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历史的星空|英雄风流(七)——车耀先:红色老板(三)

车耀先:红色老板

历史的星空|英雄风流(七)——车耀先:红色老板(三)

车耀先投身革命,操劳于办报办刊等革命活动,全力经营努力餐的,是他的妻子车黄体先。由于地下工作的特点,她一直不知丈夫是共产党员。车耀先家很穷,两岁时,母亲就给他订了门娃娃亲。14岁时,车耀先到邻近的崇庆县城益盛荣商店当学徒,由于家贫,父亲外出做生意一去不归,家里只有孤儿寡母,无力迎娶女方,娃娃婚约便终止了。车耀先在益盛荣商店当了三年学徒,这期间他认识了街对门的黄三姑娘。她生于1897年,家境贫寒,父亲外出做生意不归,两个姐姐已出嫁,家中只母亲和年幼的弟弟三人靠开个杂货店卖酒、甘蔗,扎纸花,做冥银谋生。

黄三姑娘人长得白净,端庄贤淑,心灵手巧。车耀先后来在自传中回忆,当学徒的几年中与黄三姑娘仅有两次近距离接触,一次是车耀先晚上去替师傅打酒,一次是她找车耀先帮忙结账。由于双方的腼腆,两人几乎没有交流。目光相碰就慌忙移开。可他俩的心事被师娘看出来了,师娘便请师奶出面提亲。车耀先心头十分愿意,但他一想到自己的学徒处境和家里的情况,怕辜负了黄三姑娘,便推说要先禀报母亲,把这事拖下来了。

没多久,车耀先就离开了益盛荣参了军,但他也常常想起黄三姑娘,后听人说她已和一烟贩之子订聘,便将感情深埋在心里。在战场上,在推翻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中,他出生入死,作战英勇,屡建战功,很快就由二等兵迭次被提升为连长了。捷报传到家乡,母亲非常高兴,更急于想让他成家。当她知道儿子曾对黄三姑娘有意时,就亲自登门拜访求婚。

历史的星空|英雄风流(七)——车耀先:红色老板(三)

车耀先后来在狱中写了一篇自传,把他与黄三姑娘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做了回忆,并写了一首诗,颇令人回味:“女儿对门居,相见不相语;美目频盼兮,痴心愈惶矣;频频倩目迎,默默知心许;羞为厨下妻,愿作梦中侣;赖人长相思,寝室不能已。”

车耀先与黄三姑娘于1918年冬结婚。那时的女子,一般都是有姓无名的,还要裹小脚。车耀先认为夫妻间是平等的,女子也应该有自己的名字,于是替妻子取名为车黄体先,还坚决支持她放了脚,解除了裹脚之苦。黄三姑娘没读过书,车耀先就送她进妇女学习班学了一年多的文化。

他们刚结婚不久,车耀先就在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头骨被打碎了一大块,当时查战场的人都认为车耀先已被打死了,就脱下他的衣服,把他堆放在一个弹坑里,想把他就地掩埋了。车耀先在弹坑里昏迷了一天一夜,竟苏醒过来,被一个好心的农民发现,把他救了起来。由于车耀先伤势过重,子弹穿过颅骨,弹片潜入脑膜,又感染了破伤风,每天高烧不止,不省人事,生命危在旦夕。面对突来的灾难和垂危的车耀先,黄三姑娘日夜守候着丈夫,几天几夜都没合眼,为丈夫端水拿药,煮稀饭等,直到车耀先脱离危险。

车耀先把妻子带到军中。此时的黄三姑娘已为连长太太,但她心地善良,又非常勤劳,常常为士兵缝洗衣物,还为伤员熬汤煎药,没有一点官太太的架子。士兵们都喜欢她,称她为“好心的车娘娘”。在后来坎坷的岁月中,黄三姑娘的确能体念丈夫的抱负和心志。他们志同道合相亲相爱,家庭和谐幸福。

历史的星空|英雄风流(七)——车耀先:红色老板(三)

后来黄三姑娘连续为车耀先生下四个女儿。婆婆不高兴了,要儿子娶妾,为车家延续香火。车耀先向来都是顺从母亲的,这次却坚决拒绝。黄三姑娘一生为车生下八个儿女,养活的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她关注儿女们的文化学习,还陪儿女们一起读书,孩子们有时成了她的老师,教她识字。通过学习,黄三姑娘后来可以读报纸和看简单的小说了。

车耀先在成都度过了紧张而又峥嵘的十余年岁月,他更多的是从事革命斗争活动,而努力餐的实际业务经营工作就落在了妻子身上。从繁杂的事务到清洗碗筷等劳动,直至经营管理的全部过程,她都要亲自动手过目,做到心中有数。

车耀先每天在外忙于爱国救亡活动,只有晚上吃饭的时候,夫妇俩才能相聚。黄三姑娘会给丈夫准备几个小菜、一碟花生米、一盘豆腐干、一碟辣椒面,还来一二两白酒,夫妻俩小酌几杯。吃饭的时候,黄三姑娘向车耀先说餐馆当天经营的情况,车耀先向妻子说一说当天在外用了多少钱,这是他们互相报账的习惯。黄三姑娘记性特好,她不会写字,但她经手过的账目全都一清二楚。丈夫总是说你不用给我报账了。“这怎么行?”黄三姑娘说,“一个女人家,万一把生意做垮了,我还说不清,每次说一下,你心头有个数。”

当丈夫说自己在外用了多少钱的时候,黄三姑娘总是说:“你不用报账,一个男人家,哪能不用点钱,我知道你爱读书,到了书店,看到想要的书,没钱怎么行。”说完总问丈夫还有没有钱,总要想方设法塞几个大洋给丈夫。他们这种开诚布公、互相信任的做法,至今被儿女们作为美谈。

国民党在成都制造了“抢米事件”,车耀先在一天晚上被一群不明身份的人抓走。黄三姑娘四处奔走,打听丈夫的下落。几经转折,才从一个熟人那里听到丈夫留下“大概一时回不来了,请把儿女们照看好”的口信。

历史的星空|英雄风流(七)——车耀先:红色老板(三)

黄三姑娘在极度悲痛中,坚强地支撑着丈夫创办的努力餐,使其继续经营下去。她既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又要多方筹集学费让几个孩子继续上学。在丈夫被抓走的日子里,她每天早晨都要把丈夫住过的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如同车耀先在家时一样。黄三姑娘对丈夫的每一件东西都充满了深情,对丈夫的书籍特别爱护。当时日机随时都可能轰炸成都,黄三姑娘特地让人把这些书转移到乡下妥为保管。

1946年,黄三姑娘收到车耀先从重庆歌乐山渣滓洞让人转来的,在狱中花了六年时间撰写的几十万字的《四川军事史》和一部尚未完成的《自传》手稿。黄三姑娘视为珍宝,一直精心地收藏,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转交四川省博物馆保存,完成了丈夫的遗愿。

黄三姑娘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也不知丈夫是共产党员,但她支持丈夫以及同丈夫有来往的人,一直同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同志保持亲密来往,义不容辞地为他们代买大米、棉纱等实物储存起来,使党的经费不因钱币的贬值而受到损失。不少进步青年在她家聚集,举办读书会等活动,黄三姑娘都积极支持。

1950年2月,黄三姑娘才明确知道丈夫在重庆壮烈牺牲的消息,她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由于长期对丈夫的思念和过度的劳累,身体极度虚弱,不幸患上了食道癌。

当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王维舟来看她,提出今后国家按月给她发放烈士家属抚恤金时,却被她婉言谢绝了。她说:“感谢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我们一家人能自食其力。”并把车耀先创建、自己苦心经营了20多年的努力餐交了出来,另外购买了两间铺面经营小生意,维持生活。

黄三姑娘把五个儿女都培养成人,参加了革命工作。1954年,她病情恶化,与世长辞,时年58岁。儿女们把她和车耀先烈士的骨灰合葬在她的家乡崇庆县。这一对恩爱夫妻永远值得人们崇敬和怀念。

历史的星空|英雄风流(七)——车耀先:红色老板(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