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人民日報》刊發:天津市轉變政府職能 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

《人民日報》刊發:天津市轉變政府職能 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

點擊上方“網信紅橋” 可以訂閱哦!

《人民日报》刊发:天津市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蓋章的部門“九龍治水”、辦事的群眾跑斷腿,行政審批中的這一頑疾曾經廣受詬病。

改什麼、怎麼改?2014年5月20日,天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掛牌,秉承“讓數據和信息多跑路,企業和群眾少跑腿”的服務理念,用1枚公章取代過去18個部門的109枚公章。新區政府18個部門的216項行政審批職能全部劃入行政審批局,廢止了各部門的109枚審批印章。原來需要跑多個部門重複報批的事項,變成一個主體審批、一個窗口辦理,減少了重複的審核環節和申報材料,實現審批服務由“物理集中”向“化學整合”的轉變。關聯事項緊密連接、協同辦理,實現了全鏈條、閉合式、整體性“車間式流水線”審批,大幅提高審批服務效率,平均辦結時間僅為改革前的1/4。

天津市行政審批辦主任趙宏偉介紹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的成功經驗在天津市複製,天津市16個區和濱海新區的各功能區全部成立行政審批局,實現一個窗口辦事、一顆印章審批。

“為實現公司在軌道交通牽引供電領域的全產業鏈佈局,今年我們啟動了交通產業化基地二期建設項目,1月24日就取得企業投資項目備案證明文件。”天津凱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偉難掩心中喜悅,“實行一顆印章管審批以來,項目審批效率明顯提高,原來由多部門分頭審批的幾十項許可事項轉由行政審批局一口進件、一口發證,避免了我們多部門跑路,多處室協調,往返修改申請材料的情況,審批局成立後全部審批事項基本能夠實現企業跑一次即可辦結。”為了方便項目審批,審批部門還推出了容缺後補、預約審批、項目上門服務等便利化舉措,為推進項目開工建設提供了保障和助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趙宏偉說,“天津市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和切入點,不斷提高審批效率,提升服務水平,優化營商環境,著力解決的正是行政審批環節存在的‘大廳部門來回跑、線上線下反覆跑’等問題。”天津強化行政審批標準化體系建設,創新實施行政審批標準化操作規程,形成“單一窗口、全項受理、專業審查、團隊支撐、嚴格把控、終身負責”的審批運行模式。

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黨組書記許春梅介紹,經過4年的常態運轉,審批操作越來越標準,審批流程也更加科學,審批權力被關進制度的籠子,同時輔以審管聯動“四項制度”:審管互動信息交流制度、重點方面專項會商制度、審查員制度、觀察員制度,讓審批與監管緊密銜接,杜絕“兩張皮”現象的出現。

為了不斷放大“一顆印章管審批”的改革效應,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濱海新區及下設功能區還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創新實踐。

作為濱海新區的功能區,天津開發區成功研發了行政審批服務自助終端,不但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場景開展審批服務,同時多項客戶交互和便民服務功能的融合,有效提升了用戶體驗。“以前只知道銀行有ATM機,沒想到在這行政審批也能自助辦。”作為酒點(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張煥強通過設在園區內的自助審批終端完成了戶外廣告設施許可的辦理,省去了往返開發區主區的跑腿時間。現在,申辦人可像網上購物一樣,自主完成行政審批的網上申報,追蹤掌握審批進程,讓審批變得更加簡單、透明和準確,去年全年行政服務中心線下叫號量同比下降14.9%,線上語音、文字、視頻等交互增加82.6%,證照快遞等配套服務增加300%。

天津開發區行政審批局信息化負責人王碩介紹道:“我們依託淘寶式的信息化平臺,將網辦覆蓋到網站、微信、微博、電話、自助終端以及網絡直播等多個渠道,通過音、視頻交互和遠程桌面控制等功能,增強審批服務的協同操作與互動效果。現在可實現區內123項業務的網上申報,覆蓋企業登記註冊和投資項目等審批事項,網辦覆蓋率達7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