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他用音樂記錄著時代思想的嬗變——聊汪峰歌詞創作的思想主題

一、上世紀9

0年代的迷惘與掙扎期

他用音樂記錄著時代思想的嬗變——聊汪峰歌詞創作的思想主題

主要專輯有《鮑家街43號》《花火》。

1990年代以來,發展經濟成為舉國上下的共同目標。在社會飛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關注焦點轉向賺錢、成功、消費、時尚。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面對當代社會的巨大轉型和急劇變化,人們開始自我迷失,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迷惑感乃至虛無感。在各種社會思潮的激盪下,—些文人不約而同地通過各種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在社會轉型期內心的孤立無援、仿徨失望、迷惘困惑。汪峰這一時期所創作的作品,表達的就是社會個體在情緒與心態上的波動:

1.常規生活被打破之後的躁動與不安

如《李建國》,“李建國”是一個帶有鮮明時代烙印的符號。我們難以統計,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有多少叫李建國的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一個群體的代表。“你一定在哪裡見過他/他的名字叫李建國/他愛喝冰鎮的可口可樂/他愛穿時髦的便宜貨/他喜歡看七點鐘的新聞聯播/他喜歡聽鄧君的流行歌”作品真實地記錄了在改革開放初期各種物質誘惑與外來文化思潮的衝擊下那一代人內心潛藏的躁動不安與無所適從。

2.傳統道德體系瓦解,信仰由模糊到缺失

《瓦解》折射的就是1990年代,經濟快速發展、社會表面繁榮之下人們思想與價值觀的巨大變化。整個社會似乎迷失在金錢構築的物慾橫流中,使“我”“越來越看不清楚自己”。傳統價值觀的被遺棄,使人們身陷於精神世界的荒原之中,迷惘感和失落感隨之而生:“我眼看著我和這個世界己經瓦解/可我己經無力挽救自己”。《風暴來臨》表達得更加直接:“我們這一代人走在痛不欲生的虛無之上”“又一種信仰將要破滅”。

3.生命的成長與蛻變

面對紛繁多變、信仰迷失的現實,作為社會的個體,最終不得不試圖改變自己,去迎合現實,以求得生存與發展。如《晚安,北京》中有幾句頗耐人尋味的歌詞:“我覺得越來越有些疲倦/聽著隔壁提琴的抽泣/喝著世事煮沸的肉湯”,它所揭示的生存的殘酷與無奈,可用另一首作品《失敗者》“為了活得好點就得分裂到極限的極限/根本沒有理想的空間/根本沒有幸福的感覺/再也沒有時間考慮愛/因為活著就是殺人或者被殺”更直接地詮釋。

4.從失意、個性壓抑到喚醒自我、尋求自由

最具代表的作品是《小鳥》,抒寫的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社會個體按照既定的人生軌道去尋求希望與幸福,在現實中卻撞得頭破血流。尤其是副歌部分“我像一隻小鳥/飛來飛去/飛來飛去”的反覆吟唱,喻示遭遇挫折之後的漫無目標與不知所措。在經歷了痛苦掙扎之後幡然醒悟,試圖尋求出路:“我再也不想麻木/再也不想任人擺佈”,這是對既定生活軌道與現有體制的背叛,歌中的衝突和反抗映射著上世紀90年代失意者們的內心。作為一個搖滾歌手,這也是汪峰用個人音樂語言尋找自我的開端。

汪峰這一時期的作品多是情感上的宣洩,作品呈現的精神狀態是“孤獨”“惆悵”“辛酸”“空虛”“迷茫”,細細品味卻會發現似乎言之無物。

二、對社會生存的關注與思考時期

他用音樂記錄著時代思想的嬗變——聊汪峰歌詞創作的思想主題

主要專輯有《笑著哭》《飛得更高》《怒放的生命》《勇敢的心》。

這一時期的汪峰,試圖探尋著一種可以被自己的思想、個性所能接受的精神狀態,而這種精神狀態又能得到社會的認同。於是,《飛得更高》《勇敢的心》《怒放的生命》《光明》等一系列所謂的勵志歌曲便應運而生。有人說,這些作品是社會倡導的正能量作品;也有人說,這是汪峰幵始擁抱商業、背離搖滾的妥協。爭論相持,源於評判標準的不同。但值得一提的是,汪峰此時的創作開始由自我的關注與表達轉向對社會生存的關注與思考:

1.關注社會群體的生存狀況,抒寫卑微小人物生存之艱難

在《哭泣的拳頭》中,汪峰這樣寫道:“低保金髮到工廠細雨落到中間……你所能做的就是一聲嘆息。”面對悲哀而真實、迷惘而殘酷的生命,除了一聲嘆息,別無它法,作品向我們展示的是那些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面對困境的無奈、無助與無望。

2.漂泊者的悲歌與生生不息的尋夢之旅

作為《晚安,北京》之後的姐妹篇《北京,北京》,其創作相差十年,在思想情感的表達上則有更為細膩,有著深層的變化:“咖啡館與廣場有三個街區/就像霓虹燈和月亮的距離。”作品更加貼近生活地描寫了一群人,始終遊離於城市生活之外。“霓虹燈和月亮的距離”,物理空間的遙遠,實際喻示著永遠無法觸及都市的真實生活。作品抒寫的是身處繁華都市的邊緣人內心的悲涼與矛盾:對於自己所處的城市,交織了太多的愛與恨,但始終不捨不棄地“尋找著追逐著奄奄一息的碎夢”,即便死,也希望“人們把我埋在這裡”。“北京”,實際上己經超越了具體所指,而是精神家園的象徵。作品的情感基調雖悲涼,但那種對於精神家園難以割捨的的無怨無悔的愛,早己湮滅了人生所遭遇的悲涼。可以說,這是一首描寫遊離於繁華都市的邊緣人始終在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和歸屬感的作品。

3. 無畏艱難、愈挫愈勇的勇者之心

《飛得更高》《勇敢的心》《怒放的生命》《光明》這四首作品可謂異曲同工地表達了社會個體尤其是平凡人在遭遇挫折、面對坎坷時應有的一種人生態度:不怕艱難,愈挫愈勇。如《怒放的生命》所書寫的是經歷無數次的跌倒與折翼、迷失與幻滅之後,依然能夠破繭化蝶,在怒放的生命中尋找燦爛的人生。那難以阻擋的人生豪邁與激情極具感染力和煽動性。因此,這也是汪峰傳唱度最高的幾首作品。若單純從藝術價值的評判角度來說,這類勵志題材的作品質量不高,但我們從中卻可以看到汪峰創作思想的轉變:從自我的迷失到直麵人生磨礪,可以說這是汪峰在人生歷練、思想積澱後的情感的自然昇華。

這一時期,汪峰儼然成為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發聲者,在艱難的生存環境中表達各種情感。這些情感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或者曾經有過的真情實感,因此引發了較廣泛的共鳴。汪峰試圖藉助音樂作品,將生活的本相,細膩而敏銳地再現,“揭示生活中一切覺察的和不易覺察的傷疤,使更多的人清醒,再清醒,然後找到出路”。“他用敏感的心去體悟社會,關注社會,再用原創音樂去詮釋社會。”

4. 從小情小愛到家國情懷的大愛的昇華

從1993年汪峰組建鮑家街43號樂隊迄今,汪峰在音樂道路上苦苦堅持了20多年。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隨著思想認識的深化,以及情感由激烈到沉穩,汪峰作品的思想發生了較大的轉變。《我愛你,中國》即是其思想境界昇華後的一首大氣磅礴之作。此外,還有為2008年北京奧運創作的歌曲《我們的夢》也是一首展現民族自豪感、具有強烈愛國情懷的作品。這一時期作品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與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力的日益強盛和中國真正走向世界、真正自信自強是息息相關的。

三、反思自我價值與人生意義時期

他用音樂記錄著時代思想的嬗變——聊汪峰歌詞創作的思想主題

主要專輯有《信仰在空中飄揚》《生無所求》《生來彷徨》。

有人說,這幾張專輯又看到了汪峰對搖滾音樂的迴歸。其作品似乎開始轉向對社會現象本質的深層思考與批判。他對社會現象的不平與憤恨、對虛假醜惡的反叛和嘲諷、對現代文明的審視和思考都表現出強烈的批判意識:

對社會不公正現象的批判與憤恨

在《一百萬噸的信念》中汪峰對一切發出質疑:“不要幻想擁有自由/自由屬於富梟權貴/不要期盼獲得公正/公正就是人可吃人”。面對社會各種亂象與不公,汪峰用極盡誇張的方式告訴你:“你至少需要有—百萬噸的信念/也許或可能勉強繼續活下去”。歌者的憤怒之情溢於言表。

對追名逐利、虛假醜惡的反叛和嘲諷

在《多麼完美的生活》中“給車子加滿油/給自己買包煙/給陽光買一杯咖啡”,看似輕鬆閒適的生活寫意之後筆鋒一轉:“報紙上到處是災難/房價就像定時炸彈/有人買下私人飛機/有人切斷自己喉管”,貧富生活的悲喜交集構成了巨大的反差。在社會個體看似完美生活的背後,我們能否對自身所處的生存環境視而不見、置身事外?這是汪峰作品背後令人無法迴避的詰問。

2011年創作的《名利場》是對所謂公眾人物在聚光燈下的生活狀態的描摹:“助手把你塞進寶馬/像被追殺一樣逃跑/油門千萬別踩太狠/明天頭條要有爆料”。有趣的是,“上頭條”成為2013年與汪峰關聯最多的一個網絡熱詞,這首作品似乎也預見性地成了他對浮華人世的最好註腳與反擊。

揭示現代文明社會中人性的失落作品《有意思嗎》連用27個“有意思嗎”對社會生活、人生百態發出質疑。在充斥著節日晚會、看似歌舞昇平的現代化進程下的真實生活卻是“天空中的藍色越來越灰……護城河的流水越來越臭”,這首詞讓當下正遭受霧霾困擾的全國人民情何以堪?汪峰更為尖銳地指出社會的畸形與不公:“弱小的孩子圍著你乞討……漂亮的母親纏著你賣笑……窮人拼命掙扎依然悲慘……富人有恃無恐無盡逍遙”。現代文明中人性的失落、道德的淪喪才是這首作品的批判指向。

審視全民內心,期盼精神救贖當自由成為幻想,當尊嚴依附於金錢,我們該如何存在?是“找個理由隨波逐流”還是“勇敢前行掙脫牢籠”?汪峰借《存在》十分隱晦地提出了一個問題:當社會道德與信仰被金錢綁架時,作為社會個體的我們,該如何存在?

汪峰試圖透過再現社會種種表象來揭示社會本質:這是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作品意在引發人們對於生命價值與存在意義的思考:當生無所求時,我們該生何所求?汪峰用他的作品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充斥著無數無解問題的時代,選擇以何種方式存在,卻是每個社會個體無法迴避的自我叩問。

2013年,在“上頭條”的喧鬧中,汪峰又推出新專輯《生來彷徨》。汪峰說:“當時《存在》提出了一個問題:‘是要苟活還是展翅高飛?’但《生來彷徨》拋棄了假設的光明,挖出了人們生活中總會面臨的生活痛楚,沒有看似逼你逃離黑暗的質問。”

從這一時期的作品可以看出,汪峰在艱難曲折的人生道路上經受磨練與考驗後,變得更加堅強、更加成熟了。他的歌詞作品開始滲入深邃而睿智的社會意識,但在對社會進行辛辣的批判與嘲諷中,仍可見其對生活的—腔熱情。

四、迴歸,迴歸音樂本質,迴歸汪峰本身

他用音樂記錄著時代思想的嬗變——聊汪峰歌詞創作的思想主題

專輯《果嶺裡29號》

在我的判斷裡,《果嶺裡29號》是徹底的迴歸,迴歸音樂本質,迴歸汪峰本真。專輯完全由汪峰自行把控創作以及製作,這種操作的終極訴求就是要保持迴歸的徹底到位。

迴歸主題從專輯命名就已經突顯,“果嶺裡29號”對標的就是“鮑家街43號”,這其中蘊含的深意包括距離首張專輯20年以及排序為第12的專輯。在這輪迴意味的時刻,汪峰幾乎就是動用致敬的方式來打造這張全新專輯,其中致敬的主要是自己。

音樂風格層面,從《鮑家街43號》到《果嶺裡29號》,搖滾始終是高亮標籤,其中尤其以布魯斯、硬搖滾等元素為主打。現在看來,堅守老搖滾是汪峰個人創作裡的使命,或者說是創作“自覺性”,這種近乎本能的取向,直接促使汪峰出品的東西突顯稜角跟能量。所以,《果嶺裡29號》依然是這樣的作品,即便其中承載濃烈的情感內容,形式方面依然足夠“強硬”。

內容層面,汪峰極少為了創作而創作,為了演唱而演唱。這說的是,汪峰在歌詞創作以及演唱呈現方面傾注足夠的能量,這意味著,每首歌曲都是在傳可觀信息量,並且完成對於“意義”的追求。

《沒時間幹》中,現代人,生活越來越方便,但與人交往越來越少。人們越來越孤獨。隔離感越來越強。疏離感也越來越重。手機和互聯網幾乎能解決一切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與人交往也不需要見面,一個電話就可以,甚至連聲音也不用聽到,輸字就可以解決。久而久之,人與人之間沒有了信任,沒有了情感的交流。人們變得越來越自私,對外界的一切都設防。人與人之間有一種無形的厚厚的牆。而我們自己呢,也變得越來越慵懶,越來越浮躁,越來越追名逐利。金錢,幾乎成為所有人的終極目標。可是呢,有些該做的,該沉靜下來應該潛心修煉的內心卻始終也淡定不下來。什麼也幹不踏實,什麼也幹不好,最後什麼也不想幹,然後還要給自己找一個讓自己心安的理由——沒時間幹,沒法子幹,給自己的懶惰找了很多安慰自己的藉口。用汪峰的話來說,就是其實自己的內心也覺得很扯淡。

這就是今天的現實。不過,能感覺到汪峰似乎還想說的更一針見血,但還是留了一點面子給今天的現象。

由此看來,汪峰無論是在音樂的路上還是他個人的成長,都越來越成熟,思想越來越深厚。

《果嶺裡29號》裡的《好姑娘》以及《鮑家街43號》裡的《李建國》都是標準的小人物具象刻畫。這種基於小人物命運的創作,其實體現出汪峰創作靈感的“落地感”。其中重點倚重寫實手法,並且是照顧到良好音樂性,比如押韻的前提下完成邏輯性的輸出。在《好姑娘》裡,4分半的時限內傳達歌詞超過300字,信息量足夠豐富,敘事也足夠完整,同時,當然不乏音樂的美感。就創作手法來講,汪峰對於文字的駕馭是屬於高水平。其次,汪峰依然熱愛發問,這或許就是作為音樂人的本職習慣。

《鮑家街43號》裡的《我們該做什麼》以及《果嶺裡29號》裡的《你覺得這一切會發生嗎》均是架構在大時代背景下的靈魂拷問。通過嚴肅發問,想達到的目的是提醒以及督促。

汪峰是具備完整體系的音樂人,其中包括創作體系以及思想體系,也就是,在歌曲裡,他輸出的並非只是單純文字內容,而是思想意識跟價值觀。你覺得這一切會發生嗎?這集中傳達的就是對這個世界發展存在的恐慌跟懷疑。

在《時代的標記》他問“有人在這兒嗎?我深刻的慾望在飛…”;《寂靜的午後》他問“這個世界會更糟嗎?這個世界能更好嗎?”;《在與不在》他在問“這裡是地獄還是天堂?這裡是墓地還是墳場?”

《你覺得這一切會發生嗎》本就是一個疑問句作為曲目名稱,句句扣問的,都是這個世界的亂世萬象,人工智能、陰謀偶像、惆悵的詩人、肆意的慾望,如果說“存在即合理”,汪峰這一串串的諸多發問,更似是在想引發聽者去思考這些“合理”之後的不合理,甚至是悲哀。

這些與人性掛鉤的內核,就是汪峰音樂中的人文情懷,因為有感知,因為有話要說,便在內心形成了促使汪峰要創作的驅動力。

《好姑娘》就是辯證在看一位風塵女子的功與過,她的收入來自“從街上到床上”,可她也有善良的一面:可她願意把錢給那些流浪漢 / 陪老人們聊天 / 陪孩子們玩耍 …… / 收養著兩個被棄孤兒。悲哀的是,“所有人都認為她很髒”。

與《好姑娘》一曲之隔的《尊嚴不重要》,也是我們熟悉的汪峰式搖滾,兜兜轉轉把人們缺失的尊嚴,或是安全感,悉數一遍。

但生活解決不了的問題,音樂也無法在幾分鐘時長內解決,汪峰終於沒忍住,又在問,只是這次,已是反問語氣:

每個人都在找 / 找一種叫尊嚴的感覺 / 可誰能知道付出多少才能找到?

溫情也一樣動人

《紫羅蘭髮帶》是汪峰招牌式的情歌,熟悉的旋律,深情地演唱,講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她現在怎麼樣了?依然那麼倔強還是輸給了生活”?或許類似的故事過去發生,現在正在發生,未來還會有,但是你永遠不會厭倦,因為汪峰在唱著人類總會碰到的終極情感悖論。

《那年我五歲》,在這長達十分鐘的歌曲中,聽到了汪峰在以回顧的方式述說著他的這些年,那些年——從五歲到四十五歲是一個人的半生光陰,竟然全都在一首歌中被濃縮了起來,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歌詞,卻字字真摯,都是人生的感受,且這些唱詞都化作了一幅幅的畫面從腦海中掠過,留下了深深的觸動。

《簡單的歌》——汪峰為章子怡寫的歌,字裡行間傳遞出的是汪峰對章子怡的愛,淡淡地描述,濃濃地釋放,恍然大悟,原來愛就是這麼簡單,無須驚天動地,只需淺淺吟唱就能有深深的感動,汪峰是在唱自己的情感,那麼真摯、動人。

後一半對聽者情緒的引導與緩解,正是汪峰在音樂中情緒耐受性的音樂藝術行為,把這些苦痛自己消化,再換算成音符後,則是用溫和的樣貌與人見面。

他用音樂記錄著時代思想的嬗變——聊汪峰歌詞創作的思想主題

不管在什麼時候聽汪峰,不管他的音樂情懷在細節上會不會因為年齡的改變有所改變,他帶出的音樂都能有著屬於汪峰獨一無二的藝術性,而他的這種藝術性正是他能在本質上區別常規歌手的地方,不誇張地說,汪峰早就突破了音樂人與藝術家之間的隔膜,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這一點可以結合《果嶺裡29號》,再回顧汪峰一系列作品之後,很輕易地就能提煉出來。

汪峰的詞作品告訴我們,他和我們的生活一樣變得成熟了。他有了更寬廣、更濚邃的視境。在詞作品的題材上,從感性的對社會宣洩不滿到對自身價值、存在意義的理性思考,從自我低吟到傳達大眾心聲,從小情小愛到家國情懷的大愛的昇華,汪峰作品的思想日趨成熟。

汪峰借歌詞作品吟唱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有對眾生相的勾勒,有對世態炎涼的慨嘆,有消極厭世的宣洩,也有百折不撓的鬥志。其歌詞語言平淡中見深刻,熱情裡顯冷靜,真實地抒寫著社會發展各個階段一代乂一代人的思想情感折射生活百態。他是一位歌者,更是一位詩人,始終充滿詩意地歌唱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