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粽情端午,粽子帶著近親陪你一起過節!

粽情端午,粽子帶著近親陪你一起過節!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粽子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真正有文字記載的粽子見於晉周處的《風土記》。而流傳有序,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則是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食譜》。

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當然還有我們黃小廚家傳的鹼水粽。今年端午節,除了粽子本粽,各路近親也來相賀,快打開鍋歡迎它們吧!

粽情端午,粽子帶著近親陪你一起過節!

粽子本粽

●黃小廚家傳鹼水粽

粽情端午,粽子帶著近親陪你一起過節!

鹼水粽是粽子的一種,因食材中有鹼水而得名。需將糯米用鹼水浸泡一個晚上,泡後的糯米略黃,瀝乾水後包粽子。

●蛋黃栗子鮮肉粽

粽情端午,粽子帶著近親陪你一起過節!

從南到北,肉食者的最愛就是肉粽~尤其是蛋黃栗子鮮肉粽,聽著就特別過癮!超詳細的包粽子手法快打開視頻學習,甜粽的包法也同步get,只要把蛋黃、栗子和鮮肉換成紅棗、花生等食材就好啦~

●冰美人水晶粽

粽情端午,粽子帶著近親陪你一起過節!

這顆粽子,不同尋常。這顆粽子,有顏有料。這顆粽子,與糯米無關。非常適合腸胃不太能消化糯米,或者吃膩了傳統粽子,想嚐鮮的小廚們,一起來體驗下粽葉包裹著葛根粉的滋味吧~

粽子近親

●荷葉糯米雞

粽情端午,粽子帶著近親陪你一起過節!

荷葉糯米雞是廣東早茶裡的傳統名點之一,拆開荷葉時清香撲鼻,鮮味四溢,糯米潤滑可口,雞肉的味道完全滲透到糯米之中,荷葉的清香回味悠長,菜品開胃爽口,風味獨特。

●臘味糯米飯

粽情端午,粽子帶著近親陪你一起過節!

一般糯米飯都是生炒做法,一邊炒一邊加水,要不斷翻炒,過程有點複雜。其實做糯米飯也沒有那麼麻煩,可以讓家裡的電飯煲來幫忙!比蒸粽子還省事兒哦!

●排骨燜飯

粽情端午,粽子帶著近親陪你一起過節!

這是一道懶人快手飯+菜,不用大費周章地做出三菜一湯來配飯,輕鬆下廚就可以飯菜兼得。盛上堆成淺淺小丘的一碗飯,看著騰騰的熱氣和著香味氤氳而上,心也會變得溫暖起來。

●網紅糯米蛋

粽情端午,粽子帶著近親陪你一起過節!

有糯米的軟香,又有鹹鴨蛋的鹹香,有五花肉的油香,又有玉米粒的甜香,這顆神奇的蛋,綜合了多種的香,創造出了一種神奇的組合,怪不得迅速火遍了朋友圈!

端午小筆記

粽情端午,粽子帶著近親陪你一起過節!

● 你們知道端午節在最開始並不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春秋之前,吳越之地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你知道最好不要說 “端午節快樂” 嗎?

因為端午節是驅陰辟邪、拜祭祖先和紀念先賢的節日,所以恰當的說法是 “ 端午安康 ”,而不是祝人“ 端午節快樂 ”。

● 你知道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哪些浪漫的習俗嗎?

傳統的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賽龍舟的習俗。

● 你知道用雄黃酒畫王字是有淵源的嗎?

舊時端午節有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是為了驅避毒蟲,卻病延年。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以鎮邪。

粽情端午,粽子帶著近親陪你一起過節!

● 你知道小時候最愛戴的五彩繩是來自漢代的祝福嗎?

漢代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或者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繫於臂膀;或者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或者以五彩繩折成方勝,飾於胸前;或者用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繡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

● 你知道戴香包還有許多獨特的講究嗎?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荷花、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萬事如意,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鬥雞趕兔等。如果是熱戀中的女生還會提前很長時間就做好香包,在端午節那天送給男朋友或心儀的對象。

● 你知道端午三友嗎?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採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粘貼艾葉於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交互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需要開始注意。

@ 所有人,來嘮嘮,你喜歡吃什麼餡兒的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