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瘋狂英語撤離校園,“瘋狂”仍在繼續

瘋狂英語撤離校園,“瘋狂”仍在繼續

隱約記得十年前的那個春天,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和他的英語教學團隊,在我們中學狂歡了一週後,陸續撤離了。

緊接著,不少同學就因此變“瘋”了,操上場、小樹林、教室外……簡直隨處都有人在扯開嗓子練英語。我印象深刻的是班上以狂讀英語聞名校園的路津龍(化名),長得高高壯壯,同學們不分年紀高低,都叫他“龍哥”,連班主任也會偶爾“尊”他一聲“龍哥”。

校園裡,男生留長髮會被勒令剪掉,通常都留的是不長不短的碎髮,可以左右分,也可以留鬢髮,鮮有像龍哥那樣剃成板寸的。他常說:“我留長髮也不會好看,還不如留短髮方便,洗頭也快。”不僅在打理頭上龍哥喜歡快,生活起居上他也喜歡快,起床、刷牙、吃飯、走路,包括打籃球,他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因此,別人都不習慣帶龍哥打籃球,因為他一拿到球,就會像捧到一個人燙手的山芋,以最快的速度把球扔向籃筐,又幾乎從未中過。說回學習,看書、抄作業、考試,他也都是樣樣完成得很快,可用他自己的話說:“忘得也很快。”

學習成績很不理想的龍哥,在“瘋狂英語”降臨時,卻以最快的速度成為了李陽的追隨者。每天早上,天剛亮他就跑到田徑場跟那些優秀的學生一起瘋狂地讀英語。當他帶著一身汗溜進寢室時,我們才剛起床。“瘋狂英語”撤離後,龍哥仍一直堅持早出晚歸,到田徑場的邊角處狂讀英語。有天晚上,他估計是讀得著迷,一時抽不出身,回來太晚了,被宿舍保安拒之門外,兩人差點幹上一架。

然而,龍哥在學校名聲大噪,並不是因為那次“晚歸”,而是後來的一次升旗儀式上,校長講話時,提到了他,並把他比作學校的一道靚麗風景。原來校長就住在田徑場旁邊的那一棟樓裡,而他的房間正靠近龍哥狂讀英語的那個角落。校長說:“我每天都是在這一位同學的英語聲中醒過來,他讀的聲音可以說是氣吞山河……”至於校長的話中是否有別的意味,我們不得而知,只是當時龍哥受了表揚以後,就再也沒有去過那角落了;其他人也沒人去那裡湊熱鬧,或許他們也知道自己匹配不上校長的嘉獎。

疯狂英语撤离校园,“疯狂”仍在继续

龍哥不僅自己熱衷“瘋狂英語”的學習方法,還樂於助人,常帶動身邊的人一起練習。記得有一次,在教學樓邊的泡桐樹下,我看到龍哥在糾正一個女生的發音,他瞪圓眼睛,捋著他的大舌頭,夾著川普和英語,陪著李陽那樣的誇張表情:“伊跟我一起念,要open一些,大聲一些:shit,shit,shit!”

班上不少人都對龍哥的刻苦精神讚賞不已,雖然他底子不好,可人們還是相信他的英語會有很大提升,甚至有人開玩笑說他會不會像李陽那樣,將來也娶一個外國人當妻子。沒想到的是,在後面的英語測試中,150分的題,龍哥很少有考過60分的,跟我當時已經放棄治療的數學成績不相伯仲。他僅有的一次考到80多,據說也是因為晚上他沒睡好,第二天沒心思做題,連蒙帶猜的結果。

後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可能是高三忙不過來,龍哥放棄了對英語的糾纏。英語成績不見提升,他並不沮喪,也不像很多同學那樣後悔買了那一堆200多塊錢的英語資料,還直說“早中晚狂讀英語的方法真的很棒,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方式”。相反,前幾天跟一個河北的學渣提到當年的“瘋狂英語”,卻至今都還在吐槽:“我當時腦袋真是被門夾了,省吃儉用買了幾大百的資料!現在的物價看來都很貴了好嗎?真是一個坑!”

我問過好幾個朋友,發現李陽或者他的“瘋狂英語”團隊不僅到過我們四川,還到過山西、陝西等地,在學校“瘋狂”的方式也都差不多。先是把全體師生聚集在操場,講很多學好英語的利處,還附帶一些民族主義雞湯,諸如學好英語可以復興中華、報效父母、“師夷長技以制夷”,再莫名其妙地扯上“感恩”父母和祖國,烈日下很多人都潸然淚下,舉著小冊子撕心裂肺地喊“My English is poor”——後來有人說這種表述並不恰當,不過那陣勢真是“poor”得很慘——新聞上還見過,李陽在其他地方“傳教”時,學生們不僅潸然淚下,還下跪“謝恩”。接著就是“瘋狂英語”的老師領著一些自願報名的學生,連續幾天早上的狂讀英語訓練,或在操場,或在早自習教室。其間或者其後,就開始推銷百八十、幾百不等的英語資料,包括磁帶和CD。

十年前,還是言聽計從的學生時,我們覺得這一切都是那樣地自然而然,絲毫不會像現在回看時,覺得那是一種近乎荒唐的“瘋狂”,更不會意識到那是在校園裡明目張膽地進行洗腦和商業營銷。可當時的學校領導和老師們,也像當時的學生一樣,認為這一切都是那樣地自然而然嗎?

其實,那些年校園裡的“瘋狂”事還不止“瘋狂英語”一件,只是很多已經不復記憶。最近HM藥酒的事情,就讓我聯想到高三時基本上每個人都會買的一些營養品,或許叫保健品更合適,其中最出名、最受追捧的就是一款叫“三勒漿”的產品,可以益智補腦。依稀記得教室裡赫然貼著的三勒漿的廣告,以及黑板上邊上掛著“三勒漿提醒你,距離高考還有××天”的貼條。無論是“三勒漿”還是“瘋狂英語”,還是其他活動、書籍等產品,它們的宣傳、銷售可以說都是在校園內、在學校的配合下,有條不紊地推進、完成的。現在想起,這些東西有沒有作用、特別是那“三勒漿”有沒有效果或副作用,且不論,就說這些營銷行為,真的恰當嗎?在這些過程中,是否存在一些違法的商業合作?還是這些都是學校無償引進的,旨在為學生提供便利?

往事真是不堪回首,曾經自然而然的那些事情,時隔多年再翻出來,卻使人感到汗顏,不禁覺得“瘋狂”和“荒唐”!那麼,作為今後賴以回憶的當下生活,是不是也有很多“瘋狂”的事情,正在自然而然、悄無聲息地在進行著呢?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人物速寫本”,作者路津雁、無枝。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