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農家“大齡剩女”帶著爸媽去創業,順利拿下淘寶三金冠

村淘近些年可謂火的一塌糊塗,讓更多身處農村的有志向的年輕人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今天帶大家瞭解下淘寶 三金冠的“大齡剩女”掌櫃村淘那些事:

農家小院裡,磚牆旁的石榴樹下,何丹丹的父親在清理角落裡的雜物和耕地用具,時而逗逗一旁的小孫子,母親進進出出廚房和客廳,準備和麵包餃子。一牆之隔就是糧食生產工廠,十幾個老人在包裝,分揀花生、小米、黑豆、紅豆等糧食。

農家“大齡剩女”帶著爸媽去創業,順利拿下淘寶三金冠

透過客廳玻璃牆,何丹丹正坐在一臺電腦前,看網店後臺,電話溝通發貨事宜。忙碌間隙她喜歡推開大門,欣賞門外一望無際的田野,或是在院子裡與爸媽聊聊村裡村外、網絡趣事,或是和年近八旬的爺爺奶奶外婆嘮嘮,隨手拍幾張他們的生活照,傳到網上與粉絲互動。

農家“大齡剩女”帶著爸媽去創業,順利拿下淘寶三金冠

村子通往縣城的田間小路兩旁掛滿了紅燈籠,9年前,丹丹從這條路離開,到了外省打工。3年前,她從這條路回來,和爸媽一起創業,開起了網店售賣家 鄉的農特產。

3年多來,從2萬隻鵪鶉開始,丹丹從邊哭邊在棚子裡揀鵪鶉蛋,到如今每天分享吃吃喝喝,讓樸實的農村父母當店鋪模特,將店鋪做到三金冠,不僅“堵上了之前創業賠的20多萬元窟窿”,還招了30多位村裡老人幫忙做工,當上了“小老闆”,成為父母的驕傲。

為填20萬債務窟窿,盯上兩萬只鵪鶉

2014年的夏天,丹丹在高溫下戴著帽子幫父母“伺候”兩萬只鵪鶉吃喝,經常一邊撿蛋一邊默默流淚。倒不是因為苦和累,而是以26歲的“大齡剩女”身份回到村裡,還被父母唸叨賠光了弟弟娶媳婦的20多萬元。儘管幫家裡打理鵪鶉,依舊面臨父母對其“不外出找活,在家啥不幹混日子”的不解和埋怨。

農家“大齡剩女”帶著爸媽去創業,順利拿下淘寶三金冠

5年前,用父母多年務農攢下的十萬元加上借來的錢,丹丹辭去了在工廠的流水線工作,去上海創業,“開網店賣服裝”。“不得不承認,在時尚選款上,咱沒有那麼好的眼光。”只有進貨沒有出貨的丹丹,最初一直死扛,隔三差五求助父母打錢,總想著萬一明天情況就會好轉,在農村老家的父母一度以為女兒陷入了傳銷組織。

然而生活沒有萬一,兩年時間過去,生意仍沒有起色,不僅賠了20多萬,連水電房租吃飯都成問題的她感覺在上海實在活不下去,扛著幾大包沒賣出去的衣服,回到了山東濟寧的老家。

創業失敗,加上父母的埋怨,丹丹每天的生活很壓抑。盯著家裡養的兩萬只鵪鶉,她又打起了網店主意。鵪鶉蛋在線下批發銷售,一天賺不到100塊錢,行情不好時連成本都收不回來,鵪鶉蛋放的時間長了,營養流失斤數變少,即便賠錢也還得忍痛賣,有了第一次的創業經歷,丹丹想把鵪鶉蛋放到網上擴展渠道。

農家“大齡剩女”帶著爸媽去創業,順利拿下淘寶三金冠

每天早上撿完鵪鶉蛋,伺候完鵪鶉,丹丹就躲進屋裡研究網店。本就對其不外出工作不滿的父母更加生氣,時不時責問她為何還不吸取教訓,迷途不返。那時,在大都市唾手可及的網絡,尚未在村子裡廣泛普及,丹丹買了手機上網卡,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上傳圖片,經常傳到一半斷網。對服裝時尚沒有獨特眼光的她,索性直接將養鵪鶉的原生環境不加修飾放到店裡,介紹鵪鶉每天吃的食物,鵪鶉蛋的食用方法、營養等。

本著堅持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原則,她給產品定了“高價”,一箱100枚的鵪鶉蛋賣55元,彼時傳統線下批發渠道價格較低,100個蛋大概在15到20元左右。雖然創業辛苦,但刨去人工、包裝等費用,網店的利潤相對線下較為可觀。

店鋪慢慢開始有了訂單,雖然不多,但是足以打消父母的疑慮。看到女兒在“歧途”上越走越正,養了十多年鵪鶉的父母在網店裡變身“鵪鶉專家”,自告奮勇給買家出招,建議食用方法。店鋪由最初的一天兩三個訂單到後來慢慢一天裝滿一輛小三輪車,後來又變成麵包車,不僅父母,連爺爺奶奶也加入網店的打包隊伍,期待早一天填上20萬的窟窿。

農家“大齡剩女”帶著爸媽去創業,順利拿下淘寶三金冠

從“不務正業”到“網店達人”

最初開店賣鵪鶉蛋時,面對每天一兩個訂單,又怕別人知道自己“不務正業”,丹丹每次都是小心翼翼地躲避鄉親們的眼光,冬天戴著棉帽子和口罩,騎著電三輪車悄悄送快件。

隨著訂單量的增加,她發現不少買家除了想買鵪鶉蛋,也想買各種雜糧,恰好自家50畝地生產黃豆,黑豆,小米,玉米等,於是丹丹將糧食也掛在了店裡。

農家“大齡剩女”帶著爸媽去創業,順利拿下淘寶三金冠

這時,與只賣鵪鶉蛋不同,她不再覺得窩在家裡開店是“沒有出息”的事,還把種了大半輩子地的父母拉來當模特,用最笨的方法,讓他們一手捧著產品,一手拿著身份證,展示自己真實的生活。曾經不看好網店的父母,隨著淘寶小店的日益紅火,也改變了態度,開心地介紹自家產品。

農家“大齡剩女”帶著爸媽去創業,順利拿下淘寶三金冠

父母不懂網店,除了打包發貨,平常基本不參與店鋪運營,但樸實的農民父親只認一個理:土裡刨食,只要勤快,總不會餓死。網店越來越紅火,家裡不僅還清了債務,還搭建起兩千多平米的工廠,招來村裡30多個女工,分揀糧食,進行包裝。丹丹也會常在微淘微博等陣地出鏡,和父母及鄉親們一起為家鄉的產品代言。

農家“大齡剩女”帶著爸媽去創業,順利拿下淘寶三金冠

不到兩年時間,丹丹就還清了債務。這期間,因為忙不過來,家裡的鵪鶉也由兩萬只減少到了3000只,之後索性休息了一年。隨著工人數量的增加,經過一年沉澱後,丹丹還決定新一年再購置3000只鵪鶉。

如今其店鋪已是三金冠,丹丹正在著手準備天貓 (天貓賣家論壇)店,貨源也不再只有自家地裡的糧食,還有從鄉親們手裡收購的糧食。她還計劃明年與東北一些原產地簽訂合作協議,制定種植標準,實現專供模式。

在此前開店時,她養成了記錄學習心得的習慣。逛論壇,看其他店主經驗,留言介紹自家店鋪,對於每一次參加活動,她會發帖給予新手賣家參考,帖子曾被置頂,吸引幾千人回覆。如今,十里八村都知道丹丹家的網店,與此同時,隨著電商的飛速發展,小縣城的快遞也多了起來,進出縣城的快遞從幾百個飆升到幾千個。

看到家鄉的產品能賣到全國各地,很多人前來向丹丹請教,她成了當地名副其實的“網店達人”,有她的“珠玉在前”,最近村裡又新添了兩家淘寶店。

真實的生活是最好的營銷

2016年,丹丹摘掉了“剩女”的帽子,和鄰村的小夥結婚了,次年就生下了兒子,她迫不及待與店鋪的粉絲分享初為人母的喜悅。如今弟弟妹妹的孩子也已經兩歲多,想到剛回到村裡被貼上“大齡剩女”標籤的那段日子,她感慨時間過得真快,姐弟三人長大的同時,父母卻在一天天老去。

“爸媽用勤勞的雙手養活了我們子妹三人,在他們能力範圍內給了我們最好的生活,我們賺錢的速度一定要趕上父母衰老的速度。”丹丹鼓勵自己。

真實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營銷,不需要修飾。在微淘上,她每天與19多萬粉絲分享自己的一日三餐、家鄉的四季變遷,展示姥姥包的餃子、母親蒸的饅頭、爺爺種的蘿蔔、父親烤的豆子……和買家討論美食製作方法。

她還向父母學習有關糧食的經驗,再與買家分享,教他們辨別優質糧食,“當年新的紅皮花生,顏色透亮,嫩,一掐一把水;若是去年的陳花生,顏色就變了。”這些來自生活的經驗常常讓買家覺得有十足的煙火氣。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數據統計,目前我國每年大約有1800萬來自農村地區的人口進入城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背井離鄉到城市打拼,子女不在身邊的留守老人成為日益龐大的特殊群體。但對丹丹來說,心有良田,家有簡房,吃粗茶淡飯,過簡單人生,和爸媽一起創業為家鄉代言,這才是幸福本該有的樣子。

淘寶開店其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困難,只要賣家服務到位,把每位客戶當做親人一樣對待,就不會有什麼太大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