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兩位宋代書法家,一位承上啟下,一位與米芾“齊名”稱兄道弟

李建中(945-1013)


兩位宋代書法家,一位承上啟下,一位與米芾“齊名”稱兄道弟

《土母帖》,行書,紙本,縱三一·二釐米,橫四四·四釐米。凡十行,每行字數不一,共一百零四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點擊瀏覽大圖)

釋 文 :

所示要土母,今得一小籠子,封全諮送,不知可用否?是新安缺門所出者,復未知何所用,望批示。春冬衣曆頭,賢郎未檢到,其宅地基,尹家者,根本未分明,難商量耳。見別訪尋穩便者,若有成見宅子又如何?細希示及諮。孫號西行少車,今有舊車,如到彼不用,可貨卻也。

此帖原為建中《六帖卷》之一帖,首行下角“子”、“封”兩字之間有“畏”字編號,原為明代項元汴(字子京,號墨林)所藏。據《大觀錄》所載,六帖為《土母帖》、《同年帖》、《貴宅帖》、《屯田帖》、《左右帖》和《齋古帖》

兩位宋代書法家,一位承上啟下,一位與米芾“齊名”稱兄道弟

建中一生經歷了五代、宋幾個時期,在書法史上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人物。唐詩文體凡屢變,晚季雖不逮,但書歷三百年,猶有貞觀、永徽以來的風骨氣韻。建中雖在宋初,其書法去唐未遠,猶有唐代餘風,達到從五代至宋過渡時期的高峰。宋初書壇已顯殃復歸晉人的風氣,始肇於五代書家楊凝式和對宋初書法有影響的李建中。楊李二人書法均已有追蹤晉人、融合晉唐書風為一體的跡象。其後經蔡襄以已意融晉、唐人書為一爐,不拘一法而法自在,達到“以意馭法”境界。宋書至蘇軾、黃庭堅始一大變,承唐繼晉,上接五代,有宋一代尚意書風才真正成熟。

兩位宋代書法家,一位承上啟下,一位與米芾“齊名”稱兄道弟

建中學歐陽詢書而不寒瘦,《土母帖》行書,少數字用草法,用筆中鋒,行筆沉著穩重,法度嚴謹,深得歐書神韻。結體凝重,字形以縱長為主,因勢縱橫,功力嫻熟。章法行距寬疏,字距拉開,行氣清新濃郁,格調高雅,氣度雍容。字裡行間虛實得體,字形大小、長短、疏密有致。線條粗細交出,枯筆運用自然。“耳”字字形修長,懸針渴筆,欹斜略左,獨具韻味,在全篇中有點睛之妙。書風與唐、五代相近,上追晉韻而清麗圓潤,姿態橫生,甚得二王筆意。但仍稍見拘謹,右見建中初合晉唐書風而尚未成熟,但對開啟宋代書法亦自有功,建中傳世墨跡甚少,此帖是其行書佳筆,頗為後世所珍重。

兩位宋代書法家,一位承上啟下,一位與米芾“齊名”稱兄道弟

《同年帖》是李建中代表作之一。結體遒媚,用筆醇古,存風骨於肥厚之內,所以黃庭堅稱他的字“肥而不剩肉,如世間美女,豐肌而神氣清秀者”,可見唐代敦厚向宋代清勁發展的意態。文內有“略表西京之物”句,應是他在景德至大中祥符年間任西京留司御史臺時所寫。此帖見於《珊瑚綱書跋》、《績鬱氏書畫跋記》、《吳氏書畫記》、《式古堂書畫繪考》、《大觀錄》等書著錄。曾經明項元汴收藏。

兩位宋代書法家,一位承上啟下,一位與米芾“齊名”稱兄道弟

兩位宋代書法家,一位承上啟下,一位與米芾“齊名”稱兄道弟

薛紹彭


兩位宋代書法家,一位承上啟下,一位與米芾“齊名”稱兄道弟

薛紹彭像 蘇文繪

生卒年不詳。字道祖,號翠微居士。宋神宗時長安(今陝西西安)人,自謂“河東三鳳後人”。恭敏公薛向之子。累官秘閣修撰,知梓潼路漕。時以翰墨名世,善品評鑑賞。與米芾為友,每以鑑定相尚,得失評較。曾刻孫過庭《書譜》傳世,後人推為精本。米芾嘗言:“薛紹彭與餘,以書畫情好相同,嘗見有問,餘戲答以詩日,”世言米薛或薛米,猶如兄弟或弟兄。”紹彭工楷、行、草書,師法晉唐,歷來書家評價甚高。傳世書跡有《雲頂山詩帖》、《上清連年帖》、《左綿帖》、《昨日帖》、《通泉帖》等多種。

古代名家評薛紹彭

宋高宗《翰墨志》雲:“蘇、黃、米、薛筆勢瀾翻,各有趣向。”

元虞集《道園學古靈》雲:“米元章、薛紹彭、黃長睿方知古法,長睿書不逮,唯紹彭最佳。”又云:“南渡後言墨帖多米氏手筆,而薛尤雅正,《禊帖》臨帖最多,出其手必佳物,然世亦鮮矣。”

元趙孟頫《松雪齋文集》:“道祖書如王謝家子弟,有風流之習。”又云:“脫略唐、宋,齊蹤前古,豈不偉哉!”又云:“薛書誠美,微有按模脫擊之嫌。”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則更以為“宋人唯道祖可入山陰兩廡,豫章、襄陽以披猖奪取聲價,可恨!可恨!”

明張醜雲:“薛書緊密藏鋒,得晉、宋人意,惜少風韻耳。”又云:“法度森嚴,變化較少,品在海嶽翁下。要非劉涇、吳說所能夢見。”

劉熙載《書概》雲:“道祖書得二王法,而其傳也,不如唐人高正臣、張少悌之流,蓋其時蘇、黃方尚變法,故循循晉法者見絀也,然如所書《樓觀詩》雅逸足名後世矣。”

危思《薛臨〈蘭亭敘〉跋》雲:“宋之名書者有蔡君謨、米南宮、蘇長公、黃太史、吳練塘最著,然超越唐人,獨得二王筆意者,莫紹彭若也。”

作品一

兩位宋代書法家,一位承上啟下,一位與米芾“齊名”稱兄道弟

此卷由四帖所組成,含《雲頂山詩》、《上清帖》等,其中有詩作有信札,內容都涉及到四川的風物,是薛紹彭在四川作官時與友人倡和之作。

雲頂山的雲頂寺在四川廣漢,此作書於建中靖國元年(1101),可知薛紹彭此時已入川為綿州梓潼路漕。

上清宮位在四川青城山上,始建於晉代,是著名的道教勝地。

左綿山在四川綿陽(今綿陽)北方。詩中“嶽王樓”在綿州(今四川綿州東)西北,舊名“嶽王臺”,唐顯慶中,太宗子越王貞為刺史時所建。

兩位宋代書法家,一位承上啟下,一位與米芾“齊名”稱兄道弟

兩位宋代書法家,一位承上啟下,一位與米芾“齊名”稱兄道弟

作品二

兩位宋代書法家,一位承上啟下,一位與米芾“齊名”稱兄道弟

《晴和帖》是致“大年太守”的一封信札,為行草書,又稱《大年帖》。這是一封與藏友談論藏品觀摩與交流事宜的書信。信中首先提到歸還兩幅久借的繪畫,然後表示希望借觀對方所藏制墨名家李承晏、張遇所制名墨。並雲李承晏墨如是完整的真品,願以自藏王羲之《異熱帖》與之交換。

此帖用筆圓潤、含蓄、精到,結法內斂、鋒藏不露,書風溫雅秀潤,酷近於王羲之的《初月帖》,從容不迫,深得“二王”遺韻,是薛紹彭傳世書作精品。

信的上款“大年太尉”,據考證應是北宋宗室、名畫家趙令穰。上鈐“貞元”、“紹興”半印。《寓意編》、《鐵網珊瑚》、《式古堂書畫匯考》、《平生壯觀》等書著錄。

作品三

兩位宋代書法家,一位承上啟下,一位與米芾“齊名”稱兄道弟

薛紹彭《致伯充太尉札》 行草書,紙本,23.6×29.7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四

兩位宋代書法家,一位承上啟下,一位與米芾“齊名”稱兄道弟

兩位宋代書法家,一位承上啟下,一位與米芾“齊名”稱兄道弟

薛紹彭《危塗帖》 行草書,紙本,31.8×60.1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藏巧於拙,筆勢圓逸,鋒藏不露,字態清俊遒麗,絕無傾險浮急之態、雖筆墨豐潤而骨氣所存,無枯槎寒柯之病、望之端秀而無姿媚俗態,章法行氣則蕭散虛和,風流淵穆、溯源魏晉、追隨右軍而近智永。世將薛、米並稱,實風格一靜一動,各擅勝場、論風雲變幻、薛不及米、論循之古法、則米不如薛。

此帖錄於《石渠寶笈》。

作品五

兩位宋代書法家,一位承上啟下,一位與米芾“齊名”稱兄道弟

《昨日帖》曾刻入《三希堂法帖》。此帖又名《得米老書帖》。此信札草書極守法規,運筆藏鋒,鋒正而不顯露;結體平正,雖流動而不浮急,字距疏鬆,格局清朗,與五代楊凝式的《韭花帖》格局相似。章法近古,字字斷開,不作連綿之勢,如王羲之《十七帖》,似孫過庭《書譜》。從此可窺見到薛昭彭師法晉唐。所以可以這樣說,薛氏的書法淵源,不妨可追溯到王羲之的書跡,如《十六帖》。危素《薛臨》跋:“宋之名書者有蔡君謨、米南宮、蘇長公、黃太史、吳練塘最著,然超越唐人,獨得二王筆意者,莫紹彭若也。”《珊瑚綱》、《式古堂書畫匯考》、《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作品六

兩位宋代書法家,一位承上啟下,一位與米芾“齊名”稱兄道弟

兩位宋代書法家,一位承上啟下,一位與米芾“齊名”稱兄道弟

薛紹彭《元章召飯帖》 粉箋紙 草書 28.1×38.4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薛紹彭的貴族氣

陳振濂


薛紹彭在元祐、大觀間,是書名擅於一代的大家。“世稱米薛或薛米,猶言弟兄與兄弟”,出自米芾這個狂士之口,自然可靠性非比一般。米芾既有如此盛名,薛紹彭自然也非等閒之輩。

這當然不是籠統的齊名。如虞世南與歐陽詢,那是指兩人的地位相當而言。而薛紹彭之與米芾,卻是造詣相當再加志趣相投,甚至連風格流派也如出一系。

米芾崇尚大王,摹擬竟能亂真,草書行書諸帖皆有混為晉人者。薛紹彭於大王也是術有專攻,宋人危素雲“超越唐人,獨得二王筆意者,莫紹彭若”。元趙孟頫雲“道祖書如王謝家子弟,有風流之習”。“脫略唐宋,齊蹤前古,豈不偉哉”?足為薛氏能上追晉人之證。

米芾酷愛古董,古書名畫,皆在收羅之列,薛紹彭也毫不遜色。不但賀知章《孝經》、張旭絹本草書、唐摹王羲之《異熱帖》、曹霸《九馬圖》等均人秘篋,而且還蒙米芾首肯:“道祖所蓄晉唐法書甚富,至二王帖則不惜傾囊購取”,為李公炤家藏二王法帖索價太高,甚至還有“寧馨動欲千金貨”之嘆。

米芾善鑑,薛紹彭也是個中老手。讀老米詩:“老來書興未能忘,頗得薛老同徜佯,天下有識誰鑑定,龍宮無術療膏育。”可稱明瞭。

米芾對《蘭亭序》甚有研究,潛心研習,揣摩至深,薛紹彭更是一位蘭亭專家。不但收藏有唐摹硬黃本《蘭亭序》,且將之摹刻上石,其精微之處,不讓定武。故元明人逢《蘭亭》拓本,倘辨明有薛氏鑑印,往往視為珍本。此外,他還翻刻《定武蘭亭》並以原石易置,也是蘭亭史上的一大公案。

總之,我們幾乎很難區別米芾與薛紹彭之間的差異,他們在任何方面都表現出相同的趣味與追求,那麼他們在書法創作方面也應該有著相近的審美。既然米芾是右軍以後一人而已,那薛紹彭也應是大王嫡派子孫——“宋人惟道祖可入山陰兩廡”,這是明王世貞的評語,似也是後世一般人的評價。不過,儘管米薛如兄弟,也還是會有差異:米芾名列四家,為一代風流,薛紹彭卻逐漸退避,這就是一種差異。差異的癥結何在?我以為關鍵是個人風格。從薛紹彭的尺牘與行書詩來看,對於古典的把握,對晉韻的體察與透視,應該說其深度不亞於米芾。但米芾是以氣使筆,有一個主體駕馭的問題;薛紹彭卻沉溺於技巧的精美,既無“快劍斫陣、強弩射千里”的氣概,又無“臣書刷字”的技巧個性,因此具有一種柔媚的、綺麗的公子情調。論追隨古典自不稍讓,若論開闢新境卻不得不遜避一頭了。

米芾是一種豪門子弟的式樣,仗劍縱馬,衝突當衢,雖狂放嘯傲,卻不失豪門的氣派。細加尋繹,仍是動靜有據而無貧寒酸乞樣。薛紹彭則是書齋雅吟的貴族王孫形象,漫步輕吟,詩賦禮樂,慈母照拂,賢妻護持,雖聰明伶俐,卻是陰柔意盛,陽剛氣衰。這豪門子弟與貴族裔孫的差別,正表現在於雙方藝術觀的不同:米芾是在傾訴,在呼叫;薛紹彭卻滿足於低眉輕捻,紅袖添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