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親愛的乘客,現在為您實時播報 下一站是:智能傢俱站

親愛的乘客,現在為您實時播報 下一站是:智能傢俱站

親愛的乘客,現在為您實時播報 下一站是:智能傢俱站

1.5版智能家居的尷尬

亲爱的乘客,现在为您实时播报 下一站是:智能家具站

整體看體驗館的智能家居,有升級有創新但非顛覆,智能家居還有長路需要走,尤其需在滿足消費者多樣性、個性化的真實需求上下功夫。

亲爱的乘客,现在为您实时播报 下一站是:智能家具站

硬對接“戲份”重。製造商與軟件商硬對接,軟件服務商非家電背景,只是因為市場需求而新組合,磨合中為多;製造方面是更勝的硬組合,一些無智能的生產企業被拉郎配,體驗館的洗碗機、洗菜機、自來水淨化器等最為典型,而抽油煙機只能是為智能化而智能化。沒有規模經濟以前,新功能只是增加新成本,也會在營銷中與市場相互誤解。

IT人才極其缺乏。智能家居以傳統家電業為班底,製造優勢明顯,但互聯網+的融合問題突出。智能鎖為典型,有IC卡、指紋、人臉、聲音、密碼、手機和鑰匙7種方式,而每種方式又有升級變形,比如密碼防洩漏的長度增加。這裡就與智能劃清界限,成為智能的葉公好龍,簡單附加機械鎖,與傳統的機械鎖的安全度不是一個量級,不但不方便——鑰匙被替代成其他實體,還降低了安全;電池續航能力成為各種設備硬傷,不管可充與否,維護頻率極高,超過12個設備,就能保證每月至少維護一次。這對老年人是一個硬傷。不是基於軟件和市場需求的創新,看起來產品功能高大上,與需求關係小而徒增成本,市場阻力可想而知。

Smart home

缺乏核心技術。智能家居的大量芯片來自國外,在新貿易保護主義下,容易被掐脖子,或者因為完全競爭而低利潤,1.5版甚至會遭遇技術和市場的雙重尷尬。有調研機構統計,中國消耗全球55%的半導體芯片,而自給率不足20%。另外,經調研發現,老闆們對貿易戰存有畏懼之心。

依然是在賣產品的1.5版智能家居。馬雲、馬化騰多次將“大數據”與石油相提並論,數據資源已為數字經濟新時代重要生產要素。貴州茅臺的袁仁國也認為數據成為寶貴的資源資產和生產要素。英國大數據研究專家、《大數據時代》的作者維克托表示:未來大數據會列入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智能家居一定要把數據資源開發,運用作為主業,否則就是偽智能。家庭數據家庭使用,智能就是一個功能,一個升級的控制器而已。智能家居的產生的數據,可不涉及隱私下,以人性化、智能化、互聯網化運用而贏得市場,增加用戶粘性。比如智能門鎖的後臺數據加工,可以把一個單元在此時需要乘坐電梯的人,以及天梯處在的樓層告訴你,你在開啟門鎖房門時候就知道等多久。這對高層住宅應用前景誘人,甚至可讓電梯也一起智能化,調整運行姿態,讓電梯儘可能多運人。

智能家居發展的幾個關鍵問題

智能家居的供給側改革,應該從需求端開始、著力,找到真用戶,開發真功能。技術、互聯網+都是手段,一切都應該回歸需求。

需求不解決,就是錯配,智能家居建立在沙丘上。市場上仍存在錯配典型產品,如智能鏡子既有傳統鏡子,又有現代觸摸屏功能。設計初心為女性用戶使用鏡子的場景多、時間長,但錯配也在此,女性在化妝時,焦點是化妝;同樣地,女性在試裝時,離開鏡子很遠,手夠不著觸摸屏,而且女性是反覆轉動身子試裝,不會顧及鏡子的觸摸功能,更別說把於此有關的廣告遷入了。

一是智能家居的真用戶是老年人。這就導致買著與用者分離,那種為年輕人設計,一旦車入庫,就啟動家裡的空調,真想當然了。現代電器功能多,使用複雜,若是考慮老年人需求,則市場潛力巨大。中國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國家,據國家2017年統計局數據顯示,60週歲及以上佔總人口的17.3%,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11.4%。這一數據還在持續,他們居住在經濟較為豐裕的城市,對智能家居有剛性需求。

二是產品地域化。智能衣架,有眼花繚亂的風乾、熱幹、殺菌功能,其實完全不適應南方,就是北方,嬰兒用一次性尿不溼,哪個家庭還專門等那一件衣服穿。超聲波洗菜機適合北方,但是效果,即產品功能質量不敢恭維。自然地,珠三角是外向經濟,能否開發出區域性產品,在出口上大突破,值得期待。

Smart home

三是賣產品與買服務融合。賣服務就是要挖掘、開發智能家居的流量大數據,以提供服務,前述智能鎖與電梯是例子,更多的是將飲食、睡眠和使用馬桶這些數據聯通,提示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外界天氣與室內活動時間的關聯等。按照《人民日報》多次推薦的喊你回家吃飯“極簡生活”,就可以通過智能灶臺數據來提醒主人的用餐方式。

四是構建智能家居的生態鏈。當下的智能家居是基於傳統的家電製造業為基點,跨界連接軟件業構建的產業鏈,重心還是“生產鏈”,網關,智能開關都是企業標準,存在維修難、互通難的封閉生態。基於5G、物聯網的發展態勢,制定行業標準,融入三大通信公司的系統的生態鏈,是智能家居可持續發展的不二法門。

亲爱的乘客,现在为您实时播报 下一站是:智能家具站

總之,基於製造的智能家居產業鏈和生態必須改變。首先,從用戶端出發,解決市場痛點,滿足用戶剛需,這是智能家居的質量觀,也應為傳統家電的一場品質革命;其次,功能與成本匹配,不要追求高大上,而是按照簡單與穩定,簡單與品質有關的邏輯,設計、開發出用戶角度的功能;第三,抓住物聯網、5G大勢,自覺遵守跨行業的一些標準,積極制定智能家居行業標準,不能再出現手機充電器的各自為政的亂象。最後,利用海量的、高速增長的國內市場,重點攻關,在集成電路等關鍵技術上實現新突破,讓智能製造再次揚名國際市場。2018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集成電路被列為“加快製造強國建設”五大產業之首,要充分運用中國世界工廠的優勢,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質量”、“品牌”建設戰略,努力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質造”再到“中國創造”的家電創新,樹立智能家居國際品牌。

亲爱的乘客,现在为您实时播报 下一站是:智能家具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