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對土地的愛,我們用行動證明!

對土地的愛,我們用行動證明!

南湖區鳳橋鎮聯豐村方角浜整治後。

对土地的爱,我们用行动证明!

全區國土工作會議上,發放耕地保護補償資金。

对土地的爱,我们用行动证明!

國土資源在國家經濟發展中起到十分重要而獨特的作用,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也是大家心中永遠的守望。

“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土地資源不可再生,需要每個人去珍惜和努力保護。1991年,國務院把每年6月25日確定為全國“土地日”。今年全國“土地日”的主題是“珍惜土地資源,建設美麗家園”。

弘揚“紅船”精神,展現“鐵軍”風采。2017年,南湖區國土分局不斷奮進,砥礪前行,力爭上游,在保障區域發展、保護國土資源的“平衡木”上,書寫了南湖區邁步新徵程、實現新發展的嶄新篇章。

今天下午,由市國土資源局、南湖區人民政府主辦,南湖區國土分局、南湖晚報承辦,南湖區文化館協辦的“弘揚紅船精神謳歌國土情懷”——第28個全國“土地日”文藝匯演暨國土知識宣傳活動在南湖區音樂廳舉行,不同年齡、不同行業的市民將用他們的演出,詮釋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

保護與發展並行

推動全區土地管理秩序持續向好

2013年,南湖區建立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在原有管控性、約束性、建設性保護的基礎上,補全了激勵性保護這一板塊。2017年,全區共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64份,及時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激勵措施,明確補償標準為基本農田示範區140元/畝、耕地120元/畝。違法用地佔用耕地的比例也從2013年的9.14%下降到2017年的0.89%,在激發保護耕地積極性的同時,推動土地管理秩序持續向好。

一座城市裡,土地是最基礎、最樸實的存在,它無處不在,見證著城市的每一次發展和騰飛,支撐著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些年,南湖區城市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但發展並沒有將農田吞沒,在南湖區主城區周邊,仍保留著大片農田,成為城區居民“望得見的鄉愁”。

按照“劃優、劃足、劃實”的要求,南湖區國土分局高標準完成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截至目前,南湖區直管區域共擁有耕地面積30.03萬餘畝,其中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為24.34萬畝,永久基本農田示範區面積為13.21萬畝。為加強對永久基本農田的全方位保護,南湖區國土分局還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租用移動公司嘉禾分公司101個通訊塔站的視頻監控設備,建成基本覆蓋全區永久基本農田的“國土天眼”視頻監控系統。

在保護的同時,2017年,南湖區國土分局持續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完成13個農村土地整治項目立項報批,核准建設用地復墾面積900畝,使用掛鉤指標900畝,完成市下達任務600畝的150%;完成3個農村土地整治項目驗收,驗收面積343畝,完成市下達任務330畝的103.94%;完成“旱改水”576畝,完成市下達任務200畝的288%;耕地層表土剝離任務583畝,完成736畝,完成126.24%……這一年,全區土地整治工作紮實開展,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制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和設施農用地管理辦法,通過統一審批標準、統一標誌標牌、統一樣式顏色,不斷規範南湖區設施農業用房建設及設施農用地管理;通過加大徵遷力度、及時調整規劃、嚴格招商選資、依法補辦手續、加快盤活核銷、加強動態監管、追加項目投資、鼓勵協商收回、協議置換收購等措施,對批而未供、轉而未徵、供而未用、用而未盡、建而未投、投而未達標等“六未”土地進行清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加快推進不動產登記便民改革,實現了各項遞進式服務改革提速增效,提升了群眾滿意度……在2017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中,南湖區國土分局再創“雙先進”,不僅被嘉興市國土資源局評為國土資源目標責任制、黨建工作責任制、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優秀單位,還被南湖區政府評為2017年度目標責任制優秀單位。

用行動訴說對土地的愛

拿著晚報還能參與現場互動

土地的愛,無言而又深沉,被它深深滋養著的人們,是它最好的“代言人”。在第28個全國“土地日”來臨之際,用實際行動來訴說我們內心對大地母親的熱愛吧!

據瞭解,在今天下午的“弘揚紅船精神謳歌國土情懷”——第28個全國“土地日”文藝匯演暨國土知識宣傳活動中,既有孩子們的熱情演繹,也有大人們的深情詮釋,他們用歌曲、舞蹈、朗誦、器樂演奏等形式共同獻上一臺充滿溫暖和情懷的文藝演出。

除了各種形式的表演外,活動現場,還將舉行國土知識有獎競答,主持人將從30個國土資源知識問答題中抽取一部分,進行現場互動問答,答對的觀眾可以獲得精美禮品一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