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上影節活動:北影上戲已無人可籤,偶像工業的未來在哪裡?

2018年,《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兩款爆款網綜徹底點燃了行業熱情, 偶像工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構建偶像的商業王國的新玩法,符合中國特色的偶像養成機制與模式以及偶像藝人的直接變現能力等問題引起業內的關注和思考。

上影節活動:北影上戲已無人可籤,偶像工業的未來在哪裡?

上影節活動:北影上戲已無人可籤,偶像工業的未來在哪裡?

在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論壇上,艾漫數據總裁曹永壽分享了2018偶像藝人行業的現狀與發展前景的分析報告,用數據解讀偶像工業現狀,同時重磅發佈了2018年上半年偶像藝人商業價值榜單,共同探究新出道的偶像藝人的商業價值。

偶像工業時代已經到來?

艾漫數據2018偶像藝人行業的現狀與發展前景的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今年Q1、Q2爆款網綜相繼成為爆款,通過網絡綜藝造星的渠道業已成熟。人數佔比僅3.7%的新出道偶像,產生了娛樂圈8.6%的全網討論量,愈發專業化的偶像產業鏈和強大的粉絲經濟帶動下,偶像工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上影節活動:北影上戲已無人可籤,偶像工業的未來在哪裡?

原有偶像面臨年輕後生的嚴峻衝擊,產業的成熟加速了偶像的更迭,練習生制度更是縮短偶像產業的造星週期,偶像商業價值呈現快速變現趨勢。數據上看從今年3月份開始發生質的轉變,整個中國偶像造星的時代可能真的已經來了。

偶像產業格局面面觀

產業格局模式更多元化,傳統經紀團隊紛紛成立專門培養偶像藝人的公司,佈局偶像產業鏈條,偶像造星公司新企林立,其中香蕉、樂華、麥銳和辰星為偶練輸送最多練習生。

根據艾漫數據發佈的行業報告來看,得年輕女粉者得天下。無論是男性偶像還是女性偶像,女性粉絲毫無疑問是偶像市場的消費主體,來自女性粉絲的聲音都是不容忽視的,女性的口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偶像的審美走勢和發展前景。其中大數據顯示,溫和有禮、妝容精緻的“小哥哥們”是女性粉絲主體follow男偶像藝人的關鍵詞,代表了時下“花美男”的審美趨勢。

偶像產業經營方向也發生了改變,現在更加註重的是粉絲之間和明星之間的互動關係。新一代“追星族” 渴望與偶像互動,並願意為偶像埋單,95後粉絲群體中有近34%的人對喜歡的明星推薦的東西/內容表示很感興趣。

“馬太效應”在偶像市場凸顯, 頭部明星對整體偶像市場的帶動作用極其明顯, 中戲和北影兩大王牌藝術院校為演藝圈輸送了最多的新鮮血液,但曾經在影視行業風靡的“偶像+IP”在電影市場屢屢碰壁,偶像公開戀情事件則會引發大規模脫粉行動。

觀點集錦:與眾不同才能完成素人到偶像的進階

當天,泰洋川禾聯合創始人、經紀人趙珊,麥銳娛樂董事長CEO王叢、esee英模文化總裁鄭屹、著名投資人陳悅天等出席了此次論壇。王叢將偶像總結為“夢想的映射、人生的共享”,粉絲將很多自己實現不了的目標通過愛豆實現。所以,他心中理想的“偶像”,除了有才華,更重要的是要有“慾望”,只有具備足夠強烈的目標堅持,才能忍受住練習過程的漫長與勞苦,同時承載萬千粉絲的夢想之重。

上影節活動:北影上戲已無人可籤,偶像工業的未來在哪裡?

趙珊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她認為偶像就是滿足粉絲的夢,偶像是粉絲自我情感和夢想的投射,所以需要具備強烈的個人特色和個人符號。尤其是在中國當下,分眾偶像時代早已正式開啟。

陳悅天說,偶像是因為個人魅力而被人喜歡的,或是演技、或是唱功、或是舞蹈功底,總之需要與眾不同特別之處,才能完成從素人到偶像的轉變。

對於哪方面才被認為是偶像出道的重要因素,鄭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人品。“雖然顏值可以決定第一印象,但對談五句之後,就要看人格魅力和性格了。”趙珊也肯定了人品的重要性,她認為,只有三觀一致的藝人,才會更有毅力堅持。

陳悅天提出了家庭因素的影響,他所投資的易安和絲芭的練習生都是從13歲-15歲開始培養,父母的素質也可能是決定經紀公司是否啟用孩子的關鍵。

艾漫數據畫像顯示偶像是這麼一批人:

年齡在20-24歲,多為獅子座及天蠍座,處女座次之,主要來自正規一線影視院校。男生偶像顏值和調皮的性格更受歡迎,女生偶像較為苛刻,除了年輕可愛還要被要求有一定實力。

上影節活動:北影上戲已無人可籤,偶像工業的未來在哪裡?

上影節活動:北影上戲已無人可籤,偶像工業的未來在哪裡?

偶像儲備或將出現“人荒”

艾漫數據顯示,32.1%的偶像藝人以影視作為出道的渠道,31.1%則是以各大選秀節目走進大眾視野,直接出唱片或單曲的藝人佔比21.1%,也就是說,以演員、節目選手和歌手身份出道是當下偶像出道方式的主流。

所以,經紀公司是不是瞄準表演和音樂專業院校,以及選秀節目挑選新人,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趙珊認為,“中戲、北影和上戲基本都沒人可簽了。”所以,她現在選人不會拘泥於傳統渠道,也會在地方的舞蹈院校或社交平臺上搜羅人才。

陳悅天也表示了自己對“人荒”的擔憂,偶像類節目一定會繼續做下去,但未來持續的人才供給在什麼地方? 這件事不能憑藉一一家公司單打獨鬥,一定是整個產業調動起來,拼命的下沉下去把所有的人挖掘起來。

除了挖掘,後續的培育也很重要。王叢認為,既然大家選才的渠道幾乎一致,產業目前又面臨人才供需的不匹配,就不如將精力集中在培訓上面。選人的秘訣我沒有,怎樣才能在12個月、18個月的時間內,讓大家感覺你的藝人“還不錯”,這才是更大的挑戰。

此外,粉絲運營呈現圈層化趨勢、 生命週期短期看顏值,長期看人設偶像 “頭部效應”明顯 准入門檻愈發提高等問題,在該論壇中被熱烈探討。

偶像行業的飛速進步或許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