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僅此一個制度就足以影響全球人,現如今還在使用

高三學子們剛剛經歷過高考這一人生轉折點,過些日子成績公佈又是有人歡喜有人憂。考上名門學府的家裡自然會擺上一桌“狀元宴”,名落孫山的又要重整旗鼓再戰一輪。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考試,不過,並非當今社會的高考,而是古代社會的人才選拔考試——“科舉”。

我國曆史源遠流長,科舉這一制度在我國流傳了千年之久,影響了數個朝代的學子。

僅此一個制度就足以影響全球人,現如今還在使用

史學界始終在探究科舉的起源,對此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科舉起源於隋朝,另一說則是科舉起源於隋朝之後的唐朝。不但,現代史學家有這兩種分歧,古代學者同樣抱有不同意見。我們且不論科舉究竟起源於何時,科舉這種制度的產生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何曾幾時,寒門學子終於有機會參與到國家大事中,一改朝廷主導官官傳承的舊制,這是何等的公平?

秦朝以前,採用“世卿世祿”制度,後來逐步引入軍功爵制。西周時,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諸侯、卿、士。依照血緣世襲。到了東周,有“客卿”、“食客”等。到了漢朝,提拔民間人才,當時,採用的是察舉制與徵辟制,前者是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才,由州推舉的稱為秀才,由郡推舉的稱為孝廉。

僅此一個制度就足以影響全球人,現如今還在使用

隋唐時期科舉考試科目繁多,考生們通常會報考自己擅長的學科。我們常談到的古代“秀才”,原本。就是漢朝察舉制考試中的科目之一,也是後來科舉考試中分量比較重的一科。例如:兵部主持的“武舉”一科,在部分朝代就十分不受待見。考秀才的學子的考試範圍是方略策五道,根據行文水平、文章流暢程度最終劃分為從上上到中上四個等級錄取。

“明經”這一科目也是漢朝察舉制中流傳下來的保留科目,考試類型有點像是現代語文中的“背誦”和“默寫”,比如:明經科考“貼經”的時候考官用紙條遮擋經書其它部分,只留下一行字,讓學子背誦其餘部分。而“墨義”則是讓考生默寫經文註釋。“明經”這一科考察的是學子的記憶能力,當時,並沒有“最強大腦”之類的綜藝節目,所以,記憶力超群並不受人重視。

倘若隋唐學子秀才登科,則會讓各方文人刮目相看;若學子明經登科,甚至,還會受到一些文人白眼。

僅此一個制度就足以影響全球人,現如今還在使用

“進士”一科是唐朝初期才開始推廣的科目,最開始的時候採用“試策”一法考察考生,也就是考官根據時政和經文隨意提問,讓考生隨機應變。到了唐高宗時又加了一門“貼經”,也就是剛才所說的背誦,後來,又加試“雜文”。

這些要考的具體科目需循序漸進,考過前一門才允許考下一門,考生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登科。“進士”一科逐漸完善後,這一科目的地位逐漸取代了先前“秀才”一科。那麼,進士登科在當時的官場上有多重要?

僅此一個制度就足以影響全球人,現如今還在使用

據說,當時有些官員雖然官階極高,但是,始終因為自己非進士登科耿耿於懷。每年進士登科的考生大概有幾十個,可明經登科的人數是前者的十倍,從這就能看出這兩門科舉的差距。

唐朝時期能夠參加科舉的考生總共有兩類:一類是在國家級學堂中就讀的學生,另一類則是自學成才的寒門學子。通過州縣選拔合格後批准的,這兩類考生分別被稱為“生徒”和“鄉貢”。此外,朝廷還特別規定,凡是犯過法的,工商子弟出身的以及在衙門做小吏的三類人一律不許參加科舉。

僅此一個制度就足以影響全球人,現如今還在使用

考生們在通過地方級考試後,便會前往尚書省參加更激烈的選拔。省級考試裡的第一名,被大夥成為“狀元”,現在,我國高考每個省份的第一名考生被稱為“狀元”就是由此而來。高中省試的學子,也就具備了入朝為官的資格,不過,最終還得參與一次吏部的選調,才能賜予相應的官職。

吏部的考試包括身、言、書、判,有點類似現代公務員考試中面試與筆試相結合,考察考生的對應能力。倘若考生長相不端正,或口齒不清,或書、判兩方面能力欠佳,就得需要朝中官員為其保薦,否則,就送往地方做幕僚。

僅此一個制度就足以影響全球人,現如今還在使用

雖說,科舉制在當時世界範圍都算是最先進的選拔制度,但是,仍存在不少弊端。

比如:大部分考生為了考取功名會選擇“行卷”一法,也就是把自己曾經寫過的文學作品封裝成卷,呈送給朝中官員,求他們舉薦。大詩人白居易就曾“行卷”給朝中達官顯貴,不過更多“行卷”者都是普通學子,他們缺乏真才實學,所以,在“行卷”過程中難免“行賄”,使原本公平公正的科舉制染上汙點。

此外,還有“書策”之風更是讓人嗤之以鼻,考生通過送禮行賄,攜帶書本開卷考試。

僅此一個制度就足以影響全球人,現如今還在使用

雖說,科舉中尚有弊端存在,但是,在那個年代這種追求公平的政策實屬難能可貴,畢竟,之前的寒門學子想要入朝為官簡直難如登天。可以說,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