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世界盃來了,感嘆中國國足,老照片紀念曾經的亞洲球王——李惠堂


圖為1948年奧運會中國隊主力門將張邦倫與李惠堂。李惠堂(1905~1979)中國近代體育史上著名的足球運動員。從17歲開始足球生涯,活躍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亞洲足壇,被球迷和香港媒體親切的評為“亞洲球王”。他不但是戰前罕見的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也是當時公認的中國足球第一人。

圖右為李惠堂。據統計他在各項足球比賽中,他共射進近2000個球,獲得了50多個榮譽稱號、100多枚獎章和120多座獎盃。在1976年8月13日,聯邦德國《環球足球雜誌》組織世界球王評比活動,他同來自巴西的貝利、英國的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諾、匈牙利的普斯卡士一道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

圖為1927年《全運會畫刊》上的球王李惠堂。1922年,年僅17歲的李惠堂被選入香港最有名氣的足球勁旅--南華隊,出任主力前鋒。他身高1.82米,速度快,動作敏捷,控球技術尤為出色。

圖為李惠堂接受英國BBC專訪。1923年李惠堂入選中國隊,分別於1923、1925、1930、1934年參加了第六屆、第七屆、第九屆和第十屆遠東運動會足球賽,4次都為中國隊奪得冠軍。

圖為參加1936年柏林奧運會中國足隊員合影。其中有“亞洲球王”李惠堂和歌星譚詠麟的父親外號“譚銅頭”的譚江柏。當時的正式人選22名隊員是:守門員包家平、黃紀良,後衛李天生、麥紹漢、蔡文禮、譚江柏。中衛線梁樹棠、粱榮照、徐亞輝、黃美順、陳鎮和、李國威,前鋒曹桂成、賈幼良、楊水益、馮景祥、張顯源、李惠堂(隊長)、孫錦順、鄭季良、卓石金、葉北華。


圖為球場上的李惠堂。1936年柏林奧運會是中國足球隊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當時整個中國奧運代表團,全部經費預算需要法幣22萬元。國民政府財力困難,當時只能撥款17萬元,還有5萬元的缺口。為此,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商定,足球隊自籌資金。為此球隊提前兩個月出國到東南亞各國參加比賽一方面可以籌集資金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球技,先後在東南亞踢了27場球賽,籌得了5萬元。

圖為李惠堂。當時中國足球健兒漂洋過海、舟車勞頓,在通過比賽自籌資金的情況下仍然取得了不菲的成績。當時的中國足球是亞洲領先地位,在與亞洲各國對陣中共戰27場,勝23場,平4場,保持不敗紀錄。總計進球113個,失球27個,淨勝86球。在那樣的環境下中國足球都能取得如此成績,曾經雄霸亞洲的足球,而今的足球表現實在是差強人意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