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一勺言|談論西安房價、戶口新政與無人機秀的最正確姿勢

一勺言|談論西安房價、戶口新政與無人機秀的最正確姿勢

5月1日晚,西安在全國人民面前刷了一把結結實實的存在感。

1374架億航無人機在西安永寧門城牆上進行了夜空裡的編隊表演,萬人空巷,雖然社交媒體裡的視頻顯示,由於定位失敗,或者遭到了外界的惡意干擾,很多無人機從空中墜落,但是這個編隊規模太罕見,吉尼斯世界紀錄隨之而來。

這個數字非常講究。1374架無人機,13.74是西安城牆的周長,13代表西安是13朝古都,74是指74位皇帝,四座古城門為長樂,安遠,永寧,安定,各取一字,即為「長安永定」。

一天後,朋友圈繼續有圖有真相,我看到一篇很有態度的文章,《千架無人機秀出了西安城的躁動不安》,把西安的這次無人機秀狠狠批評了一把,並把話題直接引到了西安的戶口新政與房價暴漲的軌道上。

說實話,這個文章差點把我帶歪了。本來想把自己的戶口落到西安,但是看到搶人背後是隨之而來的公共配套資源的爭奪,不禁心存憂慮。

一勺言|谈论西安房价、户口新政与无人机秀的最正确姿势

於是,我把這個文章轉發給西安一個朋友。誰能想到,我們竟然聊出了一個更為深度的話題。

這個話題提供了一個看待西安城市競爭力與房價高低的絕佳視角,於是,我一點也不誇大地稱其為,「談論西安房價、戶口新政與無人機秀的最正確的姿勢」。

以下是聊天整理。

過去一年多,西安的「戶口新政」或者「搶人計劃」在全國都赫赫有名,也引起了其他幾個主要城市的危機感與效仿,讓西安一下子全國出名,這就帶來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人來了,公共資源卻依舊那麼稀少,如果短期內沒有提升,會不會在原住民與新西安人、移民中引起抱怨、對抗甚至撕裂。

說實話,這個問題是個很實際的問題,但是它的答案就是:短期內沒有答案。

我們很多地方政府的治理邏輯是問題導向,問題出現多了,引發足夠關注了,再來尋找解決方案。

但是,更重要的問題是,西安在城市公共資源上的積弊,不是一日能夠解決的。這就與另外一些經濟與非經濟因素高度相關。

一個地方的經濟落後,通常表現為,地方幹部與群眾意識的落後,一兩個具有新思維的主政官員的出現,會對一個城市的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都不足以迅速改變局面。

即使如此,西安的一些改革動作,也堪稱大手筆。總結下來,大致有三個。

第一個,就是在土地出讓方面開始收權,強化市裡的話語權,改變以往西安各區縣都可以自己安排土地出讓的局面。

在以前的局面下,各個區都有自己的一個小算盤,由於工業能力不強,都是靠賣地吃飯,但是,它們的做法不是把土地的單價推高,而是多賣地,以走量模式來提升土地出讓金的金額。這種情況下,很多本地中小老闆就可以拿到土地,然後去找大型開發商合作,因此,西安長期土地低價大規模供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是過去很多年西安房價起不來的重要原因。

但是,西安並不是一個工業高度發達的城市,很多學者也不認為西安應該大力發展工業,建議發展第三產業與文旅產業。可是,後者貢獻不了太多的稅收,西安徒有西北五省最好的醫療與教育資源,它的很多科研結構都是體制內的,卻也留不住大量的大學生。

西安的整體財政收入相當依賴土地出讓,但是,在各區各顧各的模式下,西安市財政從土地中獲得的利潤並不多,無力投資醫療與教育,很多基礎設施建設缺乏資金,很多地方都有斷頭路。

先把土地出讓的權力收歸市裡,然後壓縮土地出讓的數量,這樣一來,地價上漲後,政府開始高位賣地,得到的資金,就可以以西安財政的名義投入到各種公共配套資源中,反過來可以支撐城市競爭力與房價。

根據官方公佈的最新數據,2017年,全市財政總收入1364.7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也就655億元。而當年實際財政支出達到了1045億元。如果按照市級口徑,2017年歸屬於西安市級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323億元,支出則達到了524億元,缺口超過200億元。

如果再細一些,就會發現,涉及到教育與醫療的2017年度支出,分別約為27億元與35億元,這兩個數字甚至不及西安市的年度節能環保支出。

相比之下,鄭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了1057億元,教育支出達到了46億元。成都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了1276億元,支出達到了1760億元。

但是,誰能想到,按照市級口徑,成都市的教育與醫療兩項合計達到120億元,竟是西安的兩倍。

上海市2017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了6642億元,歸屬於上海市級的一般性公共預算收入高達3157億元,支出2212億元,其中,教育支出280億元,醫療支出約157億元。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所以歷屆西安政府都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到市政建設中,至於西安教育資源積弊叢生,不過是表面現象而已。

這個新玩法,當然是對舊玩法的改革,自然反對者也不少。反對者最大的理由就是,它會推高房價。但是,現在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現代的經濟理論可以證明,高房價的城市往往競爭力與吸引力也更強,一個城市房價上漲,未必是壞事。

第二個,將江浙的招商引資的思路,全面引入與貫徹到西安。

長期以來,西安與東北經濟結構有點相似,以國有企業為主,並不太在乎外來企業的投資,外企與製造業企業,在西安的日子其實相當一般。政府的公共服務意識基本沒有,本地年輕人的首選工作,還是進入體制內。

這種城市居民心態下,外部的購買力對本地樓市影響很大。光靠本地購買力,房價微漲就不錯了。

現在西安市用江浙的招商引資理念,要求各個政府部門以及公安局派出所,都要一次性辦事,不讓企業與市民多跑路。為此,還定期暗訪,推進落實,各種大型企業在西安搞活動,也必然到場支持。同時,週六不放假,週日不保證放假。

總之呢,現在的玩法,讓本地的公務員怨聲載道,他們本來收入就不高,很多人進入體制內都是為了拿一個鐵飯碗的,哪遇到過這種情況。

第三個,就是轟轟烈烈的戶口新政。

西安其實是一個人口低估的城市。之前一直說,西安人口不增長,其實不對的,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長,但是西安嚴格限制落戶,這些人就遊離到官方的統計之外。

它的根源還是一個字:窮。根據中央的要求,你多少人口就要相應配置多少學校、幼兒園與醫療資源等等。西安財政自己吃飯都不夠,無力增加這些配套。因此,西安戶籍之前曾是全國最難的十大城市之一。

加上西安擁有大量的城中村,大批的新西安人無法落戶。在前面所說的第二個原因下,因為人口增加導致的地價上漲進而提升財政收入的鏈條,在西安被砍斷了。

現在,很多三星,京東等等很多企業在西安落地投資,但是這些企業產生稅收,沒有兩到三年是不可能發生的。短期內,西安要提升城市競爭力,增加對高素質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必須在觀念、投入與戶口上面作出改進。

現在,西安在城市形象上面,放大輿論宣傳的效果,增加媒體的曝光度,也都是為了吸引投資。

但是,短期內,西安的經濟仍然要發展,在等待那些新進入的大型企業產生稅收之前,西安是與時間在賽跑。過去西安多年的積弊,讓現在的主政者其實沒有太多的選擇,短期內必須要靠房地產來發展,因此,目前西安的地產熱度,也是必須扛住與承受的代價。

當賣地差不多的時候,財政的負債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後,政府肯定會對樓市進一步出手,控制房價的漲幅不能過快,否則,房價上漲過快,很多企業就不來了,很多人才也望而卻步,也會傷害到城市競爭力的提升。

我們把視野放寬到其他城市,就能發現,當年成都,差不多都是在2008年左右完成了這個過程,抬升地價,提高城市的股價,集中力量發展產業新區,而不是房地產新區,讓實體經濟項目落地,擴大就業,提升財稅,然後逐漸完善配套。在2011年左右,鄭州的鄭東新區加速,開啟這個進程。如今的鄭東新區早就不是當年的鬼城,已經非常繁華了。相比之下,西安這個進程在2015年才真正開始。

在這個追趕型的發展模式下,很多人都會不舒服,房價漲幅讓老百姓不太開心,這都是應有之意。但是,對於現在的西安主政者而言,他們是隻爭朝夕,否則就會被成渝與鄭州甩到後面。

多說一句,西安的製造業雖然表面不錯,但是大都是國企與軍工企業,基本上不給西安繳納地稅,所以雖然央企與軍工職業多,但是本地政府收不到什麼好處。這是一個必須面對的財稅現狀。

然而,並非都是不好的因素。早年西安樓市的低迷,其實也積累了一批有購買力的韭菜客戶,能夠在接下來的市場持續釋放,支撐目前的房價。

很多人擔心房價會一直暴漲下去,其實這個也多慮了。西安樓市的天花板是可以看到的。

居民收入太有限了,即使戶口新政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增量購買力,你不能揪住自己的頭髮跳高,目前一房再難求,你也賣不了五六萬一平米。

西安的城市經濟結構中,民企多是中小型,高收入群體也就是金融,地產以及一部分互聯網創投公司,本地缺乏總部經濟,收入有限,樓市的天花板比較明顯。城市的公共配套的積弊,不是一任領導就能夠改變的。

一勺言|谈论西安房价、户口新政与无人机秀的最正确姿势

去年11月,成都到西安的西成高鐵通車,以前的11個小時縮短到4個小時。

通常而言,一個高鐵在兩個城市之間的通車,本質上是一個城市魅力測試,誰沒有魅力誰就吃大虧。如果成都的魅力遠遠高於西安,有錢人如何用腳投票,並不難想象。

歡迎添加作者微信 ice010913 ,務必請註明公司,職務與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