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禮記》中的10句傳世金言,道出的待人之道!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主要內容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闡述修身做人的準則。

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兩句表明孔子推行“道”的目標在於“天下為公”,反映了他對理想社會的嚮往與追求。

2、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兩句強調做學問要與朋友切磋交流,否則學識就會淺薄,見聞也會狹隘。

3、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兩句闡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通過學習,才會知道自己知識的不足;通過教學,才會知道自己還有疑難問題。

《禮記》中的10句傳世金言,道出的待人之道!

4、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廣:開闊,坦蕩。胖(pan):安泰舒適。幾句大意:有財富能裝飾屋子,良好的德行有益身心健康,心地坦蕩的人日子會過得安泰舒適。

5、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

口惠:口頭上許人以好處。兩句告誡人們要口與實相符,否則怨恨和災禍就會殃及自身。

6、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

君子有一生的憂患意識,但沒有一朝一夕的擔心。

《禮記》中的10句傳世金言,道出的待人之道!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道:道理。幾句以璞玉不經雕琢就不能成為玉器,告訴人們如果不學習,就不可能懂得事理。

8、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幾句闡述了財富增長的基本方法:從事生產勞動的人多,好吃懶做的人少;做事情動作迅速,物資財富花費得慢。

9、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庸:歸功。會學習的人,能使教師費力不大而效果好,並能感激教師;不會學習的人,即使老師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還要埋怨教師。

《禮記》中的10句傳世金言,道出的待人之道!

10、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張:弓上弦,比喻處事嚴厲。馳:弓下弦,比喻處事遲緩。文武:周文王周武王。幾句稱讚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國之道是寬嚴相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