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清乾隆款爐鈞釉鏤空瓶

爐鈞釉瓷器是清代雍正時期,景德鎮創燒的一種低溫釉瓷器。它在製作時先由高溫燒成素胎,然後在瓷胎上施以不同的顏色釉,再經低溫爐火二次烘烤而成。爐鈞釉瓷器最大的特色,是在釉面上有不同程度的垂流效果,而這種效果的形成最初也是出乎意料的!據清代著名陶瓷著作《景德鎮陶錄》“仿古各釉色”一節中記載:“爐鈞釉色如東窯、宜興掛釉之間,而花紋流淌變化過之。”其燒製方法非常特別,是先拉坯以1300℃高溫燒成澀胎,之後在瓷胎上施含鐵和鈷等礦物質的釉料,再放入烘爐中以700℃的低溫最終燒成。烘爐一般是制瓷業中用來烘製釉上彩的用具,爐溫要比窯溫低很多。因其使用烘爐燒製低溫釉,釉色仿鈞釉,故名“爐鈞釉”。

清乾隆款爐鈞釉鏤空瓶

清乾隆款爐鈞釉鏤空瓶

此清代清乾隆款爐鈞釉鏤空罐為乾隆年制,猶存雍正朝遺風。器形大氣秀美,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胎體較薄,色調純美雅緻,釉水垂流自然。瓶身滿施紅、藍相間的爐鈞釉,器身上下部斑片較大,鱗次櫛比,如五彩繽紛的孔雀尾。釉中的紅色泛紫,似剛成熟的高粱穗色,因之稱為“高粱紅”,釉面五彩光暈清晰可見,超凡脫俗。這些特徵雍正一朝始終保持,乾隆初年有短暫持續,被視為清代爐鈞釉最成功的製品。是一件極具收藏和投資價值的藏品,望廣大的收藏家和投資家品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