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竊國大盜?抑或治世能臣?實拍中西合璧的安陽袁林,感嘆墓如其人


袁林,又稱袁世凱墓、袁公林,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洹水北岸,是中國近代史中最具爭議的人物——北洋軍閥鼻祖、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袁世凱的長眠之地。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逝,北洋政府遵其“扶柩回籍,葬我洹上”遺願,委派專人赴安陽“慎選堪輿,勘定吉壤”,終於在洹上村東北選定了墓地。

袁林由德國工程師設計,開工於1916年6月,落葬於同年8月24日,1918年6月宣告完工。袁世凱墓建成之後,袁克定本想將其命名為“袁陵”,卻遭到了徐世昌的明確反對。徐世昌認為“項城生前稱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寶,且已取消洪憲年號,如果採取袁陵之名,實為不妥。”他在《說文解字》中找到了“陵”與“林”二字互相借用的依據,於是建議取名“袁林”,以“避陵之名,仍陵之實”。

洹上村是商朝名相伊尹朝中遭誹謗之後的隱居地,同時也是袁世凱遠祖袁紹的發跡地。袁世凱年輕時曾在此定居,後來在如日中天時又悄悄購地以備不測。宣統帝繼位後,袁世凱果然受到朝中排擠而下野,於是在此歸隱田園,一面垂釣洹水,一面隔岸觀火。


袁採用中國帝陵的傳統平面格局,建築單體“仿明陵而略小”,墓冢則仿造美國第十八任總統格蘭特瀕河廬墓的形制,照壁、石橋、牌樓、碑亭、配殿、景仁堂、墓臺依次排列,構成了長達1200米的南北中軸線。中軸線最南端是一座面寬達67米的磚雕照壁,它是全國現存照壁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照壁正對四百米長的神道,沿此中軸線北上,先後跨越糙石橋和青白石橋,雄踞神道北端的是一座六柱五樓沖天式的牌樓。

穿過牌樓是林蔭夾道的神路。

神路兩側依次可見華表、石馬、石虎、石獅、石雕武將、石雕文臣,這是典型的帝陵規制,其細節卻又與傳統的帝陵石像生略有不同。

其一,無論動物還是人物,都長著極為誇張的短腿,顯得卡通而笨拙。

其二,文臣著漢式禮服,武將著西式北洋軍服,對比鮮明,在我國陵墓石刻中獨一無二。

神路終點是一座紅牆綠瓦的傳統式樣碑亭。

亭內立墓碑,由贔屓揹負,碑高5.3米,背面無碑文,僅正面鐫刻“大總統袁公世凱之墓”,出自袁世凱生前好友、第二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之手。

碑亭之後是袁林舉行祭祀儀式的堂院。位居堂院的建築是景仁堂,現闢為袁世凱生平陳列,其中有一塊頗具歷史滄桑的“洹上村”地名牌。東西配殿則是其它高級官員休息之地,院中還陳設風磨銅鼎爐一座,以及鐵質、石質盛水消防缸各一口。

穿過堂院就是墓廬了。

墓廬整體採用西式風格,無論是白石羅馬立柱、黑漆鐵藝大門、十二章紋八角徽章,還是青石砌成的圓形墓冢,都與前半段風格迥然不同,僅有冢前石案之上的石五供顯露出一些傳統味道,體現出墓主人所處時代的鮮明特徵。

墓冢建於臺基之上,上下呈臺階狀,墓冢之下的墓室分左右兩座,左室安葬袁世凱,右室安葬原配夫人於氏。墓冢周圍一圈有十二尊形象寫實的石獅雕像,其中正南一尊之後刻有“中華民國五年八月興修越二年六月望告成”幾個鎏金小字。

袁世凱的一生,正如這座中西結合的古怪墓葬,正邪一身,矛盾共存,讓人難以評價,無法捉摸。有人罵他是“獨夫民賊”、“竊國大盜”,有人卻讚譽他是“中國之華盛頓”、“真正的改革家”。那麼袁世凱的歷史功過究竟如何?恐怕只會與這座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墓葬一起,完整的留待後人評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