魄老年考生,欽賜及第進士。老考生們確實年齡很大了,兩個過了70歲,三個年過花甲。這次皇恩浩蕩,引得老翁們異常感動,無異於天上掉餡餅。

唐朝規定過了70歲官員就要退休,這五個老翁也是無法實際任職,就當一種精神鼓勵吧。其實從1300餘年的科舉取士歷史來看,唐代這五個老翁並不是最大的。最大年齡的考生是清代廣東的一位考生,已經102歲了,名叫黃章。嘖嘖,這位黃先生從16歲就參加考試,60歲才考中進士,102歲的時候考試已經快看不清路了,何況捲紙?

回憶黃先生的一生,是為科舉考試奉獻的一生,稱其為封建時代考生中戰鬥機,航空母艦絲毫不為過。沒有年齡限制的科舉考試一方面讓人看到希望,“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同時又讓黃章這類人永遠不放棄目標,害了終生。在大多數時候,放棄不一定是壞事,也許是成功的開始。

但可能黃章老先生不這樣想,學習孔孟之道一生,就是為了能有一天有機會報效君王。唉,其中酸楚幾人能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