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堂主人9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原因很簡單呀,因為我們經常看小說,只不過把小說和正史之間搞混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以小說的形式去寫歷史方面的文獻記載的時候,會有部分誇張以及部分巧合參與其中。而三國演義作為咱們的四大名著之一,與此同時也作為文學史上相對比較巔峰的存在,在修撰或者編寫一些故事情節的時候,必然而然的會涉及到誇大或者縮小的情況。
事件回顧
我們先來看一下,三國演義這本書究竟有著怎樣的能量。
如果我們問大家古代的四大美女是誰,大家會怎樣說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對不對?
那麼在真正的歷史當中,如果突然告訴你貂蟬是不存在的,你會怎樣想?不對呀,貂蟬明明是存在的呀,這三國演義當中貂蟬可是同時被董卓和呂布喜歡的,而且最終被王允使用了一個離間計,殺害了董卓。
這就是三國演義的巧妙之處,隨隨便便寫出來的一個人物,就成為了四大美女之一,更可怕的是這樣的一個印象傳播速度之塊,傳播範圍之廣已經超越了三國志這本書籍了。
換句話來說,三國演義當中的部分東西經過了虛構和描繪,以及絕大多數不靠譜的言論組合在了一起,這樣的組合有兩大好處,第一吸引讀者;第二方便故事延續。
沒錯,這就是事實
首先說明一點,諸葛亮不需要貶低,他在三國當中的影響力非常大,如果不是諸葛亮的話,恐怕蜀漢早就亡國了。
至於那些說諸葛亮不懂兵法、不懂軍事的,也統統可以放在一邊了,畢竟諸葛亮的諡號當中可有一個武字。
當然說一千道一萬,空城計也好,草船借箭也罷,這兩大計策的實施在三國志當中的確記載的很模糊,而且有些地方沒有記載。
當然這有可能是三國演義這本書籍的作者有意為之,故意描繪出這樣的一個鏡頭來。一誇大了諸葛亮的能量,二貶低了司馬懿或者東吳的勢力,還有一點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勾心鬥角更加細膩,他們兩個人就如同貓和老鼠一樣,誰都離不開誰。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趣談唐宋元明清
質疑草船借箭和空城計,並不是對諸葛亮的貶低,而是這兩件事情確實是小說家為了塑造人物而進行的張冠李戴,故事的主角另有原型。且這種“移花接木”的手法不止出現在《三國演義》當中,很多作品都可以找到痕跡。
01
草船借箭的本事是孫權
根據《三國志·吳主傳》之下裴松之所作的注,這一次事件屬於偶然。
赤壁之戰五年之後,也就是公元213年,孫權和曹操在濡須,也就是當今的安徽所在又進行了一次小規模衝突。因為曹操的軍隊主要是在北方,不熟水戰,水軍雖然有荊州兵,但是人數少、戰鬥力不強,所以在戰役的初始階段,曹軍大敗。
孫權這個人不像小說演義當中那樣,總會居於幕後,他也是上戰場打仗的。這次趁著曹操兵敗,在一個江上有薄霧的天氣裡,親自坐船出濡須口,偵探敵情。並且運用兵法當中“虛虛實實”的策略,讓本來就人數不多的士兵擊鼓吶喊,造成浩大的聲勢。
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水軍實在不是東吳的對手,在這種天氣根本不敢出擊,只能在岸邊用弓箭射擊,防止吳軍靠近。其實這是一種意外,孫權一方當時並沒有想到曹操會射箭,所以就出現了船的一方因為承載了過多的箭矢而下沉的現象。
這時候就表現了孫權的聰慧,他下令,調轉方向,繼續靠近,直到船體兩面差不多平衡了,才趕緊逃離。等到薄霧散去,曹操才發現自己上當了。得知當時偵查自己的是孫權本人的時候,就發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評價:
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從這裡可以看到,孫權和曹操這一次完全是一場遭遇戰,並不是刻意“借箭”。而時間也是在赤壁之後,地點在安徽。所以《三國演義》當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以此為原型。
02
“空城計”的出現,有文學的虛撰和實事的借鑑兩方面原因
很多人在正史當中是找不到“空城計”的記載的,但是,熟悉三國曆史的朋友,應該聽說過晉代人郭衝所作的“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被記載於王隱的《蜀記》之中。就如題目所說的,這五件事都是不被世人所熟知的,其實很大可能就是郭衝自己編的。畢竟晉代正是十分盛行編造故事、傳奇、志怪等文學作品的朝代之一。
其中就有諸葛亮和司馬懿在陽平對峙時用過“空城計”的故事,這被裴松之所質疑。
如果考察《正史》,和“空城計”有點關聯的人是曹操,以此來詐呂布。據《武帝紀》記載:
布覆從東緡與陳宮將萬餘人來戰,時太祖兵少,設伏,縱奇兵擊,大破之。而下面裴松之的註解裡面對這一事件有解釋:
於是兵皆出取麥,在者不能千人,屯營不固。太祖乃令婦人守陴,悉兵拒之。屯西有大堤,其南樹木幽深。(呂)布疑有伏,乃相謂曰:“曹操多譎,勿入伏中。”引軍屯南十餘里。大意就是講,曹操在軍隊出城割麥的時候,遇到了呂布的突然襲擊,於是就利用了呂布多疑的性格,故意顯得很淡定,把呂布嚇走了。而第二天呂布想明白了怎麼回事,又去攻擊曹操。但是曹操早有準備,這次真的在附近安排了伏兵,將呂布打得大敗。
這大概就是“空城計”最初的版本了。後來以此為原型,才有了《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以“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的故事。
03
古典通俗小說經常使用此種移花接木的手法
“草船借箭”和“空城計”都是來自於《三國演義》對其他作品的借鑑和重塑,當然也不排除在小說之前的傳奇、話本、評書、戲劇當中也有此流行說法。但從結果來看,確實是移花接木的手法。
這種小說創作手法很常見,並不只是在於《三國演義》當中。比如《西遊記》當中同樣有此跡象。
很多人都熟知的那個故事,菩提祖師講道,孫悟空聽了之後有所觸動,高興地手舞足蹈。菩提問他要學什麼法術,結果孫悟空這也不學,那也不學,菩提祖師就敲了孫悟空頭三下,然後背過身,關閉中門。於是孫悟空半夜來到菩提祖師身邊學習法術。後來由於害怕別人妒忌,就離開了師門。
這個情節其實是來足於《六祖壇經》。
話說,五祖弘忍想要把衣缽傳授給六祖慧能,就是那個寫下“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小雜役。當時慧能連和尚都不是,神秀等人的勢力還比較大,弘忍只能偷偷地和慧能見了一面,說了幾句隱語:
五祖:“米熟也未?”惠能:“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
其實真正的含義就是,五祖弘忍問六祖慧能,你悟了沒有?慧能說早就悟了,但是沒有領路人。五祖就用手杖在舂米的“碓”上敲了三下,慧能就明白了。於是在三更之後,偷偷地來到了弘忍的房間,學習《金剛經》。
慧能自身確實是聰慧,聽了一半就悟透了。弘忍害怕神秀等人因為妒忌加害慧能,要渡船送慧能離開,取師傅渡徒弟之意。慧能說,沒悟透之前,由師傅渡,悟透了就可以自渡。
這個情節後來就被改編寫入了《西遊記》當中。
類似的橋段在《鏡花緣》等小說當中也可以見到。《三國演義》當中借鑑改編其他小說、故事當中的橋段,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澄清“草船借箭”和“空城計”並不是諸葛亮所為,並不是對諸葛亮的貶低。這兩件事不會因為不是諸葛亮所為就不再精彩,同樣諸葛亮不會因為沒做這兩件事兒而名聲受損。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我是待曉兒,專注於文化的科普與解讀,歡迎關注與交流。
待曉兒
這到並不是貶低他,而是還原了真實的諸葛亮。由於《三國演義》的巨大影響力,諸葛亮在人們心中有著神一般的地位。然而魯迅先生很早就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這部小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羅貫中在塑造諸葛亮這一人物時採用了許多傳說或者乾脆把別人乾的事附會到諸葛亮身上,從而塑造出一個呼風喚雨,半人半仙的諸葛亮。草船借箭和空城記的故事確實發生過,但不是諸葛亮乾的。我們一起走進歷史來看看真相。
一,草船借箭的孫權提出抗議。
《三國演義》描述在赤壁大戰中,諸葛亮跟小氣鬼周瑜打賭,要在三天內弄到十萬只箭。否則就要軍法處置。諸葛亮能掐會算知道過兩天會出現大霧。於是在最後一天夜晚讓老好人魯肅派一隻船隊給他,並在船上放滿了稻草人。自己則跟魯肅在船裡喝酒聊天。暗中交代水手趁著大霧連天的時候向曹操水營悄悄駛去。到了曹操水軍射程之外忽然敲起戰鼓,曹軍以為吳軍來偷襲,於是朝著鼓聲萬箭齊發。等到大霧散去,船隊上的稻草人上插滿了箭,曹軍發現後,諸葛亮已經帶著船隊走遠了,並朝著自己大呼:“多謝曹丞相贈箭。”於是諸葛亮就這樣帶著被嚇得半死的魯肅回到周瑜大營,並且帶回了十餘萬隻箭。把周瑜氣的吐血。這樣的故事另歷史上的魯肅,周瑜還有孫權很受傷。
周瑜和魯肅帶著被侵犯了名譽的孫權一起來找諸葛亮理論。周大都督首先發言:"對於羅貫中把我描述成一個氣量狹小的人,最後還被一個出道不久的諸葛亮氣死這事,我忍了,但是他還把我家主公孫權借箭的傳奇經歷也讓給諸葛亮了,我不服。“魯肅也在旁邊忍不住了,他接著說道:”我魯肅從小就聰明,是東吳的肱骨之臣,還早諸葛亮六七年提出了坐守江東以待機會西圖巴蜀與曹操兩分天下的戰略。諸葛亮不是過在我的謀略上加以改進提出了《隆中對》,就名垂青史,還成為中學生必背課文。我卻成了個一無是處的老好人,這些我都忍了。但是草船借箭這事我也不能忍,我家主公繼承父兄基業,雄霸江東,也是一代豪傑。後人已經把曹操和劉備當成三國的主角,我主公和江東子弟都成配角了。他好不容易有個傳奇功績還被諸葛亮佔了。我們要討個說法。“這時候諸葛亮說話了:”我孔明跟著先帝劉備打下大大的蜀漢江山,又保著能力不足的後主對抗曹魏,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你們也別找我,誰讓我名聲大,受後人尊敬呢?再者說了,草船借箭這事我雖然沒幹過,但你們憑啥說是孫權乾的,證據何在?“在一旁委屈的掉眼淚的孫權終於爆發了,他拿出一本《三國志》裴松之註釋的版本對著諸葛亮大吼道:”證據在《吳主傳》裡,你好好看看。“說完把書扔給諸葛亮,拔出寶劍把桌子角銷了一塊,瞪著諸葛亮。孔明一看不對勁,趕快翻開《三國志》找到了《吳書》第二卷《吳主傳》,只見上面赫然寫著這樣一行記載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據月餘。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
裴松之在這條記載下注釋:【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曹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諸葛亮看完後把書還給孫權,慢條斯理的說:”這是【魏略】的說法,誰知道是不是瞎編的,這本書就是曹魏的地攤文學作品,你也拿來說事。話音剛落,孫權拿著寶劍,周瑜和魯肅抄起馬紮朝他追來,邊追邊憤怒的說:“你還強詞奪理,今天我劈死你。"諸葛丞相坐在輪椅上拼命朝前逃跑,一邊跑一邊回頭大喊:”你們只會欺負我做輪椅,有本事找羅貫中去呀。“···········
二,擺空城計的趙子龍也很委屈。
諸葛亮剛正在逃跑,忽然閃出一員猛將,擋住了孫權等三人。他仔細一看,原來是常山趙子龍,提起的心總算落到肚子裡了。趙雲制止住東吳找麻煩的人。諸葛亮開心的說:”多虧了有子龍呀,否則今天我命休矣。“孫權放下寶劍,對趙雲說:”你還幫他,你擺空城計打敗曹操的事情都成他的故事了。“趙雲一愣,說:”我是擺了一回空城計呀,怎麼會是丞相干的呢?“孫權於是對他講了《三國演義》中“武侯彈琴退仲達”的故事,然後說:“你不知道,這本《三國演義》在未來是四大名著之一,許多人都認為是諸葛亮擺的空城計,而且把司馬懿的十萬大軍嚇退了。誰知道這是你趙子龍乾的呢?”
趙雲也是吃驚,連忙回頭對諸葛亮說:“丞相啊,你咋能這樣呢。你忘記了先主從夏侯淵手裡奪取漢中後,曹操率軍來報仇,黃忠老將軍出城襲擊他的運糧部隊,半天都每回來。我帶著幾十個騎兵出去看老將軍的情況,忽然遇到曹操的正面部隊,他是發了瘋的追我啊。我十幾個人哪敢硬打,拼死血戰殺出一條路來,曹軍的將領張著還被我砍了一刀。等我回到城內,令人大開城門,把城內的軍旗都放倒,戰鼓也不許敲了。曹操一看我這動作,以為城裡有大量伏兵。於是命令軍隊掉頭離去。我趁他大軍掉頭的時候從背後命弓弩手亂射一陣,曹軍慌亂之中自相踐踏,掉進漢水裡淹死的就幾千個。先主還為這事誇獎我一身都是膽也。這事難道你忘了麼。這次戰役還創造了一個成語偃旗息鼓,有人給我寫了本《趙雲別傳》,專門記載這事了呀。”
諸葛亮一臉委屈的說:“子龍啊,我怎麼會不記得呢。可這事被一個叫羅貫中的人附會到我身上了。也不怨我啊。你們都怪我,我又能找誰訴苦啊。你是不知道,我諸葛亮雖然牛,但也是一個血肉之軀。那小子把我寫的已經法力無邊了,曹操更是被他黑成一個為了大喬小喬才發動赤壁之戰的色鬼啊。他都沒找我理論,你們何必替後世擔憂呢。“幾人聽完這話都沉默了,開始罵羅貫中。
結束
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正在書齋裡翻閱《三國志》和各種宋元話本小說,他看著自己完成的二百四十則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高興的不得了,這可是自己的心血之作呀。既參考了正史,又把歷代的傳說都蒐羅了進去,更是通過移花接木的手法塑造了忠義的代表關雲長,仁愛的代表劉玄德,還有可以呼風喚雨的智慧代表諸葛孔明。故事七分真三分假,語言通俗情節引人入勝。一定能滿足讀者的需求,藝術嘛,肯定要有創新和虛構咯,否則叫什麼小說呢。想到這裡,他莫名其妙的打了兩個噴嚏,然後想著:一想二罵三感冒,這是哪個又在罵我了。於是羅先生便找紙張擦鼻涕去了··········
閏土看歷史
三國演義和三國正史是有很大差別的,三國演義裡面記載的歷史是三真七假,至於其中的草船借箭和空城計都是假的。
作為一部小說,三國演義確實描繪得十分精彩,以至於排進了四大名著之一。在民間,經常有一些唱戲的或者一些三國戰記之類的遊戲,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裡面灌輸給我們的就是諸葛亮很神通廣大的畫面。我們從小到大耳濡目染,就信了諸葛亮有能力草船借箭還有擺空城計。
在正史裡面,諸葛亮是作為政治家出場的,諸葛亮帶領的仗沒一場勝利的,但他設置的管理制度卻十分井井有條。所以,以諸葛亮的謀略顯然做不到草船借箭之類的。
另外,實際上我們也可以想象到這些計謀肯定是現實裡實施不了的,比如空城計。你讓司馬懿站在下面呆呆地聽著諸葛亮彈琴,怎麼可能,他就算擔心裡面有埋伏,就不知道射幾百只箭上去試探試探嗎?所以這些肯定是假的。
如史如畫
為什麼現在有些人貶低諸葛亮,說他的草船借箭和空城計是子虛烏有的?
看到這個問題,我只想告訴題主大人。咱們這不是為了貶低諸葛亮,而是在揭露史實。在民間廣泛流傳的“諸葛亮草船借箭”,以及所謂的“北伐空城計嚇退司馬懿”,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事。
這不過是羅貫中老先生在《三國演義》中杜撰出來的幾則膾炙人口的小故事,由於故事的情節非常精彩,被後世廣泛流傳,彷彿成了史實一般。使大家覺得,是不是諸葛亮真的幹過這兩件事。
然而!小說只能歸類為文學作品,我們應該去欣賞它的文學價值,而不是把它當作史書來看。
對於諸葛亮的草船借箭,以及空城計。陳壽的《三國志》,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范曄的《後漢書》,以及房玄齡等人的《晉書》……這類似的正史中,完全追尋不到這兩大事件的影子。
不光正史中沒影,即便野史,也同樣根尋不到這兩大事件。可以很負責任的說,諸葛亮的草船借箭以及空城計,只不過是元末明初羅老先生的精神產物。也可以說是精神寄託。
羅老爺子所處的時代非常尷尬,是元人當家做主,漢人自然就低人一等。在這種飽受元人欺凌的情況下,羅貫中內心的憂患意識,以及希望漢人當家做主的強烈願望,趨使他加入了張士誠的隊伍。
同時期,還有另一位書匠,也加入了張士誠的起義隊伍,就是羅貫中的師友施耐庵。可惜的是,這兩人加入之後,並沒有得到張士誠的重用,最終不歡而散。張士誠也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羅老爺子只好將這種立志扶漢的強烈願望,寄託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希望借漢末三國劉備集團的立志扶漢的故事,喚醒哪些沉睡不醒的漢人,喚起他們的反抗意識。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常常秉持的是“尊劉貶曹”的主體思想。劉備被視為正統,是老爺子心目中的英雄。
他加入這些故事,目的就是吹捧蜀漢集團,以達到自己精神寄託的最佳效果,喚醒沉睡的漢人們。
施耐庵老先生則更為直接,在他所著的《水滸傳》中,更是直言不諱的公然鼓勵造反,將宋江一夥人造反的故事,映射為了綠林好漢的英雄事蹟。
愛尚文史
那是你把演義當歷史而已。
長島男爵
你一直把演義當歷史,當然認為演義中所說的都是真的,但歷史中,草船借箭是孫權,至於空城計靈感來自於趙雲的空營計,諸葛亮根本就沒有空城計一說,赤壁之戰是周瑜功勞,諸葛亮一點關係都沒有,至於舌戰群儒更是魯肅,火燒博望坡是劉備,華容道堵截曹操,諸葛亮根本沒有想到,而是劉備想到了,劉備親自帶兵追擊,只不過慢了一步,被曹操跑了,既然草船借箭是孫權,那麼借東風也是胡扯,七擒孟獲是誇大了,孟獲第一次就投降了,何來七擒七放一說。反觀歷史,歷史中的諸葛亮可以說是權臣而不是名相,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後,為了籌集資金,發行大錢,榨取百姓錢財,諸葛亮非但不阻止,更是積極的出謀劃策,導致最後蜀漢發生大規模農民暴動。劉備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幟攻打東吳,明知不可為,但不勸阻,只有趙雲一人站出來堅決反對,劉備死前,將兵權交於李嚴,諸葛亮為了得到李嚴兵權,背後阻撓李嚴,使得李嚴無法第一時間平叛,隨後騙取兵權,將李嚴調離核心層,當諸葛亮軍政一把抓以後,劉禪就和劉協沒有區別,劉禪為了安撫百姓,打算修身養息,恢復國力和生產力,可是諸葛亮不肯,強迫劉禪同意北伐。當劉禪喜歡一位姑娘,想娶她為妻,諸葛亮知道後,強行制止,並安排劉禪娶張飛的女兒。諸葛亮所作所為,哪一件是為國為民,諸葛亮動搖的蜀漢根基,他才是蜀漢的罪人。三國志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好兵權,但少謀。
用戶52157040082
現在有些人就是喜歡譁眾取寵。動不動就對歷史上已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熟悉和認可的人物進行詆譭,哪怕是文學作品中的虛構人物也不放過。他們為了顯示自己學識淵博還是別有用心?!對於歷史上的民族英雄,是不容詆譭的。
大地83151526
不是貶低,諸葛亮對“赤壁之戰”寸功未立,只是個聯絡員。沒出過什麼主義辦法,甚至連人家領導都說不上話。
用戶58435540336陽城
二千多年前,一個諸葛亮把那麼多的聰明蛋變成了笨蛋。今天,這些笨蛋想變回去嘛,有的不但想變回聰明蛋,而是企謀升級為原子蛋。
所以,第一步必須推翻諸葛亮才能走第二步。
《前四史》都沒讀過,把文藝作品《三國演義》當歷史的也敢出來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