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綜合防治(詳細介紹)

學習養殖技術、瞭解最新行情,在線諮詢養殖難題和老師零距離交流,請點擊右上角

關注↗豬大夫在線

豬附紅細胞體病是由附紅細胞體寄生於豬紅細胞表面和血漿中從而引發的一種危害極大的傳染性血液原蟲病。 該病主要引起豬的高熱、貧血、黃疸、消瘦和全身發紅等症狀,因此,俗稱“紅皮病”。該病近年來在國內廣泛流行,嚴重影響養豬業發展,並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蚊蠅等吸血昆蟲傳播而引起,目前已逐漸進入該病高發流行季節,現將實踐中總結的防治方案介紹如下,供大家參考。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綜合防治(詳細介紹)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綜合防治(詳細介紹)

一、臨床症狀

豬附紅細胞體病主要由蚊蠅等吸血昆蟲傳播而引起,在夏秋季節蚊蠅活動頻繁期往往多發並會造成流行。臨床上以高熱、皮膚髮紅、貧血、黃疸等為特徵,且以3~5月齡左右的肉用育肥豬多發。

病初豬群中可能有幾頭豬突然發病,隨後會迅速蔓延至整個豬群,發病比較嚴重的豬隻大多表現精神萎頓,食慾減退以至完全廢絕,喜臥少站,體溫升高至40~41.5℃,少數達42℃以上,呈稽留熱。病豬大部分有結膜炎,眼瞼灰暗或水腫,眼結膜潮紅或蒼白,有些表現黃染;兩耳充血腫脹,耳尖乾燥發硬,臀部、四肢、腹下皮膚出現紅顏斑塊或青紫色,指壓不褪色;部分病豬呼吸急促,出現氣喘,呈犬坐姿勢,有些豬鼻孔中流出帶血的分泌物;大便乾燥者居多,少數仔豬排黃色稀便,仔豬普遍出現消瘦、貧血和黃疸,但仍保持一定程度的飲水欲。

二、消毒滅源綜合防治

除加強飼養管理外,定期消毒滅源,搞好環境衛生,減少各種應激因素的影響,對預防該病意義重大。

  • 1、定期消毒滅源,徹底消滅蚊蠅,搞好環境衛生。要建立符合規定的糞汙處理設施,做到糞汙合理收貯、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經常保持圈舍清潔衛生,通風良好,特別是夏秋高溫多雨潮溼季節,是各種吸血昆蟲活動高峰期,對於圈舍糞汙應及時清理,豬場周圍如有河溝、水灘,要徹底清除汙水淤泥,杜絕蚊蠅滋生;同時,要增加消毒次數,定期噴灑驅除或殺滅吸血昆蟲的藥物,防治叮咬豬群,以切斷該病的傳播鏈。
  • 2、保持合理密度,防止互鬥追咬,防止人為傳播。夏季高溫悶熱,需相應降低飼養密度,大小豬合理分群,防止互相追鬥舔咬等應激現象,減少外傷和創傷的發生;另外,人為傳播是無蚊蠅季節依然發生本病的主要原因。在預防治療該病時,必須一豬一針,防止通過針頭擴散傳播;對使用過的斷尾鉗、打號鉗及閹割外科手術器械等,必須徹底消毒後使用,儘可能地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疾病傳播。
  • 3、按照程序實施免疫接種,易感季節堅持保健預防。豬場必須按照免疫程序實施豬瘟、藍耳病、鏈球菌、圓環病毒Ⅱ型、偽狂犬等病的免疫工作;同時在易感季節來臨前及時做好檢查、隔離、淘汰、分群等基礎性工作,並添加針對性強的藥物進行預防控制。

(1)仔豬出生2天內,每頭肌注牲血素100毫克;仔豬出生後第3、7、21日齡分別注射土黴素與泰諾康(主要成分:氟苯尼考、增效劑)1:1比例混合液1毫升、2毫升、3毫升,可有效預防仔豬附紅細胞體病。

(2)平時除搞好綜合性保健預防外,在易感季節對保育豬和育肥豬使用新附優特樂、並清拌料,在飲水中添加綠益態預防。具體用量和方法是:每年5~6月間,在飼料中添加新附優特800克/噸+並清500克/噸,連續飼餵7天;每年7~8月間,在每噸飼料中添加新附優特1000克/噸+並清800克/噸,連續飼餵5天。在應用上述藥物飼餵的同時,在飲水中添加綠益態500克/噸,讓豬自由飲用,預防效果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